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婚姻》(一)

[大家庭和小家庭] 筆者認為家庭和婚姻絕對是兩回事, 因為家庭可大可小, 可以有血緣關係,可以沒有血緣關係。 香港保良局可以視為一個大家庭; 教會、和尚寺、修道院…都可以視為一個大家庭; 邪教、黑社會、黨派…亦可以視為一個大家庭。 家庭,其實只有好與壞之分。 家庭的好與壞,只取決於愛、責任和照顧能力。 也許可以這樣說:好的家庭才可以稱為家庭! 聖經裡的耶穌基督就是想組織一個大家庭: 「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     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路加福音14:26》 而這個大家庭是以愛心來建立: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     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翰福音 13:34-35》 在未有婚姻制度之前的社會裡, 如果有家庭這個概念的話,家庭的組成, 其實只需要在兩個必要的條件之中至少選擇其中一個: 1.  血緣的關係, 2.  感情的關係。 一旦有血緣的關係,就必然涉及父母的遺傳, 甚至涉及來自屢世的輪迴和業力。 There  are  many  qualities  and  traits  that I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imbibed from  my  parents. 換句話說,在未有婚姻制度之前的社會裡, 家庭中成員即使沒有血緣的關係,也可以組織家庭。 收容逝世朋友的子女或戰亂中的孤兒, 就是替兒童提供一個家庭。 有不少善心人喜歡照顧流浪或被遺棄的動物, […] Continue reading →

《責任》(下)

☆  工作和職業方面的責任 責任,可以來自人生中一切的職位, 例如老闆、上司、主子吩咐你去做的事, 這種責任往往牽涉到道德的課題。 ☆  行為和抉擇後果所產生的責任 責任,可以來自行為的後果, 可以來自人生中一切選擇、抉擇的後果。 [ 承擔責任 ] 生命中責任,有如卡繆 Albert  Camus 在 《薛西弗斯的神話》中被推上山的石頭。 你是否願意做薛西弗斯,是你個人的抉擇。 www.philosophy.com.tw/book/book-32.htm 凡是必須做的事情,必須接受的事實, 最好的應付方法就是開開心心地去做,開開心心地去接受。 所以責任,不但要承擔,還要開開心心地去承擔。 這就是薛西弗斯對生命的看法, 所以卡繆說「我們應當認為薛西弗斯是快樂的。」 The  struggle  itself  toward  the  heights is  enough  to  fill  a  man’s  heart. One  must  imagine  Sisyphus  happy. ( Albert Camus ) The  greatest  revolution  in  our  generation is  the  discovery  […] Continue reading →

《責任》(上)

「情與緣的世界」中一個重大的課題,就是承擔責任。 這裡所說的責任,指生命中不能轉讓,或不應轉讓的責任, 以別於其他可以與人分擔的責任。 ☆  家庭的責任 如果不逃避責任, 作為一家的經濟支柱的人會有充份的生存意義, 因為他一旦離開,全家人的生活立即陷入困境, 他的生存是為了家人的生存。 未能夠好好解決生活之前,大多數肩負重擔的人都不會, 或者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他們只有生存的意義。 其實責任本來就是一種生命的意義! 可惜對大部份人來說,責任只可以提供生存的意義, 不一定能夠提供生命的意義。 我們對父母有得到生命的感恩,從而產生對父母起碼的責任。 這種責任,稱為「血緣的責任」。 同理,我們對子女亦有「血緣的責任」,不能夠生出來就算。 責任是人類道德思維的一塊基石。 「血緣的責任」是所有關於性道德批判的唯一標準, 其他的批判,尤其是道貌岸然的人的指責,難以站得住腳, 往往都只不過是藉口。 家庭的責任並不簡單, 因為照顧家庭的生存包括了物質及精神兩方面。 所以家庭的責任,可以十分沈重,令人喘不過氣, 甚至達到令人懷疑生命意義的程度。 但是一切生命中責任,一旦自願承擔,就沒有後悔和懼怕, 責任,可以培養出人不肯輕言放棄的進取精神。 ☆  情的責任 當親生父母由於種種原因逃避責任, 而我們又有幸得到養父養母收留,從小照顧, 我們對養父養母就有回饋的責任, 這種責任,稱為「情的責任」。 和你一起打拼天下的員工,你對他們亦有「情的責任」。 做生意的人,應該有陶朱公的精神! 可惜在無節制,不重視道德,競爭激烈的資本主義社會, 不少現代做生意的人喜歡和高層管理一起獨食利潤, 而這些高層之中更有不少人自稱是某某宗教的虔誠教徒。 他們成功地將商業行為變成了傷孽行為! ☆  愛的責任 Tell  your  friend  that  in  his  death, a  part  of  you  dies  and  goes  […] Continue reading →

