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宗教》(一)

[前言] 我們的朋友之中,總會有信奉某些宗教的人, 所以對青年人來說, 認識宗教究竟是甚麼,認識宗教精神究竟是甚麼, 明白到宗教和宗教精神不一定是同一回事, 認識信仰、信念和迷信的分別, 無論在人際關係之上還是行走在心靈道路之上, 都是越早思考越好的事。 不少青年人向筆者請教宗教方面的問題, 筆者並非這方面的專家,只不過從小就浸淫在 「基督徒」及「基督教徒」的人際接觸之中, 對他們的認識頗深。 這數十年來發現比筆者更膚淺的人, 都可以就「宗教信仰」這個重大的課題侃侃而談, 所以筆者亦不怕厚顏無恥,發表個人的謬論, 即使力有不逮,亦迎難而上。 神聖的體驗,對「宗教精神」的體驗, 並非,亦不應該是自稱有宗教信仰的人的專利。 筆者對宗教這個課題認識膚淺, 但對「宗教精神」則多年來不停地反覆思考, 因為宗教精神是一個非常重要和嚴肅的課題。 關於宗教精神方面的思考,筆者從未經過任何專業訓練, 所以亦沒有被任何專業詞彙或概念洗腦。 以下的想法,來自個人數十年來的觀察和思考, 歡迎來自懂得思考的人最嚴厲的批判。 筆者這樣說,並非不尊敬不懂得思考的人。 朋友中很多不喜歡深刻思考的人, 但他們對自己不認識的課題懂得保持緘默, 不會胡說八道,所以筆者對他們亦相當尊重。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和蘇格拉底的看法完全一樣! 朋友們亦明白筆者只是熱愛思考, 喜歡和走在心靈道路之上的人互相切磋, 既不喜歡扮演仁慈的角色,亦不喜歡拍愚蠢人的馬屁。 餘生無多,越來越覺得時間寶貴, 要把時間留給追求智慧和理想的年輕人身上, 不會再浪費時間在上了年紀、不懂得思考, 但又自以為很有思想的人的身上。 For  those  who  are  on  a  spiritual  path, time  is  precious. Don’t  waste  your  valuable  time  with  […] Continue reading →

《抗逆》(八)

[心靈的抗逆] 生命中的種種挫折,大部份都是難以避免的挑戰, 人不應該害怕逆境的挑戰,也不要逃避, 而是應該勇敢地「接受、面對、處理」, 因為這個逆境可能是你這一生人之中, 需要好好地學習去接受、面對和處理的課題, 而且這些挑戰,往往可以鍛煉我們的性格和心智, 可以使我們從自己和世界的互動之中得著智慧。 如果逆境已經來臨,從心靈的角度來看, 只要沉著及勇敢地接受挑戰, 則無論最後是否能夠克服逆境, 都代表著意志的磨鍊,代表著性格的成長。 而最困難的時候,既可能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候, 亦可能是壯烈犧牲的時候。 至於是輕於鴻毛的犧牲還是重於泰山的犧牲, 全繫於最初的抉擇。 2006-03-26 香港的日報有這樣一段新聞: 「曾經當過教師的父親, 為幫智障女兒楊麗娟圓追星夢而散盡盤纏, 從甘肅蘭州老家追星追到香港。 這位劉德華粉絲的父親, 淩晨竟然在尖沙咀天星碼頭跳海自殺身亡。」 父親讀過書嗎?當然讀過。 意志的磨鍊有嗎?當然有! 父親有破釜沈舟的毅力嗎?當然有! 父親對女兒的愛有嗎?視乎愛的定義。 父親勇敢嗎?視乎勇敢的定義。 父親的自殺,輕於鴻毛還是重於泰山? 相信「不可論斷人」的人當然對這位父親十分同情, 想到為甚麼這位父親不找我們這些充滿愛心的人幫忙? 至於喜歡以「有容乃大」為口號的人, 應該如何發表自己的意見? 對某些粉絲及她們的父母來說, 「留得青山在」也許遠遠比不上「劉德華心在」! 所以筆者贊成出劉德華「攬枕」, 一來可以反映香港是男女平等的社會, 二來還可以替香港賺一大筆外匯! 面貌?當然是用劉德華三十歲左右時的面貌。 但是否必須要有腹罩掩蓋著六塊腹肌, 以免世風日下? 普通的逆境,一般人都有能力應付, 強橫的逆境,往往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夠應付。 我們並非大智大勇的人,所以追求智慧目的只是 1.  做好最初的抉擇,和 2.  應付中層次的逆境! Mark Epstein The Trauma of Being Alive […] Continue reading →

