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銘《鹹濕小女生》

劉紹銘《鹹濕小女生》 [2009-06-28 蘋果日報] 小說家陳村替小白的《好色的哈姆萊特》寫序,說: 「時至今日,性的研究已成顯學。……有人問, 這些學問有什麼用?我端莊地說: 在被物質和環境異化的人生,性是解毒劑。」 在舞台上一懷愁緒、滿面悲情的丹麥王子居然「好色」? 一點不假,小白沒有冤枉古人。英國莎劇研究專家 Pauline Kiernan 女士寫了新書《Filthy  Shakespeare》, 小白平心靜氣的中譯為:《鹹濕莎士比亞》。 王子面對女友 Ophelia 時,台詞正兒八經, 其實不少是鹹濕的雙關語。 曹雪芹的身世,我們至今還是一知半解, 因此無從得知他為人是否「鹹濕」。 不過細讀《紅樓夢》,可斷言作者縱非「鹹濕」, 也真好色。不好色怎能描繪天下淫人的眾生相? 試看二十八回寶玉跟薛蟠、馮紫英和眾丫頭行酒令一節。 薛蟠目不識丁,不會唱酬,迫得緊了, 只好「一根雞巴往裏戳」應付。 反觀雲兒唱的曲子,薛蟠不會欣賞,但文字訓練有素, 深諳解讀草蛇灰線的讀者,一看就心裏有數: 「荳蔻開花三月三,一個虫兒往裏鑽。 鑽了半日不得進去,爬到花兒上打鞦韆。 肉兒小心肝,我不開了你怎麼鑽?」 藝術家的創作力,跟「性」的盛衰有沒有關係? 小白在〈畢加索的色情畫〉中告訴我們, 這位「鹹濕畫」大師初試身手時,年僅十歲。 他在一本語文課本的空頁上「速寫」, 畫的是一頭公驢趴在母驢上幹好事。 小白還譯了附在畫面右上角的「兒歌」: 「不聲又不響,母驢翹起尾,不聲又不響,公驢幹得美」。 十歲的小鬼頭就懂得公驢幹的是「好事」, 大畫家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小淫蟲」。 他一輩子的畫作和私生活都浸淫在「鹹濕」的想像中。 「性」是他的想像、是他的日常經驗、 更是他畫作不可或缺的素材。在一幅 1902 年的素描中, 我們看見一個「孤獨的年老男子在自慰的同時進食和排泄。」 「自慰」、「進食」、「排泄」同時呈現,的確驚世駭俗。 畢加索十歲就畫了第一張「春宮圖」, 你或許可以說他日後在色情藝術的發展是「發潛質之幽光」。 其實年紀小小就「鹹濕」到了家的不限鬚眉。 《色情讀物書寫手冊》How to Write Erotica 的作者 Valerie […] Continue reading →

《關於性教育的一些思考》(六)

懷孕、責任和墮胎這幾個問題, 衍生出一連串嚴肅的課題, 包括「避孕」,「同居」,「娼妓」的存在, 「擇偶」,「家庭」制度可以是甚麼…等等課題, 真是越來越複雜! 這一些課題當然應該在中學階段探討, 因為只有小部份年青人入大學。 中學裡的性教育,願意包括上面幾多個課題? 每個課題又可以深入到甚麼程度? 根據政府的統計,本港近年來, 每年都有逾四百名十八歲以下的少女未婚懷孕, 即平均每天都有多於一名少女成為未婚媽媽。 這個統計數字並未包括在私家醫院、非法診所 及內地醫院進行的墮胎數目。 「未成年少女懷孕」這個現實社會問題告訴我們, 「避孕」和「家庭制度」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兩大課題! 兩者之中,香港人比較重視「避孕」教育, 一向忽視了如何建設一個完善的「家庭制度」。 筆者認為如果「生兒育女」必須簽約的話, 一般人眼中的「婚姻」根本不是重要的課題, 反而「家庭制度可以是甚麼」成為了重要的思考課題! 至於「擇偶」的問題牽涉到太多的學問和判斷, 亦由於人類「多采多姿、容易改變」的擇偶意識, 由於人類成長的速度和方向不同, 而產生了複雜的問題。 可以這樣說:擇偶是神聖的,家庭是神聖的, 但傳統的所謂婚姻,不一定神聖! 筆者從來都未聽過一個懂得思考的人, 會說婚姻是神聖的。 但卻常常聽到有教徒說聖經裡的婚姻是神聖的。 「耶穌回答說: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     並且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這經你們沒有念過麼?     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     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馬太福音 19:4-6》 所以根據聖經,教徒是不可以離婚的。 根據聖經,不可以離婚,但可以娶妾。 其實站在教徒的角度來看,最困難的判斷是 「甚麼樣的婚姻才是神同意的結合」? 如果我們相信「神就是愛」, 那麼在愛中結合的婚姻才是神聖的婚姻, 絕對不是在教堂裡結合,在神父或牧師見證下的婚姻! 換言之,只有男女雙方都懂得甚麼是愛, 才可能是神配合的婚姻! 這樣的婚姻才有可能是神聖的。 年青時有多少教徒敢發誓自己懂得甚麼是愛? 也許大部份教徒要等到四、五十歲, 才可以有神聖的婚姻! 所以婚姻從來都不應該是一般人接受的制度。 […] Continue reading →