《情與緣的世界》

人世間的「緣」本來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謎」。 為甚麼大約一億條精子之中, 只有某一條才可以成功和某一顆卵子結合? 為甚麼會有我? 為甚麼祖父母會是他們? 為甚麼父母會是他們? 為甚麼兄弟姊妹會是他們? 人出生之後,更多「謎」一樣的「緣」陸續出現。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一種緣份。 無論是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子女、朋友, 彼此間的相遇,都是一種緣份。 緣,可善可惡,描繪出大千世界一幅悲喜交集的圖像。 換言之,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際關係, 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緣份。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都不是偶然的; 部份的相遇,甚至是業力和命運一起安排的! 別以為西方人不相信緣份,他們也有這樣的說法: We  don’t  meet  people  by  accident. They  are  meant  to  cross  our  path  for  a  reason. Either  they’re  a  blessing  or  a  lesson. 如果不是「緣」,某些人與人之間相遇的或然率, 當然是很小、很小,難以相信的小, 所以俗語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 Lovers meet at suicide spot http://www.thesun.co.uk/sol/homepage/news/2968392/Lovers-meet-at-suicide-spot.html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513&sec_id=15335&subsec_id=10943028&art_id=14024979 中國人相信輪迴,而緣份和輪迴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因為緣份的背後可能有命運,而命運的背後可能有業力。 中國人相信緣份,傾向於認為: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緣份,就好像萬有引力,看不見、聽不到、觸不著; […] Continue reading →

《知己知彼》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俗語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處世的秘訣之一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懂得「量力而為」, 期望百戰百勝,不切實際, 因為還有天時、地利、人和及運氣等等因素, 但未雨綢繆,盡可能做到「知己知彼」,就是盡人事! 「知己、知彼、知事」是腳踏實地,量力而為的必要條件, 亦是一種必須培育的智慧。 如果我們在人際關係之中缺乏了知己知彼的能力, 就會出現「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的現象。 [自知之明] 顧名思義,知己知彼,首先要有自知之明。 處世和對自我的認知是二而一的事。 和各式各樣的人接觸得多,比較得多, 就更容易清楚自己的長處、短處和特點, 而從這些比較的過程中,就會發現自己的價值。 越是複雜的人際關係,越能夠清楚自己的為人, 自己對價值的抉擇,自己受人影響的程度。 所以那些叫人不要和別人比較的偽勵志者, 遺害思考界,因為問題的關鍵是比較的目的和態度。 參考: 《「我」I 》 《認識自己》 I  worked  out  early  on  to  give  up things  I  couldn’t  do  well  at  all. ( Christopher Hitchens ) 事事都要和別人比較,是愚昧的表現,是自尋煩惱的根源。 有了自知之明,就知道有甚麼必須和別人比較, 所以知道自己有那些地方可以改進。 有了自知之明,就知道有甚麼不需要和別人比較, 就知道自己到底是追求成功、追求成就,還是安於平庸的人。 No  man  was  ever  so  much  deceived  by  […] Continue reading →

《生命不等同生存的時間》

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 就發現其實生命中很多時間都不是屬於自己的。 大部份人的工作,往往只是謀生, 所以工作的時間不能夠算是完全屬於自己, 只有真正放假的時間,才算是屬於自己的時間。 Time  is  life.  It  is  irreversible  and  irreplaceble. To  waste  your  time  is  to  waste  your  life, but  to  master  your  time  is  to  master  your  life and  make  the  most  of  it. ( Alan Lakein ) What  we  spend  our  time  on  i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decision  we  […] Continue reading →

《創造自己》

人必須先覺醒,回歸心靈,繼而修行, 經歷過「認識自己,管理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三個階段, 繼而選擇好的導師和同道中人,學習嚴謹的思考方法, 學習內省和自我批判,最後才能夠「創造自己」。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做法就是在「投資自己」! 放下不必要的煩惱,做心靈喜歡的事, 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這就是一種活在當下的方式。。 凡是開始進入「創造自己」階段的修行者, 一定是完美主義者,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有成就,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由於已經知悉個人自由的領域, 接受了命運、遺傳和業力的局限, 所以不再恐懼生存環境的制肘, 不再全盤接受傳統文化和習俗的規範。 他們都會感覺到青春不再,所以人生餘下的時間彌足珍貴, 不能夠再浪費,必須珍惜,好好運用。 Time  is  life.  It  is  irreversible  and  irreplaceble. To  waste  your  time  is  to  waste  your  life, but  to  master  your  time  is  to  master  your  life and  make  the  most  of  it. ( Alan Lakein ) What  really  […] Continue reading →

