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新思維》(二)

☆  夢想教學方式第二種:將思考化成文字 老師提供一個課題或者問題給同學們預先在家裡寫文章, 同學們交回初稿後,老師打第一次分數, [ 要先聲明,如果老師提供的是問題而並非課題的話, 問題的本身亦在批判之列。] 然後上課時讓學生們互相討論及辯論這個課題, 跟著請同學們修訂他們的文章,再交上來,老師給第二次分數。 視乎課題的難度和複雜程度,可以再討論及辯論, 這次老師就應該參與,並且向同學們發問, [筆者傾向於採用蘇格拉底的「接生婦方法」] 然後請同學們再次修訂他們的文章, 除了文字之外,同學們可以附上他們思考過程中的「腦圖」, 或者甚至較高級的「思考和概念架構」, 老師給第三次分數。 同學們之間的討論往往會自動揭發 「部份、甚至大部份抄襲別人的詞彙和思考」的現象, 因為一開始討論及在老師提問之下, 不知道自己究竟抄了些甚麼的同學就會露底。 其實「讓學生抄襲」及「請教高明」 正正是筆者這個教學法的意圖之一。 首先,筆者希望所有關心學生學習的親友,甚至補習老師, 都能夠投入學生們的學習。 筆者其實是動員和借助學生們的所有資源,給大家分享, 所以絕對不會介意資源中貧富懸殊的現象。 老師打了第一次分數之後, 所有同學都會知道其他同學的分數, 並且擁有所有其他同學的文章的副本。 可以讓同學們回家看一遍其他同學的文章後, 在第二天就開始在課堂上互相討論及辯論。 目的當然是劫富濟貧,減輕貧富懸殊,美其名曰「互相學習」。 然後同學們修訂他們的文章,再交上來, 老師給第二次分數。 參考:《名句導讀》(一) 其次,青少年在學習的過程中, 「抄襲別人的詞彙和思考」並不重要, 因為這正是所有人及所有學習必經的階段。 最重要的是要學生 1.  懂得如何判斷抄襲的東西的優劣。 2.  明白 「抄襲回來的詞彙和思考」到底是在說些甚麼。 因為學生知道需要上課討論及會有老師提問, 所以要被迫消化抄襲的東西。 3.  學習如何去 paraphrase 別人的思考而不失真, 甚至寫得比原作者更好。 抄襲,再加上批判思維的訓練, 其實就是將別人的優秀思想經過消化後, 變成自己的思想! 老師的責任是對學生們的思考步步進迫, […] Continue reading →

《教學新思維》(一)

[前言] 1980 年筆者在中文大學教育學院修畢教育文憑, 繼續修讀教育碩士課程, 在教育學院逗留了多年之後,終於心死, 學位也不要了,決定離開教育界,做教育界的逃兵。 以為從此可以和教育一刀兩斷,從新再找其他興趣, 1985 年筆者開始研究紫微斗數,從此泥足深陷, 於今差不多三十年。 1987 年股災後開始炒股票養家, 但越來越覺得是在浪費生命。 研究紫微斗數和炒股票養家之餘, 人生、哲學、社會、教育種種的問題和思考, 就立即湧現出來,爭奪筆者腦部思考的時間, 它們死纏爛打,在筆者心內盤旋,無法擺脫, 並且感覺到心靈在不斷地責罵自己沒有負上自己應負的責任。 平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 感到就好像一個癮君子一樣,毒癮往往隨時發作, 古靈精怪的幻想時常都會湧現。 由於人不在江湖, 不少關於教學方面的新意念不能夠實際執行, 於是被迫在幻想之中執行, 就好像愛因斯坦所說的  thought experiment  一樣。 [怪獸老師] 參考:《教書、教育》(八) 《香港教育的展望》 教學的方法是一種文化方面的行動, 任何文化方面的行動,背後不可能沒有思維── 不論是糊塗的思維還是清晰的思維。 教育思維一旦改變, 教學的方法必然需要同步改變。 由於課程不能脫離教學方式而獨立, 所以教學的方法一旦改變,課程亦必須同步改變。 牽一髮,必然動全身! 首先,一日只有廿四小時, 所謂時間管理不可能開源,只能夠重新分配。 無論是從實際的角度出發,還是從愛的教育角度出發, 課程必然不能夠是累積性,越來越多, 好像一根一根的禾桿草慢慢地增添在駱駝的背脊之上, until  the  last  straw  breaks  the  laden  camel’s  back! 當我們用課程、家課和社會服務耗盡學生們的精力時, 學生們還有精神和時間參與家務嗎? 學生們還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嗎? […] Continue reading →

《基督教裡的宗教精神》(七)