《關於性教育的一些思考》(五)

[懷孕和墮胎] 太過年輕而懷孕有生理上的問題要考慮。 有研究指出,一般十九歲以下的年輕孕婦, 1.  患上早產、妊娠高血壓及誕下葡萄胎等的風險, 較適齡孕婦高; 2.  由於身體仍在發育中,盆骨或未完全發展, 有時需要剖腹分娩。 3.  部份未婚懷孕的孕婦會錯過產前檢查, 未能及早發現胎兒的併發症。 由於人類懷孕之後不一定會選擇生產, 於是產生了墮胎的問題, 而墮胎又會衍生出不少具爭議性的問題: 1.  道德的問題 不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有一些人完全反對墮胎, 理由是謀殺嬰兒。 有一些人只是不同意隨意墮胎, 因為要考慮母親將來的經濟上和精神上的負擔, 要考慮個別母親的情況。 如果一個社會對「未婚媽媽」存在嚴重的歧視, 那麼母親患上精神病的機會大增, 一旦嬰兒出生,將會有兩個人一同受害。 2.  女孩子健康的問題 經過多次墮胎的女孩子,可能面對提早閉經、 子宮頸鬆弛及子宮內膜黏連等問題, 令日後再想產子時,增加小產及早產機會。 我們可以討論四種情況之下的墮胎: 1.  父母未夠成熟在複雜的社會中做勝任的父母。 2.  父母得不到家庭的支援,也得不到社會的支援。 3.  女方因被人強暴而懷孕。 4.  當胎兒影響到母親的健康。 5.  當男方不願意負責任。 上性教育課時,老師可以在事前搜集所有關於 「未成年少女懷孕」的新聞及舊聞,影片, 及訪問紀錄作為教材,在課堂上播給學生看。 學生除了要看錄影片段, 研究各式各樣的社會如何對待未婚懷孕的少女, 及香港社會如何對待未婚懷孕的少女之外, 老師亦可以要求學生回答一份問卷: 試將下列各項「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之後的處理方式, 從「思想」及「做法」兩方面的「成熟程度」, 各自分列三等: 「成熟」 A 等,「未成熟」 B […] Continue reading →

《關於性教育的一些思考》(四)

[沒有愛是否不應該發生性行為?] 相反來說,我們也應該問: 沒有愛的人是否不應該發生性行為? 人類性行為是否「好普通好基本的要求」? 食和色是否屬於可以「寧缺勿濫」的東西? 有智障的青年男女,如果願意絕育, 除了讀書權之外,是否也有性交權? 參與各方都同意的性濫交和道德有何關係? 人類性行為背後的意識形態是甚麼? 生殖? 雙贏互樂?「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解決生理需要? 簡單或複雜的經濟交易? 愛? 是否可以用「超能膠」將部份意識形態黏合在一起? 要求所有人都接受? 但為甚麼一定要成為所有人共同遵守的規則? 半桶水的思維從來都不能夠解複雜的問題, 信奉宗教精神的人採取的方法, 是光明磊落地將自己的思想放在桌面上, 公開接受有思考能力的人的批判。 我們喜歡一個人,喜歡和他做朋友, 並不表示我們應該同時接受他的思想。 如果一個「大好人」的思想胡亂,似是而非, 又喜歡說三道四,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 我們必須公開譴責,就是因為他們的影響力較大。 我們討厭「愚蠢及有影響力的人發表他們的意見」, 是因為他們會遺害人間! [懷孕、責任] 當專家們說:「時下青少年性態度開放, 性交往往不顧後果,最終容易鑄成大錯。」 所謂大錯是甚麼意思?為何是大錯? 大錯當然是指懷孕。 我們將沒有新生命誕生的「性行為」和 有新生命誕生的「性行為」分開來討論, 是因為我們同意所有人都有性交的自由, 但我們不同意所有人都有懷孕生產的自由。 人類的懷孕和生產,牽涉到人力支援及經濟的問題。 而生產之後,除了經濟問題之外, 更牽涉到兒童成長及教育的問題, 牽涉到有了子女之後, 心理上還未成熟的男女雙方以後相處的問題, 所以比其他生物複雜得多。 一般性行為所發生的錯誤, 其實不是在曖昧定義的「誰欺騙誰的感情」之上, 不是在「誰對愛的定義正確」之上, 而是在懷孕這個問題之上! 這個課題涉及如何做人父母; 這個課題涉及有多少人能夠做合格的父母。 天下的確有不是的父母, 我們不能夠讓出生的孩子成為犧牲品。 所以沒有新生命誕生的性行為,未必涉及道德的問題, 但有新生命誕生的性行為,必然涉及道德的問題, 因為照顧新生命的責任,及如何照顧新生命, 不但牽涉到個人的道德問題, […] Continue reading →

