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三)

建設一個理想的批判平台,培養正途辯論的精神, 不能不討論背後的動機和目標。 [辯論動機] 在辯論動機方面,我們希望學生明白: 1.  如果最初辯論的目的是想贏, 那麼他就要接受理性的挑戰,要擁抱別人的批判, 絕對不可以打茅波! 如果不重視真才實學,如果不重視思考, 勝方未必能夠抵擋來自評判的挑戰。 The  aim  of  an  argument  or  discussion should  not  be  victory,  but  progress. ( Joseph Joubert ) 2.  這種正途辯論最終的目的, 就是增添個人思考的能力和智慧,培養追求真理的精神。 口才及隨機應變的能力,只不過是附帶的贈品。 3.  輸贏根本就不應該放在心上, 因為重視輸贏,容易產生歪曲真理的傾向。 A  creative  man  is  motivated by  the  desire  to  achieve, not  by  the  desire  to  beat  others. ( Ayn Rand ) […] Continue reading →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二)

[批判平台的守則] 建立一個批判平台的其中一個目的, 就是要學習在真理面前謙卑! 筆者心目中一個理想的批判平台,應該會遵循下列的守則: 1.  辯題當然可以辯。 在一般辯論及辯論比賽之中, 往往沒有人介意辯題究竟是如何產生, 只要看起來好像是辯題就可以了。 但辯題不准辯,是訓練批判思維的大敵, 因為完全扼殺了「根源思考」! 在一個理想的批判平台之上,辯題絕對可以辯, 如果參與辯論者清楚地指出辯題的謬誤, 出題目的人應該出來澄清「出這條題目的原因」, 或者承認自己的思考力不及參與辯論者。 參考:《做學問》(四) 2.  詞彙、概念和概念的分類當然要釐清。 文學家的弱點,往往在於詞彙和概念的定義不夠清晰。 哲學家在這一方面似乎較優勝,但其實亦有相似的弱點, 只是清晰多一點而已。 思考要根基穩扎,一定要在基礎的詞彙和概念上下苦功。 心思慎密的讀者一定會發現, 其實哲學家的思考往往還有一個弱點, 就是忘了要「仔細分類」,建立一個思考和概念架構。 哲學上關於靈界的思考,存在的思考, 致命傷往往在於疏忽了分類的重要性之上。 謹慎分類,辯論時就不容易產生「雞同鴨講」的現象。 3.  絕對可以舉牌申請打斷對方的發言。 對初相識的人來說, 「不要打斷別人的說話」是一個重要的行為守則, 因為表示出你對別人的尊重。 年輕及不成熟的人往往由於喜歡表現自己, 以致鋒芒太露,忘記了這個守則。 可是一旦在批判平台上辯論, 為了節省辯論的時間,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客氣, 如果雙方根本不在同一智慧層面, 我們當然應該接受「舉牌申請打斷對方的發言」, 但當然申請的一方必須提出充份的理據。 有備而來的高手,一向沒有耐性聽廢話。 高手舉牌申請打斷對方的發言, 並不一定是想令對方覺得他高人一等, 亦並不表示他沒有在聆聽對方的言論, 而是因為他一聽就已經知道對方接著會說甚麼, 一聽就已經知道知道對方犯了甚麼嚴重的錯誤。 高手一旦發現對方詞彙、概念,或者概念的分類含糊, 意圖打茅波,當然應該舉牌申請打斷對方的發言。 如果高手說出充份的理由, 說出問題的關鍵在甚麼地方,那麼高手就可以加分, 而對方亦必須立即回應,表示接受, 於是雙方就可以進入有效率,更高層次的辯論。 如果對方不接受高手說出的理由, 又提不出抗衡的理據,就只好認輸。 我們絕對同意不要浪費時間! […] Continue reading →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一)