[保守自己的心?] 俗語說:「樹要皮,人要臉」, 世人喜歡保守自己的外表多於保守自己的心, 道貌岸然的外表,誠懇的眼睛,虔敬的行為, 只需要看起來優雅,有風度,好教養, 只需要口裡歌頌神,口裡以耶穌基督為榜樣, 如果能夠再加上一兩張高級文憑, 簡直無可厚非、無懈可擊! 誰會介意裡面是一顆怎麼樣的心? Let  us  be  grateful  to  the  mirror for  revealing  to  us  our  appearance  only. ( Samuel Butler ) 不一定是一顆虛偽的心, 可以是一顆一般人都認為是善良, 自以為自己仁慈, 但對理性思考有異常恐懼的心! 由於他們相信聖經裡這句話: No  temptation  has  overtaken  you that  is  not  common  to  man. God  is  faithful,  and  he  will  not let  you  be  tempted  beyond  […] Continue reading →

《基督教裡的宗教精神》(六)

「真和誠」是宗教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先決條件, 亦是做學問必須具備的兩大條件。 但知易行難,「真和誠」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因為「真和誠」需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而一個人鍥而不捨地追求「真和誠」, 除了要向外審視世界之外,也要向內審視自己, 最後必然需要進行「自我批判」, 而「自我批判」又必須有「勇氣」才可以成事。 參考:《智、仁、勇》 [清算自己人?] 如果扮演背負十字架追隨耶穌基督的人似乎很多, 而真正願意背負十字架追隨耶穌基督的人少之又少, 那麼「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是否就消失了? 並不! 耶穌的門徒保羅就曾經向教會「動刀兵」: 「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     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哥林多前書 5:13》 這就是基督教裡「自己人要清算,外人等天收」理據的來源, 和心靈道路上的「自我批判」如出一轍! 看來這個保羅並不仁慈,不理會自己眼中是否有樑木, 竟然夠膽論斷自己的弟兄姊妹! 根據部份基督徒的思維,我們是否應該譴責保羅? Paul  is  not  kind. He  didn’t  speak  gently ! So  we  shouldn’t  listen  to  what  he  said. 腦後突然一把嬌滴滴的聲音傳來: 噢!說話可不可以溫柔一點,不要這麼狠! 「清算」不是共產黨的語言嗎? 留一些餘地給人家好不好? 撒旦每次和我們說話都是溫溫柔柔,動聽得很, 讓我們聽得很舒服,耳油都滴乾了, 何必好像耶穌那般嚴肅呢? 要求過高是會趕走客人的! 你們難道連這點也不知道嗎? 你們知道嗎, 人類的信心可以來自迷信,也可以來自信念, 為甚麼信心一定要來自信仰? 凡是批判,就一定不會仁慈,不會溫柔, […] Continue reading →

《基督教裡的宗教精神》(五)

[不愛真理的人怎可能懂得甚麼是愛] 綜觀耶穌基督的一生, 我們明白祂不喜歡做一個偶像。 祂希望世人在精神上和心靈上追隨祂, 祂希望世人走在心靈的道路之上,熱愛真理, 得到屬靈的生命, 而不是僅僅在口裡讚美祂。 耶穌基督不想做一塊神主牌! 由於人的愚昧,所以才需要「道成肉身」, 因為愚昧的人必須有實物摸著, 才可以相信抽象的真理, 基督教的「道成肉身」、耶穌像,天主教的聖母像, 和其他宗教的神像,分別在甚麼地方? 如果我們相信耶穌基督代表真理, 祂當然希望我們的偶像不是祂的身體,而是真理! 但和心靈有關的真理,往往並非最初想像中那麼簡單, 而且不一定看起來悅目,不一定說起來動聽。 和心靈有關的真理,往往有如一把利刃, 既可以令熱愛真理的人愛不釋手, 亦令愛真理愛得不夠的人討厭和恐懼, 因為利刃刮開了他們思考的表皮,暴露出內裡的敗絮。 一萬個讚美耶穌基督的人之中, 也許只有一個願意追隨他, 因為耶穌基督提出一條這樣艱苦的路, 就讓祂一個人自己去行好了, 我們委實不願意走在這條充滿甜酸苦辣的道路之上。 我們討厭晝夜思想,討厭自我批判,更討厭「動刀兵」; 雖然我們不喜歡在黑暗裡走, 但我們也不喜歡耀目的陽光, we  are  afraid  of  the  light. 我們喜歡「溫和、愉快、仁慈」的道路! 是否會有一些心靈的道路並不需要「真和誠」? 我們可否對耶穌基督說: People  take  different  roads seeking  fulfillment  and  happiness. Just  because  they’re  not  on  your  road doesn’t  mean  […] Continue reading →

《基督教裡的宗教精神》(四)

[愛、仁慈、包容] 綜觀耶穌基督的一生,知道祂明白這個道理: It  is  no  measure  of  health  to  be well  adjusted  to  a  profoundly  sick  society. ( Jiddu Krishnamurti ) 不少人相信不去教會的就不是基督徒, 所以追隨教會,重視教友們互相「支持」的人很多。 如果一所教會病了又如何? 這並非社會的病,這是神聖的病,沒有人敢論斷? How  can  the  church  be  terribly  misused? 信了耶穌,就得到了「道路、真理、生命」, 自己就可以舒舒服服嘆世界! 我們相信真理來自信念,不是來自批判。 我們喜歡聖經那一部份,就找那一部份出來「證明」, 不喜歡的那一部份,就當作看不見。 有上天堂的便宜就該和弟兄姊妹們一起分享, 但千萬不要叫我們為信仰而犧牲。 既然已經買了上天堂的保險,為何還需要辛苦? 「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 At  issue  here  is  the  question: “To  whom  do  I  belong? God  or  to  […] Continue reading →