《抗逆》(七)

[接受事實] 我們都是屬於中智中勇的人, 很容易會因為自己成功克服普通的逆境而沾沾自喜, 覺得十分驕傲; 多了幾次成功之後, 甚至連自己不懂得的東西也以為自己懂得, 於是冒險的精神蓬勃地發展, 在字典裡再也找不到那個「難」字, 失敗的種子往往就是在意氣風發的時候埋下的。 有一些冒險極有可能輸得很大! 如果忽視潛在的危機,結果賭輸了, 但又站不起來,怎麼辦? 如果碰上了那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挫折, 又怎麼辦? 首先當然是接受事實: 接受自己的愚昧,接受自己性格上的缺憾, 接受生命中的不公平與苦難,接受運氣的不濟, 接受命運的安排。 既然已經交了學費,當然是盡力汲取經驗和教訓! 假設最初的抉擇是一條正路, 或者所碰上的挑戰和道德無關, 應付逆境其次的方法, 就是拒絕成為一個喪志的人,發揮剩下的能力。 You  must  count  yourself  fortunate if  your  health  and  your  brain  remain  intact! 如果還有兩肢,但腦袋絲毫不損,當然謝天謝地, 如果沒有了四肢,腦袋絲毫不損, 是否尚有生存和生命的意義,則見仁見智, 視乎個人腦袋的價值能否替餘下的人生作出貢獻。 對中智中勇的人來說, 人生之中最不能夠放棄的就是人格! 常見壞人齊心戾聚,集思廣益地去做壞事, 庸人、倀人在旁鼓掌助陣, 怕事的人噤若寒蟬,袖手旁觀, 而道貌岸然的蠢人, 則無知地意圖帶領群眾在曠野裡兜圈子, 為虎作倀去批鬥同胞,甚至埋沒人性,殺人取樂。 重視人格的人千萬不要埋堆! In  individuals,  insanity  is  rare; but  […] Continue reading →

《抗逆》(六)

[重視二手經驗] 大智大勇的人至少具備下列四個特點: 1.  知道自己無知, 2.  重視真和誠,愛和智慧, 3.  明白真正的謙虛是甚麼,明白謙卑又是甚麼, 4.  有較高的能力在別人的逆境中設身處地去思考, 所以不需要親身付出代價, 就往往能夠從別人的挫折、困厄、悲哀和苦痛之中, 學習到接近第一手的經驗,汲取教訓, 努力思考,作出迎戰將來逆境的準備, 並且學會「知足」、「感思」和「珍惜」, 甚至比當事人領悟得更多。 如果天降大任,先往地獄,再上天堂, 固然能夠產生生命的喜悅; 如果天不降大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自我鞭策,自強不息,亦自得其樂。 追求智慧,判斷誰是真正的專家, 然後向請他們請教,一向是未雨綢繆的最佳方法。 [抗逆是這個部落格的宗旨之一] 心靈、精神和道德方面的逆境和抗逆, 一向是筆者喜歡研究的課題, 亦是這個網站成立的其中一個的宗旨。 心靈和精神方面的抗逆, 是一個「有興趣者聊聊可數」的課題,因為 1.  愛真理的人甚少, 2.  往往牽涉到「生命的意義」這個課題, 令不喜歡思考的人知難而退, 3.  往往牽涉到「容易受傷的 ego」這個普遍的現象, 令人沒有興趣看下去, 4.  讀者遲早會發現, 如果意圖在心靈和精神方面更上一層樓, 必須從自我批判開始, 和大部份人「惜自己」,「我係我」,及「追求快樂」 這種種意識形態和心理狀況背道而馳。 筆者從寫作的那一天開始就明白自己選擇的, 是一條很少掌聲、擁抱孤獨的道路, 所以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句說話有深刻的體會。 多年來的經驗是: 1.  寫比講更好, 因為可以讓沒有興趣或不喜歡思考的人即時退出, 而那些不介意聽不中聽說話的人可以回來再看。 以往聽演講的經驗告訴筆者,這是一個尊重受眾的做法。 2.  和年青人分享思考成果才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因為大部份年青人思考力開始成長, […] Continue reading →

《抗逆》(五)

