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反思] 田宅宮所蘊藏的性格何時顯現出來,因人而異。 筆者見過從小就顯現出來的小朋友, 筆者亦見過到中年才顯現出來的大朋友。 至於我自己,應該是剛上中學時開始。 可能是由於自小多病及多次由死門關回來, 當別的同學嚮往開大食會及派對的年代, 筆者在思索一些很簡單的關於生命和宗教的問題。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香港, 只懂得灌輸,不重視批判思維, 所以筆者在這一方面,從來都沒有碰上過任何良師益友。 並非大部份多病或者由死門關回來的人都喜歡思考, 喜歡思考生命課題的人,亦不一定喜歡深刻的思考, 所以經歷也許只能夠是「必須條件」,不能夠成為「充分條件」。 現在看來,原因一清二楚, 1. 田宅宮開始發揮作用。 2. 文昌化忌,一定要靠自學。 人到中年,最奇怪的一種自覺,就是物質欲望十分之弱。 即使朋友們常常在最豪華的地方宴請筆者, 亦從來不能夠動搖筆者的低物質欲望。 並非故意如此,只是完全沒有內在的衝動和需要, 一點也不覺得朋友有的東西和享受,我也需要擁有。 吃東西,很普通就可以。 有些衣服,一穿就是十多二十年, 現在則是接手兒子長大後穿不下的衣服。 精美的藝術品,總覺得放在博物館裡讓眾人欣賞, 遠勝於放在自己家裡。 原來潛意識裡崇尚的是簡樸的生活, 也許和父系的刻苦遺傳有關,亦和母系的遺傳有關。 雖然出生在中上的家庭,但從來都不覺得自己「不正常」, 直到看見不論出身富貴抑或貧困的人,都嚮往物質豐富的生活, 才明白自己其實是屬於「不正常」的人。 和社會上絕大部分「成熟」的人交流,都會得到一個清晰的訊息, 就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講究供求,以市場取向為依歸的年代, 何謂「正常」,由市場來判斷,反映香港社會已經邁向了現代文明。 一向喜歡做一個隨意的人,不故意亦不介意「不正常」。 打從三十歲開始,別人認為筆者老土,或者看不起我, 我絕對不介意,亦不在乎任何人的白眼, 因為這是別人的問題,不是我自己的問題。 田宅宮的作用明顯地表達了出來, 上一生人的修行,正在顯示出它的影響力! 現時回顧,衣服最華麗的年代是剛出來教書的第二個大限, 當時大限坐破軍,對宮為天相,又見龍池、鳳閣, 難怪!難怪! 很多不明白筆者的朋友,包括太座在內, 都將筆者的物資慾望解釋為不合乎常理的慳吝性格, 筆者沒有興趣解釋,因為對夏蟲如何語冰? 筆者知道自己前生可能已經達到 「內心的自由度頗高,不受物資所束縛」的境界, 當然不會為這些壓力而改變自己前生所帶來的性格, 如果不重視自己的心靈 soul ,只照顧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