[辯論員和演員有分別嗎?] 一般中學裡的辯論比賽, 大部份時間正反雙方都好像在自說自話, 完全不像是在辯論。 這種方式的辯論,不在乎追求真理, 只在乎表演口才,看誰能夠死都拗翻生。 只需要擁有三寸不爛之舌, 只需要擁有二流的頭腦, 只需要擁有一流的演講聲調, 就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佳的「辯演員」,為港爭光。 雖然一般有思想的市民都會明白, 口若懸河的人未必具備批判的能力, 但一位口齒伶俐的辯論員,即使打茅波, 一般人都誤以為該位辯論員具備批判的能力。 香港教學界一向在有意無意之間鼓勵「語言偽術」, 一向相信及鼓勵「過了海便是神仙」的心態。 其實所謂「辯論的技巧」,不少都是在打茅波。 能言善道,說得天花亂墜, 但思考不夠嚴謹的人實在太多了! 辯論比賽,一定要有錄影,可以即時重看, 因為打茅波的高手會在打完茅波之後拖延時間, 說一大堆漏洞多多的廢話。 打茅波的高手利用的就是一般人接受的潛規則: 打茅波並非不禮貌的行為, 但是「打斷別人的說話」則是不禮貌的行為。 如果沒有裁判和評判,社會凍涼除了打茅波之外, 還會懂得以表面的禮貌來廢批判和辯論的武功。 這是「以人廢言」之外的另一陷阱。 請問有多少香港教育程度較低的階層會明白, 「迂迴曲折地逃避辯題及講廢話」 才是最不禮貌的辯論行為? 學生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 誠懇的表情、誠懇的態度、誠懇的語氣, 誠懇的左耳入,誠懇的右耳出, 這樣的回應和辯論的態度, 是否比「愛真理」及「弄清事實」更有價值? [中學批判平台教學法] 現行中學裡的所謂「辯論學會」, 最好也只能夠訓練出二、三流的人才, 而且不能夠保證這些人才將來不變成社會凍涼。 照筆者的觀察,社會上不少的所謂「精英」, 包括那些五六十歲的「成功」人士在內, 自我感覺超然良好, 只喜歡和同等心態、智力和社會地位的人交往, 討厭批判,討厭哲學思考,討厭討論禮貌。 如果我們的中學以這些人為榜樣, 就永遠不能夠鍛鍊出擁有精神文明的一代。 如果我們只有野心,沒有理想,就只能夠苟延殘喘, 隱藏在教育及宗教的口號之下! 德育中的真和誠是口號, 智育中的追求智慧是口號, 愛的教育是口號,慈悲為懷的精神是口號, 基督的精兵是口號。 The  effects  […] Continue reading →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十)

[沒有裁判,千萬不要和蠢人辯論] 辯論只不過是一件中性的工具, 既可以培養人類性格中良好的一面, 亦可以培養人類性格中醜陋的一面! 如果對方言語及概念混淆不清, 我們未必能夠知道對方究竟在說些甚麼, 因為有可能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在說些甚麼, 而且往往在追問之下,對方可能會老羞成怒,拒絕回答。 甚至會說閣下是「雞蛋裡挑骨頭」。 不論「無知」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 「知識」一向歧視「無知」; 而「批判平台」則必然歧視「愚蠢」, 因為我們明白真理絕對不講仁慈, 任何跳樓自殺的人都不會相信萬有引力會突然間仁慈起來! Truth  is  like  a  penetrating  arrow. It  has  always  caused  people  pain. Truth  is  unkind  because  it  never  regrets! 如果一個愚蠢人安份守己,我們當然應該尊重他, 可惜世界上這類愚蠢人只是少數; 大部份愚蠢人都認為自己即使不算聰明,但很有經驗。 必須聲明: 我們並不歧視愚蠢人的經歷, 但對他從經歷中歸納出來的經驗,則有所保留。 我們並不歧視愚蠢人的人,我們只是歧視他現時的愚蠢, 因為愚蠢人一旦悔改的話,都可能會脫胎換骨, 和我們一起歧視愚蠢。 但大部份愚蠢人自以為有經驗,討厭悔改,討厭批判, 他們喜歡將自己的人和自己的思考掛鉤, 不認為自己還可能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他們當然不願意被歧視。 不能夠說他們沒有道理,因為愚蠢也是一種權利! A  fool  considers  his  mind  a  fixed  entity. […] Continue reading →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九)

[有建設性的言論自由] 參考: 《批判平台》(三) 《批判平台》(四) 《批判平台》(五) 《批判平台》(六) 《批判平台》(七) 《批判平台》(八)   一旦建設了一個「批判平台」, 就可以將下面這兩句說話由夢想轉變成為理想: If  people  would  dare  to  speak to  one  another  unreservedly, there  would  be  a  good  deal  less  sorrow in  the  world  a  hundred  years  hence. ( Samuel Butler ) Never  be  afraid  to  raise  your  voice  for honesty  and  truth  and  compassion  against injustice  and  lying  […] Continue reading →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八)

[辯論的目的] 首先,辯論這個行為本身假設了真理的存在。 真理就是「人、事、物的本質」, 而辯論的目的就是追求真理。 其次,辯論這個行為亦假設了真理是可以接近的; 當我們集合了一群熱愛真理的人在一起辯論, 「真理是越辯越明的」。 否則何須辯論? 只需要參加演藝訓練,學習說話的藝術, 不就可以了嗎? Where  there  is  much  desire  to  learn, there  of  necessity  will  be  much  arguing, many  opinions;  for  opinion  in  good  men is  but  knowledge  in  the  making. ( Milton ) 西方精神文明一早明白, 不論是科學、哲學、政治,還是宗教, 沒有聰明人之間的辯論,就難以有大進步。 It  is  good  to  rub  and  polish  our  brain against  that  of  […] Continue reading →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七)