[未雨綢繆] 如果逆境尚未發生的話, 最佳的抗逆方法當然是未雨綢繆。 所以關於身體方面有可能發生的逆境, 有人會提出「荒野、荒漠、甚至荒島求生」的訓練。 比較輕微的就是童子軍的訓練。 關於事業方面有可能發生的逆境, 除了學習一技之長外,就是培養優良人際關係, 其中牽涉到「人以類聚」的課題── 你是怎麼樣的人就多數會和怎麼樣的人來往、埋堆。 有時又會牽涉到「怨憎會」這個和業力有關的課題。 關於經濟方面有可能發生的逆境, 由於是大眾關心的課題,參考的著作浩如煙海, 不需要在這裡再討論。 至於那些不願意未雨綢繆的人,不妨信奉基督教, 因為基督教對願意和不願意未雨綢繆的人, 都提供一貼安慰劑,皆大歡喜: 所以基督徒遇見試探時,根本不必向神求助。 一位智者說: 如果你向神求助,說明你相信神的能力。 如果神沒有幫助你,說明神相信你的能力。 [衡量得失] 未雨綢繆的其中一環,就是學習如何衡量得失, 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得失。 物質方面的得失,人人都懂得計算。 精神方面的得失,就必須從「認識自己」著手。 這是哲學和心靈的課題。 一旦牽涉到精神方面的得失, 既需要具備衡量客觀形勢的判斷能力, 需要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極限, 更需要和自己的心靈對話。 認識自己,做人才能夠做到「恰如其分」。 所以一旦牽涉到精神方面的得失, 衡量得失就需要極高的智慧和準備功夫。 人生中最難作出的決定之一,就是 「到底應該放棄,暫時放下,還是繼續努力?」 要拿得起,放得下, 要比較容易在逆境中作出抉擇, 就要懂得衡量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得失。 有人說: 每一種成功的背後都是一條條艱辛崎嶇的路, 有太多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 有不少人抵受不了半途而廢。 莎士比亞說: 凡事須盡力而為,半途而廢者永無成功。 如果我們在這句說話的後面再加上這幾句, 我們的看法會否還是一樣: 為了成功,是否不介意放棄自己的人格? 是否不介意賠了夫人又折兵? 是否不介意賠上了自己的健康? 是否甚至不介意賠上了自己的生命? 迷途知返,半途而廢,一定是貶義嗎? 知難而退 Flight,一定是貶義嗎? 迎難而上 […] Continue reading →

《抗逆》(四)

[學業的逆境] 老子的「禍福相倚伏」乃千古不易之理。 禍福相倚伏,可以是由於心念的善惡正邪之分, 亦可以完全是因為無知。 茲舉年青人的學業為例。 考試成績好,是一種順境,然而暗藏禍患, 視乎當地的教育制度 ── 尤其是課程設計及考試評核的好壞 ── 而定。 在有問題的制度之下, 老師既可以是輔助年青人學習的人,亦可以是製逆者, 例如說百分之八十助學,同時百分之二十製逆。 原因有三: ☆  當地的教育制度可以過份注重知識的記憶, 尤其是課程設計不佳之下的死記硬背, 製造了「做學問」的壞榜樣和意識形態。 ☆  其次,老師為了考試成績著想, 往往讓學生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學習了表面上看來漂亮, 實質上是「唔湯唔水」和「半途而廢」的思考, 不但在最佳的年齡防礙了年青人批判思維的發展, 更加扼殺了年青人的創意 creativity。 ☆  用灌輸式的教條代替生命意義的探討, 嚴重影響到年青人的道德批判能力, 一旦碰上了複雜的道德情況就手足無措。 蕭規曹隨的制度,平庸的老師, 再加上同樣平庸的家長們推波助瀾, 教育的禍患已經種下,而且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 產生未來「半愛真理」的老師和「助紂為虐」的家長。 對學習能力居於中下層的學生來說, 善七惡三或善六惡四的逆境, 從入學的那一天開始就已經存在。 凡是有善又有惡的逆境是最難抵抗的, 而其中得失的衡量,亦並非一般家長有能力去處理! No  vice  exists  which  does  not  pretend to  be  more  or  less  like  some  virtue and  which  […] Continue reading →

《抗逆》(三)

