
[ 星曜性質 ] 有論者認為,要用紫微斗數來推斷, 就必須熟悉星曜的本義、特質、內涵。 在星曜的性質百家爭鳴,在曖昧的描述充斥之下, 初學者將如何定奪? 理論上,一顆星曜只能夠擁有某些特定的性質, 不會因為不同的斗數門派而有重大的差異。 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去「發掘」和「發現」它的性質。 但問題有兩個: 1. 由於古書語焉不詳, 斗數書中記載某些星曜的性質,亦往往語焉不詳, 有時失諸片面,有時語意模糊。 2. 不同的斗數作者對星曜本質的闡述都有點不同, 而且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詮釋。 對讀科學出身的人來說, 這個現象肯定是一項重大的矛盾和挑戰, 筆者多年來一直迎接著這項挑戰。 筆者認為紫微斗數的世界實在太大, 現時依然是在萌芽的階段, 我們對於星曜性質的認識,其實並不充裕, 不少斗數中星曜的性質, 我們還未能夠完全及確實地掌握, 有很多性質尚待「發掘」和「發現」。 用文學家或藝術家的眼光和感受去看紫微斗數, 也許是一種進步, 但必須用科學家的詞彙,才能夠避免流於油滑和虛浮, 令紫微斗數的迷霧越來越濃。 斗數中可以用邏輯去解釋的空檔, 其實不應該用文學去填補。 如果寫了幾千字關於某星曜的詮釋,而讀者看完之後, 在腦海之中對這星曜的性質仍然十分模糊的話, 就只能夠說是個人賺錢成功,吸引讀者買書成功, 吸引讀者去上課交學費成功,名氣似乎好了一點點, 但對斗數的貢獻則相當失敗, 不知讀者是否同意筆者這個說法? 如果我們認為紫微斗數的發展, 必須從「命理術」走向「命理學」的話, 其實所有星曜的性質都需要從根部挖出來, 重新審視,重新研究,重新批判,重新鑑定! 每一顆星曜,有如一個化學「元素」elements, 如果化學元素的性質會因人而異的話, 那麼化學的研究就無從著手。 筆者認為星曜本質的詮釋出現差異,可能是由於 1. 當一個宮垣內星曜眾多時, 會容易將某種特質認錯了它的主人。 2. 該星曜之特質乃來自錯盤之歸納。 那麼筆者又懂得多少呢? 許多顆星曜的性質,筆者只是略懂皮毛, 皆因個人研究的力量有限,識見有限,魄力有限,時間有限。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