《基督教裡的宗教精神》(三)

[動刀兵] 不愛真理又如何? Nothing  ever  goes  away  until it  teaches  us  what  we  need  to  know. ( Pema Chodron ) 可不可以愛真理只愛一半? 有時沒有問題 Nature  does  not  seem  to  care  very  much whether  our  ideas  are  true  or  not,  as  long as  we  get  on  through  life  safely  enough. And  it  is  surprising  on  what  an  enormous amount  […] Continue reading →

《基督教裡的宗教精神》(二)

跟著讓我們來研究一下耶穌基督的宗教精神。 記得筆者第一次讀下面這幾節經文時, 是十分震撼和恐懼的, 因為完全不像筆者心目中的耶穌基督, 筆者從新約中理解的耶穌基督, 應該是極度重視愛和真理,怎可能會說這樣的話: 「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     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     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     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     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     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     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     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     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馬太福音 10:34-39》 綜觀耶穌基督的一生, 我們可以肯定祂擁抱「真」和「誠」! 那麼這幾節經文究竟應該如何解讀? 首先,且看另外幾節都是來自新約的經文如何說: 你們要進窄門。 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馬太福音 7:13-14》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馬太福音 7:18》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約翰福音 4:24》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 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翰福音 13:34-35》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約翰福音 14:6》 神就是愛; 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他裏面。 《約翰一書 4:16》 […] Continue reading →

《基督教裡的宗教精神》(一)

[太初有道] Anyone  who  doesn’t  take  truth  seriously in  small  matters cannot  be  trusted  in  large  ones  either. ( Albert Einstein ) 在《我看宗教》(三)  一文中, 筆者指出宗教精神和科學精神並沒有抵觸, 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共同的起步點, 就是「真」truth 和「誠」honesty! 筆者假設了「真」和「誠」都源於「太初的道」, 假設了宗教精神和科學精神裡的「真」是同一種「真」, 而「誠」亦是同一種「誠」。 科學精神用「真」和「誠」去研究自然界的現象, 宗教精神用「真」和「誠」去研究靈界的現象, 包括人類和靈界接觸所必須具備的心靈。 不同意這個觀點的人,當然可以重新思考,再去批判。 筆者提出: 「信仰」faith 必須「誠實」honest,  authentic, 既不能欺騙人,亦不能欺騙自己。 對人對己兩方面都「誠實」,才能夠產生「信仰」; 對任何一方面「不誠實」,最好也只能夠產生「信念」。 所以當一個人失去了對「誠」的堅持,就失去了「信仰」。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約翰福音 4:24》 在基督教裡,我們傾向於原諒「低層次」的敵人, 口裡替他們禱告。 至於「高層次」的敵人如何對待,其實聖經裡說得很清楚, 但「低層次」的基督徒往往對「高層次」的敵人咬牙切齒, 口裡說原諒他們,心裡其實在咒罵。 參考:《批評、批判、敵人、朋友》 [約伯記解讀] 且看耶和華如何處理這個課題: 聖經中的《約伯記》顯示耶和華對撒旦的包容, 不但讓撒旦和神子們一起侍立在他的面前, 不但尊重撒旦這個「高層次」的敵人, […] Continue reading →

《多位一體的神》

基督教信奉的是「三位一體」的神: 1.  聖父 (耶和華、舊約的神) 2.  聖子 (耶穌基督、新約的神) 3.  聖靈 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三位一體的「道/真理/智慧」的神, 就是「智、仁、勇」。 參考:《智、仁、勇》 雖然筆者曾經提出「三位一體」的人, 將「我 I」分成身體 body、我 ego 和心靈 soul 三大部份, 但這「三位一體」的神到底是甚麼意思,筆者不太明白。 直覺上覺得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提出的人格三大部份: 本我   id,自我  ego,超我  super-ego, 好像是從聖經裡得到啟發。 超我,就是進化了的部份。 也許基督教裡的神,並非一位全知全能的神, 而是一位會不斷進步,「去蕪存菁」的神, 從舊約的神「進化」到新約的神。 可惜很多信徒聽到這個說法之後都不以為然, 甚至覺得反感。 至於天主教,除了「三位一體」的神之外, 似乎還將聖母瑪利亞提升至神級的地位, 除此之外還有教宗這位「國王」及不少封了聖的聖人, 也許是因為認為神的本質就在這些聖人的身上顯現出來。 佛經有說「若見如來舍利,即是見佛。」 天主教可能有相同的看法: 若是見到教宗這位「國王」,即是見到神。 雖然我不明白基督教「三位一體」到底是甚麼意思, 但好處是可以給人多一些選擇。 有些人喜歡舊約裡的神, a  jealous  God,  a  God  of  Wrath; 有些人喜歡新約裡的神, a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