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地方》(二)

[四類不同的修行地方] 任何美好的東西一旦去到某些人的手中,都會變質, 宗教精神自然不會例外。 所以由於目的的不同, 社會上出現了四類不同的「修行地方」: 第一類「修行地方」的目的是洗腦, 這類「修行的地方」必然討厭批判,重視權威和資歷。 第二類「修行地方」的目的,是做生意, 動機向善的,至少亦維持收支平衡, 就好像心理輔導所一樣,企圖安撫信眾的心靈; 動機不良的,目的就是歛財,讓掌權者生活非常舒適。 第一類和第二類「修行地方」往往合而為一, 因為在洗了腦的教徒身上才容易斂財。 洗了腦之後純良得像鴿子的羔羊有一個共同的特徵, 就是非常害怕認識自己,害怕自己的情緒和思想, 害怕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害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寧願讓宗教領袖操縱自己的意識形態。 第三類「修行地方」的目的, 是在心靈導師指導下信眾互相交流, 但傾向於重視同檯食飯,各自修行。 第四類「修行地方」的目的, 是召喚所有有能力思考的人, 讓他們擦出火花,集結人類的智慧,迫近真理。 [第一類修行地方] 雖然第一類「修行地方」只是屬於極少數, 但亦會在部份宗教中存在。 筆者對基督教比較熟悉,故以基督教為例。 部份基督教人士可能會這樣說: 人類的批判思考能力不是神最初所創造的, 是人類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之後才產生的, 讀聖經的人只能夠用正面思考,絕對不可以用負面思考, 所以用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去信基督教、去解讀聖經」, 是褻瀆的行為。 第一類「修行地方」最喜歡的就是那些「接近弱智」, 只具備普通思考能力的信眾,因為這種人數目眾多, 可以成為一呼百應的嘍囉及義工, 而且人數似乎真的可以克服任何道理上的缺憾。 第一類「修行地方」其次喜歡的,就是那些有少少聰明, 但「絕聖」[拒絕神聖的宗教精神] 及「棄智」[放棄獨立思考] 的人, 因為這種人從來都不會相信自己這樣聰明的人, 竟然會是「迷信」或僅有「信念」的人。 這種「棄智」的聰明人,可以做中層管理人員, 領導一眾「接近弱智」的人。 Respect  and  accept  yourself. Don’t  complain  about  your  foolishness because […] Continue reading →

《修行的地方》(一)

修行究竟是甚麼? 修行是有精神方面需要的人所採取的積極行動。 修行就是建設個人的「信仰」; 修行就是回歸「心靈」,追求真理; 最低限度追求「真和誠」,進而追求「愛和智慧」; 修行就是認識自己,然後管理自己及改善自己, 在性格、思想、行為三方面努力「去蕪存菁」。 [修行的地方] 自古以來,我們就見到部份人類有精神方面的需要, 留傳下來的典籍中有豐富的記載,所以此點殆無疑問。 然而人類的精神領域如此廣闊, 這種需要究竟屬於精神領域的那一方面, 程度又有多強,尚需仔細研究。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小部份人執著於科學精神,重視真和誠; 小部份人執著於宗教精神, 所以除了真和誠之外,更重視追求愛和智慧, 他們往往選擇一生行走在心靈的道路之上。 實際的修行地方其實只有兩處, 大者是我們的社會,小者是我們的工作地方; 抽象的修行地方亦其實只有兩處, 一處在自己的內心,一處在同道中人聚合的地方。 I  looked  in  temples,  churches,  and  mosques. But  I  found  the  Divine  within  my  heart. ( Jalaluddin Mevlana Rumi ) Your  task  is  not  to  seek  for  love,  but  merely to  seek  and  […] Continue reading →

《愛與智慧的世界》(四)

[虔誠、虛偽] 沒有「真」和「誠」,「虛偽」必然乘虛而入, 於是「愛」和「智慧」就成為了笑話。 It  is  one  thing  to  praise  Love  and  Wisdom, and  another  to  devote  yourself  to  them. 不少自稱修行的人不重視「真」和「誠」, 所以他們口裡的「愛」,絕對可以成為口號。 自從大學四年脫胎換骨以來, 筆者最喜歡接觸自稱「虔誠」的教徒, 因為想知道他們心目中的「虔誠」究竟是甚麼意思, 想知道「住在愛裡面的人」他們的愛究竟是甚麼。 住在愛裡面的人,可以容許自己多少的虛偽? 住在愛裡面的人,會否容許自己「騙」人信主? 簡而言之, 筆者想知道「虔誠」的教徒是否會堅持宗教精神! 當你見識過不少自稱虔誠的教徒, 只是想從宗教裡尋找可以寄託的一份憑藉和依傍, 一旦說服自己已經得救之後,就拒絕在思考上辛勞, 拒絕在大腦裡動刀兵, 並且以「人的智慧怎可能明白神」這個藉口, 來拒絕深入認識「智慧」, 你就會明白他們口裡的「智慧」只不過是一個口號, 而事實上他們恐怕「智慧」, 嫌「智慧」的光太亮了,令他們張不開眼睛。 他們的確忘記了聖經裡這兩句金句, 所以只願意讓神進駐他們心裡一半的空間: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翰福音 1:5》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     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     主就必賜給他。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     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     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     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雅各書 1:5-8》 […] Continue reading →