[共同的語言] 辯論的另一個致命傷就是定義不清楚, 概念也不清楚,雙方沒有了共同的語言, 於是雙方自說自話,講人自講。 Words,  words,  mere  words, no  matter  from  the  heart. ( William Shakespeare ) 在辯論的時候, 我們往往會發現雙方對同一詞彙會有不同的定義, 對同一事物使用不同的詞彙, 或者對同一概念會有不同的理解。 如果辯論要有實質的收穫, 那麼雙方使用共同的詞彙和概念, 就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探究共同的詞彙和概念,就是「根源思考法」, 從根源開始去辯論問題。 The  definition  of  terms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 Socrates ) 所以我們會問: 「禮貌」是甚麼?「禮貌」的根源是甚麼? 可惜香港大部份未接受過批判思維訓練的人都會認為, 「提出從根源開始辯論問題」即使不是吹毛求疵, 也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舉例言之, 如果辯論中出現「締造社區和諧」這個說法, 那麼我們就需要問:甚麼是「社區和諧」? 然後再問:如何可以「締造社區和諧」? 更加不妨問一問自己: 清朝末年的孫中山是否一個破壞「社區和諧」的人? 再舉例言之, 如果辯論中出現「維持社會治安」這個說法, 那麼我們就需要問: 雙方對「社會」的定義是甚麼? 「社會」是否只得一個定義? 甚麼是「社會治安」?「社會不安」有多少類? […] Continue reading →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六)

[校園裡的辯論] 一般香港中學校園裡及學校之間的辯論, 目標只是在於訓練「中層次的思考能力」, 目的只是訓練口齒伶俐的人才,並不打算培育社會棟樑。 而且關於「精英」這個課題, 由於教學界從來都不願意深入思考,作出一個清晰的定義, 所以校園裡的辯論可能只是培養出社會凍涼, 而亦只有梅花,才會喜歡社會凍涼,在寒冷雪芳中開花。 鄧麗君《梅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wZ9G2puTBo 現時的通識教育又鼓勵「框架方式的思考方法」, 香港中學裡批判思維的前景更難樂觀。 任何辯論一開始的致命傷大致上有兩個: 其一是「辯題」不准辯; 其二是定義不清楚,沒有了共同的語言。 [辯題] 2008年筆者還在讀中一的女兒告訴我, 她的老師說「辯題不可以辯駁, 妳們只能夠選擇正方或者反方」, 我就知道中學裡的辯論比賽完全走錯了路。 如果辯論比賽不重視批判思維, 而老師又說要教學生批判思維、教學生獨立思考, 就容易出現「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 我們知道天下間荒謬的事情有很多, 但「掛羊頭賣狗肉」而又要求學生「尊師但不重道」, 就肯定是「荒謬」和「虛偽」百年好合的大喜事, 而慶祝的方法就是道貌岸然的教學界吃「全肉自助餐」 ──自取其肉! 稍為讀過科學哲學的人都知道, 這個世界有愚蠢的問題,而且一不小心, 即使自以為聰明的人都會問愚蠢的問題。 只有四種情況之下,「問愚蠢的問題」是我們必須接受的: 1.  先天弱智的人 2.  初次學習某一種學科的人 3.  在思考或科技處女地做開拓研究的人 4.  兒童到青少年,因為問愚蠢的問題是他們的專利, 而且是他們學習過程中必要的過程! 所以一提起「批判」和「辯論」,首先要清楚的, 就是辯論的題目本身一定屬於可批判的範疇。 批判辯論的題目,目的是修正辯題,避免浪費辯論時間 避免「辯論的結果、設題者及評判」都成為了笑話。 辯論一條愚蠢的辯題,而又不容許學生批判「辯題」, 不但是對學生的侮辱,對評判的侮辱, 更加是對真理的侮辱! 完全愚昧的人,不懂得出愚蠢的辯題, 只有愚昧又自以為聰明的人,才會出愚蠢的辯題; 亦只有愚昧,不尊重思考的老師, 才會禁止學生們批判辯論的題目。 站在教育的立場來看, 訓練學生怎樣去「問問題」, 其實是教導批判性思維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 Continue reading →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五)

