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問》(七)
讀書和做學問如果想要有成就, 必須理性、感性及訓練三方面均衡發展, 所以最好能夠具備這三方面的條件: 首先,在感性方面, 真正想讀書和做學問的人必須「愛真理」, 愛真理要愛到比面子還重要的程度。 其次就是重視「真」和「誠」! 讀書和做學問的人即使對人欠缺「真」和「誠」, 但至少對追求學問要有「真」和「誠」! 在這一方面,我們發現讀書和做學問的要求, 和宗教精神十分相似。 這就是為甚麼錢穆先生說: 「做學問可訓練學做人。 如做人功夫不夠,做學問則不易有成。 總之,先須學做人。 德性到某一階段,學問亦可到達某一階段。 服善、虛心、積累及去除功利觀念, 均為培養德性之要項。」 《錢穆賓四先生講學粹語》(葉龍筆錄) 其次,在理性和智力方面, 讀書和做學問的人必須具備抽象思考的能力, 短期內就能夠掌握到如何去「問問題」。 最後,在訓練方面必須充足。 大部份喜歡讀書和做學問的人都不是天才, 但我們可以將勤補拙,然而努力必須用在刀鋒之上! 由於訓練是大部份讀書和做學問的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我們不妨花多一點篇幅去探討: ☆ 接受批判思維的訓練,培養良好的「思考習慣」。 參考:《融會貫通》 ☆ 培養運用清晰的詞彙和概念。 由於日常語言和詞彙往往並非完善的思考工具, 所以讀書和做學問, 必須對自己或別人的問題進行「語意分析」和「概念分析」, 目的是釐清問題中個別詞彙的概念和意思。 因為意義不清、概念含糊,就會令我們思想混淆, 陷入了「含糊其辭、模稜兩可」equivocation 的思考謬誤。 If thought corrupts language, language can also corrupt thought. ( George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