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系列的文章,筆者試圖從樹木開始說起, 最後才嘗試探究森林, 所以讓筆者先從「交談」conversation 說起。 [社交場合的交談和討論] 一般來說,社交場合很少會有討論, 只是「吹水」,絕對可以言不及義, 所以凡是無關痛癢的話題, 「和氣」是社交場合應有的禮儀, 至於打不打斷別人的發言,其實並不重要, 因為嘻嘻哈哈,大家都開心。 Conversations are just a mutual search for fun. 所以 Alain de Botton 指出: In conversations, my priority was to be liked, rather than to speak the truth. 嚴肅一些的社交場合, 多數只會有「交流」 dialogue, discussion, 良好「交流」的目的是 mutual search for meaning, 然而一般人數眾多的社交場合很少會有良好的「交流」。 在偶然的情況之下, 會置身於必須討論或者辯論的社交場合, 於是「怎樣的禮儀才適宜」這個課題,就避無可避。 [社交場合的辯論] 香港還未發展出辯論的文化, 香港的教學界亦只懂得以成敗來看辯論, 所以參與辯論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動機和目的。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