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蠢的代價] Free people, remember this maxim: we may acquire liberty, but it is never recovered if it is once lost. ( Jean-Jacques Rousseau ) 「言論自由」和「批判思維」一向是科學制度的基石, 但為何「批判思維」不能夠在民主制度之下植根? 為何民主制度只要求「半桶水,敷衍了事, 完全倚靠傳播媒介和幕後心理學家」的言論自由? 為何人數可以比說理更加重要? 為何民主制度的參與者不需要政治專業? 有人說,政客的工作就是諂媚平庸的多數。 有人說,政客既是演員,也是騙子, 是扮野行業中的專家, 所以政客的形象比真才實學重要。 有人說,政客有存在的需要, 因為現代人生活節奏又快又緊張, 聆聽二叔四公三姑六婆的投訴,是一項奢侈的工作, 正好留給高薪的政客去做,讓他們扮演聆聽者的角色。 政客對別人的說話時常都好像作出反應,表示關心, 扮包容,扮海納百川,歡迎自以為聰明的蠢材們投他一票。 而且身為候選人,當然嚴禁說他的選民是蠢材, 也絕對不會承認有部份選民是刁民。 這種「為選票乜都肯制,前世」的心態, 加上「原則和誠信可以兌換為談判籌碼」的現象, 可以視為「政治援交」。 It is more profitable for your congressman to support the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