[考試場合的討論和辯論] 討論和辯論亦會出現在考試場合, 不論對手功夫如何,討論往往是被迫進行的。 例如大機構聘請新人時常用的「小組辯論方式」, 在新人互相辯論時評判從旁觀察他們的思維和心態。 這是極之嚴厲的一種考驗, 經過初步 CV 挑選之後依然思考淺薄的年青人, 當然立即被淘汰出局。 在這種考試場合,對大部份辯題早有深入準備的考生, 永遠都是最有利的。 但不要忘記,這個世界永遠有例外, 評判的質素和機構的要求是兩大重要的變數。 香港不少大機構的企業良心就是賺大錢,而且要賺到盡。 這些立心非常不良的機構,自然傾向於選擇那些 口甜舌滑,口齒伶俐,能夠歪曲邏輯的候選人。 香港不少大機構認為香港的核心價值就是「識撈」, 其次就是「不需要意義支持」的「拼搏精神」! 顧員在白色地帶必須具備「積極貪心」的意識形態, 在灰色地帶則要能夠「起歪心」, 而行動又不會損害機構的聲譽。換言之, 就是顧員要懂得「如何有技巧地在灰色地帶行騙」。 香港的核心價值,當然少不了「擁抱虛偽」! 所以成功的顧員要懂得: 一有免費宣傳機會時,幫機構向社會抽水; 一旦出事時就要文過飾非、耍太極和幫機構卸膊。 有時得到一份工,往往會損失自己的人格, 這是每個人自己的抉擇。 所以在「小組辯論方式」考試前, 一定要先研究大機構該部門的工作和目標, 聽一聽大機構的公關和發言人以往的公開言論。 考試前看一看評判的樣貌,亦有幫助。 如果一所正當的大機構用「小組辯論方式」來選蟀, 那些「喜歡扮野,聰明一世,擁抱虛偽」的年青人, 就難逃有經驗的評判的法眼。 其實只需要問一條簡單的問題就可以分辨出這些年青人: 「如果公司有一批劣貨要出售,你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社會上越多腐敗的大機構,社會就越容易腐化, 這就是為甚麼「如何定義精英,如何定義人才」 是所有追求文明和進步的管治機構的首要任務。 [中學文憑試] 香港中學文憑試 DSE 中的「口語溝通」考試, 似乎比大機構的「小組辯論」考驗容易得多, 但 DSE 其實是一場完全不同的遊戲, 所以有不同的遊戲規則。 而遊戲中的陷阱,是由於考試機構的愚昧而產生。 中學考試機構似乎作了兩個很古怪的假設: ☆  假設[1]:一個人和他的思想絕對是同一回事。 換言之,不尊重一個人的思想,就是不尊重這個人, […] Continue reading →

《交談、討論、辯論、批判》(四)

[工作場合的小組討論] 一般工作場合多數會有開會形式的小組討論。 除了工商業及政府機構必然有開會這種事之外, 教會和學校裡亦有不少小組討論和座談會。 關於開會, 其中有不少參與者值得注意的課題。 ☆  首先,參與者當然需要判斷開會究竟是辯論還是討論。 ☆  如果是辯論的話, 參與者就需要知道這所機構一向有沒有辯論的文化, 有沒有預先定下的假設, 並且應該及早向前輩請教該種文化的操作。 如果機構之內大部份都是喜歡說理的人, 王守仁下面的說話就有參考的價值: 「與人語,不可有將順之意,不可有求勝之心,當惟理是從。」 ( 王守仁 ) ☆  如果是討論的話, 參與者就需要知道是真討論、假討論,還是騙討論。 ☆  如果是假討論的話, 有可能是讓某人進行個人表演,而一眾嘍囉在旁鼓掌。 當然亦有一些無能或心中有屎的直接上司, 在會議上「只許自己發言,發言後不許同事們提問」。 ☆  如果是騙討論的話, 往往是一位無能的直接上司,綜合下屬們的意見, 然後扮作自己的意見,再向上一級反映。 ☆  如果是真討論的話, 參與者可以假設該機構一定已經採取了某種心態。 因為必定先有心態,才會有討論這種現象, 否則一定屬於辯論。 一般而言,機構的心態大致上只有四種, 包括這四種心態的各式各樣組合: 1.  愛心 2.  歪心 3.  貪心 4.  虛偽 舉例言之, 以辦學為商業者,多數會採用[1,3,4]的組合, 以辦學為作育英才者,理論上只應採用第一種心態, 但不少名校會採用[1,3]的組合, 最可惜的是一所學校,不論目的是教書還是教育, 都沒有純粹的第一種心態, 有[1]就一定有[4], 換句話說,不少自稱為目的是作育英才的學校, 其實都是採用[1,3,4]的組合!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