筆者沒有能力做抗逆專家, 只能夠時刻警惕和自我批判,避免成為製逆者的一份子。 其次,就是對抗逆這個課題,談一些個人思考和初步看法, 留待後來者嚴謹的批判。 Rome  is  not  built  in  one  day. [追求智慧] 抗逆,從來都是依賴「身體健康、智慧和意志」三者的組合, 而這三者是互相影響的。 首先要明白抗逆不一定成功,亦不一定完全失敗, 端視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如何。 在逆境之中死唔去,還有能力站得起來, 腦部沒有貶值,有能力繼續往前行, 在父母和親人眼中已經算是成功。 從導師的角度來看, 如果懂得汲取教訓,不會在同樣的地方再倒下, 從付出了的學費中得回美好的收益, 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從心靈導師的角度來看,如果不僅懂得汲取教訓, 還能夠放下任何逆境中產生的不良情緒和心態, 完全擺脫逆境留下的尾巴, 才算是從付出了的學費之中得回最大的收益。 細心想一想,原來導師和智慧兩者是如此重要! 沒有導師運氣的人就只能夠靠自我鞭策, 對智慧的追求努力以赴,從《改變自己》開始。 萬金難醫中年蠢! 愚蠢不是指沒有知識,愚蠢是指鄙視「道/真理/智慧」。 除了中國傳統命理學的高手之外, 大部份人都不會知道自己將來會面對一些怎樣的逆境, 相對於不同的逆境會產生不同的挑戰, 我們其實都是智慧不足的人。 努力追求智慧,未雨綢繆,既可助己,亦可助人, 可惜追求智慧從來都不是我們的教育目標之一。 我們一向的教育目標只是追求知識和一份好工作。 Lizzie Velasquez How Do You Define Yourself 筆者同意「鼓勵某些人去思考,去追求智慧」其實並不仁慈, 因為懶於思考、沒有能力思考、害怕思考、 喜歡用情緒反應來代替思考和愛面子多於愛真理, 都是人之常情。 所以思考對不少人而言,是奢侈得很的欲望。 有些人甚至認為鼓勵思考和叫人「何不食肉糜」相似, 同樣惹人生厭。 然而這個世界永遠存在一些事情,尤其是真理, 必然是「對部份人仁慈則對另一部份人不仁慈」, […] Continue reading →

《抗逆》(二)

多年來聽過不少抗逆專家的言論。 由於筆者經常自我批判, 所以比較容易用同理心代入他們的角色, 揣摩他們自己未必能察覺的「弱勢動機」。 筆者的主要批判工具,除了科學精神之外, 就是「真」和「誠」這兩種專家們必須具備的專業精神。 慢慢地就發覺很多所謂抗逆專家其實亦是製逆專家。 製逆專家製逆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  推己及人 例如自己在公開考試零蛋,或者不能完成學業, 最後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甚至成為 Bill Gates, 於是假設絕大部份人都可以做到相似的事情, 假設絕大部份人都可以有同樣的毅力。 在分享經驗的時候,故意不提自己的智力、運氣、 社會和家庭環境等等有利的因素。 其實成功人士的經驗,必須經過嚴謹的批判, 萃取其中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元素,才能夠廣泛地應用。 明白「元素」這個概念,知道這個概念在思考中的重要性, 是做學問的必須條件之一, 尤其是在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等各方面。 這就是為何筆者認為「化學」chemistry 一科 是中學裡最重要的其中一科, 即使讀語文的人也不應該忽視。 化學科之中牽涉到不少優勝的思考方法, 可惜很多人都不了解。 2.  在不適宜的觀點上恐嚇家長 其實「恐怕受傷」和「害怕闖禍」、 完全是人類正常和有價值的反應; 重視自己和別人的生命,絕對是正確的行為。 讓孩子「闖禍「和「撞板」之前, 最緊要就是訓練孩子三大能力: 判斷「禍」和「板」的種類、 判斷當時的形勢和評估風險的程度。 而評估風險程度自然包括對自己應付能力的粗略估計。 如果孩子未能學到之前,當然由家長去做! 在「保護不足」和「過度保護」之間, 往往難以定下一條界線,因為因人而異,因環境變化而異。 但為何專家們提也不願意提? 當然是專家們思維和心態兩方面出了問題。 烈日下渠蓋變鐵板燒 兩幼童灼傷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705&sec_id=4104&subsec_id=11866&art_id=14205290 宜揀選有遮蔭遊樂設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705&sec_id=4104&subsec_id=11866&art_id=14205291 叔捧姪頭離地轉圈玩拔蘿蔔   10歲孩癱瘓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714&sec_id=15335&subsec_id=15336&art_id=14237457 鼓勵父母放心讓孩子「撞板」,而不去看撞的是甚麼板, 絕對是三流專家不負責任的言論。 黑夜游泳,何嘗不是一塊板! […] Continue reading →