《關於性教育的一些思考》(三)

[先有愛才可以有性行為?] 由於人類身體的成熟和心靈的成長, 從來都不是同步進行, 所以人類對於「愛」的定義常常都會有變化, 視乎體內荷爾蒙分泌的強弱程度、 教育程度及個人心靈的成長程度。 「先有愛才可以有性行為」這句口號, 最大的問題在於往往不願意說清楚「愛」的定義。 定義一曖昧,問題就百花齊放: 單憑生理需要有沒有可能產生「愛」? 看到對方夠暴力而產生的愛,算不算是愛? 看到對方夠聽話而產生的愛,算不算是愛? 喜歡對方口甜舌滑而產生的愛,算不算是愛? 看到對方年青貌美或者英俊有型, 風采過人而產生的愛,算不算是愛? 看見對方「年青有為,高薪厚職,有車有樓」 而產生的愛,算不算是愛? 看見對方財富豐厚,富甲一方而產生的愛, 算不算是愛? 看見對方有權有勢而產生的愛,算不算是愛? 人類的性行為和金錢、財富或者權勢掛鉤, 是否不道德的行為? 連成年人都不太清楚的「愛的定義」, 性教育怎可能去討論? 如果沒有能力討論「愛的定義」, 所謂「一夫一妻」及「一生一世」就成為了洗腦的口號! 如果懂得愛是甚麼, 為甚麼不能夠「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 愚昧的人只懂得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 對另一半也沒有信心; 愚昧的人懂得甚麼是愛嗎? 愚昧的人懂得甚麼是神聖嗎? 愚昧的人口裡說的神聖究竟是甚麼? 世界上有不少人喜歡婚姻制度; 有不少人喜歡「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不少人不但如此,更以「一生一世」為口號, 喊了口號之後自覺偉大和神聖; 更加有不少人喜歡將「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強加於所有人的身上。 「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是一種理想, 這種理想怎可能不談「愛」是甚麼? 即使不談宗教精神裡的「愛」是甚麼, 亦應該談男女之間的「愛」是甚麼。 如果男方和女方因為關於「愛」的定義不同, 發生性行為之後產生的種種問題, 是否一定存在欺騙的意圖? 是單方面欺騙?是互相欺騙?還是自騙? 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智力,不同心態, 不同情況之下的人, 口中所說的「愛」,究竟有何不同? 不同的人的「愛」如何統一評論? 用甚麼價值觀去評論? 「先有愛才可以有性行為」這句口號 既然這樣曖昧和複雜, 怎可能是「好普通好基本的要求」? […] Continue reading →

《關於性教育的一些思考》(二)

