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認為人有上智和下愚之分, 所以我們對屬於下愚的愚蠢人會繼續愚蠢,並無懸念; 對介乎上智與下愚之間的大部份平庸者, 知道他們不是隨波逐流,就是做騎牆派,亦無懸念; 然而上智究竟是怎麼樣的人,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從中國傳統的概念來推測, 孔子口中的上智,應該是指知識份子。 單從訓練思考能力的角度來判斷, 香港上一代接受的教育的確非常失敗, 所以不少沒有機會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的人, 出來社會工作賺錢養家活口之後, 往往因為生活逼人,忙碌到無法進修, 加上工作上產生的精神壓力, 又會令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持續下降, 所以上一代大部份人對自己思考方面的要求, 常常會選擇得過且過,適可而止,毫不積極。 其中部份自負者甚至認為自己只需要半桶水的思考能力, 就足以傲視人群。 這個現象本來問題不大, 可惜其中部份人又喜歡自視為知識份子, 從他們將錯漏百出,真假混雜的東西拿出來分享, 就成為一面上一代教育的照妖鏡。 南懷瑾先生常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意思就是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懂得思考的人罕有。 We should realize that, if [Socrates] demanded that the wisest men should rule, he clearly stressed that he did not mean the learned men; in fact, he was skeptical of all professional learnedness, whether it was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