《抗逆》(一)

[抗逆專家] 香港的專家們一向喜歡侃侃而談, 開口講抗逆,埋口講抗逆, 熱衷於批評家長對子女們過分保護,呵護備至, 令孩子缺乏抗逆力,於是孩子遇上挫折時不堪一擊。 他們的出發點也許並非因為想做生意, 也許並非意圖表達自己的優秀,而是出於一念之仁。 但這些所謂專家, 完全不將「逆」分類,亦不提「逆」之嚴重情度, 更加只將「逆」的根源歸咎於父母的溺愛。 所以他們口中的所謂「抗」, 自然亦沒法因應孩子們所遇到的「逆」的種類和嚴重情度, 提供對症下藥的方法! 他們提出的方法所能夠解決的, 也許只不過是孩子們一般生活上碰上的「逆」而已。 一念之仁,並不代表其中有足夠的愛和智慧! 一念之仁,往往並非所有專家們的專業精神, 只有「真」和「誠」才是專家們的專業精神。 [逆境分類] 如果我們有誠意解決問題, 首先是先從逆境的分類開始著手。 逆境其實只有兩大類, 但是每一大類又可以分成很多小類, 而各式各樣的逆境亦是互相關連的: ☆  整體社會的逆境: 例如天災、人禍、政治制度、社會治安 ☆  個人生存的逆境: 1.  學業、事業、經濟 2.  個人身體:疾病、傷殘 3.  人際關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 4.  心靈、精神和道德 不同種類的逆境,當然需要不同處理的方法。 有多少人能夠深入認識各式各樣的逆境, 懂得如何處理每一類逆境,成為真正的「抗逆專家」? 如果只是懂得如何處理某一類逆境, 為何不謙虛地將自己的專業規範起來, 告訴家長自己只是懂得處理某一類逆境? 難道「真」和「誠」不再是專家們的專業精神嗎? [製逆專家] 由於思考力不足, 很多所謂抗逆專家其實亦是製逆專家, 當出了狀況之後,他們往往只懂得說: 「對所有不幸事件感到惋惜和難過, 我們會替逆境中的所有失敗者祈禱。」 想做生意的甚至加多一句: 「誰叫你們不一早找我們這些專家請教!」 由於惡劣制度而產生的逆境, 很少是這些專家們口中問題的關鍵。 如果因為想保障飯碗,避免觸犯制度, […] Continue reading →

《逆境》(十)

[冒險是一種賭博] 接受挑戰而對自己認識不足, 接受挑戰而對挑戰的事和人認識不足, 接受挑戰而忽視潛在的危機, 根本就是一種盲目的賭博! 人生本來就一場賭博,但盲目的賭博,智者所不為。 有些人只喜歡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冒險, 有些人只喜歡挑戰自己擅長的項目, 請別告訴他們人生要大膽挑戰自己不擅長的項目, 才能夠突破自己。 喜歡說這個口號的人,如果你真的關心別人的話, 請仔細列出有甚麼項目值得大部份人大膽地去接受挑戰, 不論他是否擅長這些項目! 叫大學教授下鄉,叫清道夫去教書, 就是要訓練他們站起來? 就是要訓練他們大膽挑戰自己不擅長的項目? 在超強颱風吹襲之下, 台灣的死亡公路蘇花是否還值得挑戰? 是否依然「蘇花  so  good」? 也許你認為除了生命和腦之外, 其他一切肢體的傷殘,都是失得起,賠得起的東西, 我們未必同意。 這個世界沒有幾多個人在某一方面有過人的天賦, 沒有幾多個  Nicholas James Vujicic, 更加沒有幾多個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也許生命中最大的災難, 是在自找的逆境中死唔去,四肢殘廢, 然而當事人並沒有霍金或者愛因斯坦腦袋的十分之一能力。 年少,當然可以輕狂! 但是如果沒有優良的腦袋,如果已經沒有了青春, 四肢對一般人來說還是蠻重要的! 未發生災厄令肢體傷殘之前, 我們錯誤地認為身體的一切都太理所當然了, 所以我們容易在冒險的時候認為自己賠得起。 如果失去了一肢,換來不屈不撓的讚譽, 一捨一得,是否值得,每個人都需要作出自己的判斷。 世界上還有不少愚昧的人認為「帶傷死戰」, 是體育精神的高度發揮, 不必考慮究竟有多傷,應該繼續鼓勵他: Pain  is  temporary.  Quitting  lasts  forever. ( Lance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