有一些社會人士或團體, 喜歡呼籲政府「加強學生的性教育,灌輸正確性知識」, 的確是一件好事。 但筆者從來都不明白為何這些社會人士或團體, 永遠不會自己先清楚地說明 1.   甚麼叫做加強學生的性教育? 2.   甚麼是正確的性知識? 3.   有沒有甚麼和性有關的話題是禁忌?原因又是甚麼? 政客尤其喜歡空口說白話,騙取市民的選票。 承接上文所說的「根源思維」, 我們將沒有新生命誕生的「性行為」和 有新生命誕生的「性行為」分開來討論。 沒有新生命誕生的「性行為」,要考慮 1.  雙方的意願 要討論的課題是「強姦」、「誘姦」、「藥姦」、 「醉姦」、「權力迫姦」…… 2.  多方的意願 要討論的課題是一男多女及一女多男之間, 是否各方面都清楚這種關係,沒有瞞騙的成份。 3.  雙方的年齡 要討論的課題是甚麼年齡才適宜有性行為。 The wife married to FIVE brothers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295380/The-wife-married-FIVE-brothers-Rajo-21-follows-tradition-Indian-villages-allows-families-hold-farmland.html 不明白為何教育界一向逃避討論這些問題: 1.「甚麼年齡才適合開始有性行為?」 答案當然是因個人的身體狀況而異, 因個人的抉擇而異, 因個人所置身的家庭狀況和父母的意識形態而異, 因個人所置身的社會文化而異。 早熟的問題,除了遺傳因素之外, 還有社會因素及傳媒因素之外, 更有多種食物中,間接添加了荷爾蒙的因素。 2.「為甚麼不應該一早開始有性行為?有何壞處?」 3.「為甚麼要一早開始有性行為?有何好處?」 4.「甚麼叫早,甚麼叫遲?」 5.「最遲可以到甚麼年齡才發生性行為?」 6.「可否一生人都不需要性行為?」 Moralists  think  that  if  they  expose  people── […] Continue reading →

《關於性教育的一些思考》(一)

It  is  one  of  the  superstitions of  the  human  mind  to  have  imagined that  virginity  could  be  a  virtue. ( Voltaire ) 看完《聖經裡的性經》之後, 讀者可能會發現,由宗教所提供的「性規範」, 往往帶有強烈的父權社會和遊牧民族的痕跡。 別忘記,人類曾經有過母系社會, 那麼,從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來看, 「性」又是甚麼一回事,需要一些甚麼的規範? 首先,我們知道「人是生存在世界之上」, 這個所謂「世界之上」, 包括了自然環境 [食物,水源,氣候,居所], 包括了生物環境 [獵食者,疾病,戰爭], 包括了社會環境 [迷信、信念、意識形態], 包括了很多生物都有的道德 [愛、責任], 包括了部份人類獨有的科學精神 [真、誠], 包括了部份人類獨有的宗教精神 [真、誠、愛、智慧]。 這六大因素控制了人類的「性」行為。 性本來就是重要和嚴肅的思考問題。 如果一個宗教擁抱了虛偽, 這個宗教所提供的「性規範」, 必然集中在 [迷信、信念、意識形態] 的範疇內討論。 如果一個宗教重視宗教精神 [真、誠、愛、智慧], 就必然會考慮所有因素,因為所有因素都是「持分者」, 不能夠因為部份因素是沉默的「持分者」而忽視它們。 如果一個宗教重視宗教精神, 就必然重視「信仰」faith,擁抱批判思維, […] Continue reading →

《聖經裡的性經》(下)

[一夫多妻] 《創世記 6:2》指出: 神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 聖經在這裡談及的「性」,開始涉及「眼目的情慾」, 而這個眼目情慾的基因,依然遺傳在挪亞的後代之中, 所以2009年11月,香港就有一位神的僕人批評女傳道人: 「肥肥矮矮腳粗粗、冇前冇後唔靚既」。 所羅門之歌,聖經中的「雅歌」Song of Solomon, 則涉及男女間的愛情及「肉體的情慾」。 似乎性的目的,既有「眼目的情慾」,亦有「肉體的情慾」, 已經不僅僅是生殖了! 所羅門王懂得向神祈求智慧, 所以所羅門王是基督徒的終極偶像和榜樣。 所羅門王的父親大衛王已經有十五個妻子, 但所羅門王青出於藍,後宮數以千計。 「所羅門王在法老的女兒之外,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     就是摩押女子、亞捫女子、以東女子、西頓女子、赫人女子。     論到這些國的人,耶和華曾曉諭以色列人說:     你們不可與他們往來相通,     因為他們必誘惑你們的心去隨從他們的神。     所羅門卻戀愛這些女子。     所羅門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     這些妃嬪誘惑他的心。     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     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 《列王紀上 11:1-4》 聖經明顯地指出,一夫多妻的問題不在於妻妾人數, 而在於那些女子是否都順服耶和華。 所以只要一個人的妻和妾都是基督徒, 舊約聖經並不限定一夫一妻! 亞當是聖經裡唯一「被迫」一夫一妻的男人, 因為神只造了一個夏娃! 聖經中神喜歡的男人很多, 教徒不一定要以亞當為榜樣。 教徒當然不會休妻,但教徒絕對可以娶妾! 既然神所寵愛的所羅門王有妃七百、有嬪三百, 我們會開始思考: 到底一夫一妻這個所謂「神聖不容侵犯」的口號, 是人類自己揣摩神的心意創造出來,還是神真正的心意? 在《創世記》裡神不再造秋娃、冬娃、春娃, 是否因為夏娃太令他失望? 如果因為這個原因,結果神只造了夏娃就收工, […] Continue reading →