《管理自己》

[管理自己] ☆  Control  yourself  (Marcus Tullius Cicero) Know  thyself? If  I  knew  myself  I  would  run  away.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管理自己的其中一種做法,就是控制自己。 由於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除了美好的一面之外, 或多或少都有不美好的一面, 然而良知尚存的人會知道自己的缺點, 知道自己的惡行,並且會因此而感覺到羞恥。 良知尚存的人有能力通過內心的掙扎,作出抉擇, 抗拒誘惑,放棄惡行,甚至阻止別人的惡行。 所謂修行,就是燃起自己的良知,擇善固執, 控制自己的缺點,不讓這些缺點來控制自己。 這個說法,頗有儒家「克己復禮為仁」的意味, 也好像儒家所鼓吹的君子「慎獨」的功夫。 The  enemy  is  within  the  gates; it  is  with  our  own  luxury,  our  own  folly, our  own  criminality  that  we  have  […] Continue reading →

《認識自己》

[思考架構] 在《「我」I 》一文中,筆者採用三元論, 將「我  I」 這個概念細分成三個互相影響的元素: ☆ 「身體  body」, ☆ 「我  ego」, ☆ 「心靈  soul」。 目的是提供一個「思考架構」conceptual  framework, 幫助初讀哲學的人去理解東西文化中涉及人的課題。 One  must  know  oneself. If  this  does  not  serve  to  discover  truth, it  at  least  serves  as  a  rule  of  life and  there  is  nothing  better. ( Blaise Pascal ) 所謂「認識自己」, 就是解決「我是甚麼」這個課題之後, 然後再去解決「我是誰」這個課題。 筆者提出「我  I」的三元論, 目的就是解決「我是甚麼」這個必須先解決的課題, 否則隨之而來的課題「我是誰」就不容易解決。 例如「人為財死」這個現象的解釋是: 當這個人愛「我  ego」勝於愛「身體  body」, 自然覺得「人為財死」天經地義。 […] Continue reading →

《為甚麼我的父親是一個好人》(下)

☆  他一向支持政府。 父親認為民眾有權知道「我們願意向他們透露的那部份」真相。 Much  truth  is  spoken,  that  more  may  be  concealed. ( Mr Justice Darling, Scintillae Juris, 1889 ) 父親又喜歡思考力不足的議員替社團中年老的幫眾發聲: 「長者一生辛勞貢獻香港社會,退休後應該得到保障。」 父親認為販毒和開賭也是對社會的貢獻,他們養活了很多警察, 而且如果沒有他們,警察就少了貪污的機會,經濟不可能蓬勃。 父親又指出社團中的「瘤王」趙完發為了貢獻香港,做到髮縮, 成為禿鷹,退休保障怎可能不等埋髮縮這些長者! ☆  他一向支持正氣的社團。 自然黑白灰紅桃園結義之後,任何社會上的團體, 只要名稱中有「民主」、「正義」或者「愛」這三個詞彙, 他都會派幫眾去支持。 父親一向照顧動物農莊裡的動物,任何生物只要名稱中有 「猿、獐、猴、犯、玀、狼、猩、獯、狄、豬、驢、鷹」, 或者「鼲、鼨、鷂、螞、蜈、蝗、蟭、融」這些字, 他都會支持。 父親又同情患病的四道中人,所以只要他們的名稱中有 「痰、瘤、痿、瘋、穢」這些字的人,他都會主動幫忙。 ☆  他愛國,所以有人說黑社會中也有愛國的,一點也沒有錯。 國家有甚麼需要,即使是很困難的事, 他都會厚著面皮,皮笑肉不笑,迎難而上。 這種「雖千萬人反對,吾往矣」的氣焰, 證明他是一個有夢想、有意志,並且將理想付諸動力的人! 忠心耿耿是一種美德,Loyalty  is  a  virtue, 當國家不愛人民,成為恥老虎時,他就為虎作倀。 虎倀一向都不容易做,父親做虎倀的壓力真是大得不能再大了, 所以父親常常問我們: 做子女的能夠為他多設想一下、給他一點幫助嗎? ☆  他替天行道。 當政府印真鈔去欺騙儲蓄防老的長者時, 他就印假鈔去購買食物,幫助露宿的長者。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