《聖經裡的性經》(上)

有教會人士指出: 我們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 是我們信仰與道德的絕對標準, 作為一個基督教教會, 如果我們以別樣東西代替神的話語, 這就不再是基督教的教會了。 這就是為甚麼用聖經來訓練批判思維, 是極有價值的。 況且亞當和夏娃就是衰在冇腦, 沒有足夠的智慧和思考能力。 亞當和夏娃的故事警惕我們: 教徒最緊要就是向神祈求智慧! 在教會學校裡就讀的同學, 可以常常接觸聖經,是極大的福氣, 可惜大部份同學身在福中不知福, 因為欠缺了批判思維的訓練。 筆者對於生在虔誠基督教家庭, 及曾經在教會學校裡就讀,非常感恩。 [回到創世記重新反思] 創世記告訴我們: 神不知道蛇會說真話給夏娃聽, 神不知道夏娃會聽信蛇的話, 創世記這個故事除了告訴我們「神並非全知」之外, 也引出了一連串有趣和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 為甚麼神要創造一條「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的蛇? 為甚麼神要創造一條會說人話的蛇? 為甚麼神要將這條狡猾的蛇放在伊甸園之內? 為甚麼神要在伊甸園裡造了一棵「分別善惡樹」, 並且將秘密告訴那條狡猾的蛇? 為甚麼神要在伊甸園裡造了一棵「生命樹」, 而關於「生命樹」的秘密又不告訴那條狡猾的蛇? 為甚麼在神的眼中,「人類能夠分別善惡」不是一件好事? 為甚麼蛇可以既狡猾又誠實? 伊甸園裡只有亞當和夏娃, 即使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 為甚麼赤身露體還是羞恥的? 「分別善惡」和「感到赤身露體羞恥」有甚麼關係? 那些不覺得赤身露體是羞恥的人, 是否已經擺脫了生命樹果子的影響力? 為甚麼亞當和夏娃覺得赤身露體是羞恥後, 還可以發生性行為,生兒育女? 亞當和夏娃進行的,是否「道貌岸然的性交」, 例如穿上絕大部份衣服進行性交, 在黑暗的地方進行性交,或在深夜進行性交? 我們是否可以接受「男尊女卑」這種性別歧視? 如果拒絕曲解聖經,女教徒是否應該接受「男尊女卑」? 是否應該反對女性採用無痛分娩? 十五世紀末的「獵巫運動」,被處決的有八成是婦女, 是否和「男尊女卑」的概念有關? 由於伊甸園裡沒有其他男性, 我們不能夠肯定亞當是否有同性戀傾向, 亦不能夠肯定亞當會否具備同性戀的遺傳基因, 亦不能夠肯定同性戀是否和遺傳基因無關, 換言之, 我們不能夠肯定同性戀者和造物主有關還是無關! […] Continue reading →

《用創世記教批判思維》(七)

[挪亞方舟] (中) ☆  有基督徒認為值得令我們高興的是,       那些最醜陋、變壞了的劣等人類都被洪水毀滅了,       只留下了挪亞一家心靈最優秀的人種,       所以我們都是挪亞的後裔,已經算是優秀的人類。 問題是:挪亞的後代是更優秀的人類嗎? 為甚麼神用洪水毀滅了不完美的人之後, 挪亞的後代依然不完美? 只需看看現時社會上,甚至地球上的人類, 就足以證明挪亞的後代依然不完美。 Is  man  one  of  God’s  blunders? Or  is  God  one  of  man’s  blunders? ( Friedrich Nietzsche ) 西方兩位思想家提供了一些他們對「挪亞方舟」故事的看法。 The  only  thing  that  stops  God from  sending  another  flood  is  that the  first  one  was  useless. ( Nicholas Chamfort ) Often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