《愛與智慧的世界》(三)

[宗教精神裡的愛和智慧] 宗教精神,除了「真」和「誠」之外, 精華就在「愛」和「智慧」。 簡言之,「愛」和「智慧」就是宗教精神的核心。 愛與智慧從不斷關懷周遭的世界, 不斷思考人類的處境中誕生。 愛與智慧的世界有如一座高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登高山復有高山,所以自然努力向上爬: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由「小我」漸漸進展成「大我」。 初時以為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其後才領悟到愛與智慧的世界如此巨大: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壑,不知地之厚也。」 《勸學篇》(荀子) 所以攀登到某一個高度之後,謙卑感悠然而生。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滕王閣序》(王勃)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聖經裡有四節金句是這樣說的: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約翰福音 1:1》 「神就是愛;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他裏面。」 《約翰一書 4:16》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約翰福音 4:24》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箴言 9:10》 「得智慧,得聰明的,這人便為有福。     因為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     比珍珠 [或作紅寶石] 寶貴;     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 《箴言 3:13-15》 天主教和基督教裡的「神」究竟是甚麼? 我們可以想像一位沒有「道」的神嗎? 如果「道」不成為肉身,如果沒有神蹟, 難道「道」就不再存在了嗎? 難道天主教和基督教裡的「神」就不存在了嗎? 天主教和基督教相信: 神就是「道」,神就是「愛」,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 […] Continue reading →

Billy Collins《To My Favorite 17-Year-Old High School Girl》

A poetry by Billy Collins 《To My Favorite 17-Year-Old High School Girl》 Do  you  realize  that  if  you  had  started  building the  Parthenon  on  the  day  you  were  born, you  would  be  all  done  in  only  one  more  year? Of  course,  you  couldn’t  have  done  that  all  alone. So  never  mind;  you’re  fine  just  being  […] Continue reading →

《從宗教精神看一夫一妻》(下)

[生育制度和家庭制度] 雖然聖經鼓勵基督徒生養眾多,遍布大地, 如果能夠將生育和婚姻分開來處理, 婚姻制度可以廢除,取而代之的是生育制度, 及隨之而來的家庭制度。 生兒育女之前必須簽合約: 1.  要證明沒有嚴重的遺傳疾病。 2.  要聲明撫養子女的經濟由誰負擔。 3.  子女成長的家庭必須定義和立法。 至於家庭制度, 如果由男女雙方組成的話, 一旦有嚴重虐待子女的情況, 一旦有父女或母子亂倫的情況, 社會就必須為子女換一個家庭。 子女成長的家庭, 當然可以包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但必簽合約,以免子女將來成為人球。 如果由於種種原因,父母打算放棄子女的話, 現存的領養制度及保良局大家庭制度, 可以解決部份問題, 但筆者心目中的理想是更完善的大家庭制度。 參考: 《家庭和婚姻》(一) 《家庭和婚姻》(二) 《家庭和婚姻》(三) 《家庭和婚姻》(四) 《家庭和婚姻》(五) 《家庭和婚姻》(六) 《家庭和婚姻》(七) 《家庭和婚姻》(八) 《家庭和婚姻》(九) [教徒的優勢──贏在起跑線上] 由於得到神的帶領, 教徒不需要考慮人類身體的成熟和心靈的成長, 從來都不是同步進行, 因為信神的人必然行走在心靈的道路之上。 教徒亦不需要考慮人類對於「愛」的定義, 會有個別差異,而且常常都會有變化, 因為宗教精神裡的「愛」有相當清晰的定義。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     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書 13:4-8》 教徒當然不會像一般人那般沒有信心, 需要靠教友互相監管兩個人的婚姻。 一般人不懂得甚麼是愛, 教徒怎可能不懂得甚麼是愛? 一般人不懂得甚麼是神聖, 教徒怎可能不懂得甚麼是神聖? 所以一旦教徒擁護「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根本就不會有離婚這回事, […] Continue reading →

《從宗教精神看一夫一妻》(中)

[非教徒的婚姻問題] 非教徒的婚姻卻是另一回事。 不論是從社會管治和經濟的因素來看, 還是對一般人來說, 非教徒支持「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最大原因, 是由於雙方的愛都擁護嫉妒,都不能忍耐, 雙方對感情其實都沒有太大的信心: 不但對自己沒有信心,對另一半也沒有信心, 所以期望婚姻制度可以將他們綑綁在一起, 能夠幫助他們監管另一半的心, 即使不能夠綑綁「心」,也希望能夠綑綁「身」, 至少法律亦可以有阻嚇的效果。 一般非教徒的婚姻出現問題,因為其中牽涉到 ☆  男女雙方「婚後成長的速度」是否相同的問題。 例如兩位都重視「成功」的人走在一起, 將來「成功」的人和將來「不成功」的人之間, 就會出現速度不配合的問題。 在傳統婚姻制度之下,多數會離婚, 出現拋棄糟糠妻或拋棄糟糠夫的現象。 ☆  男女雙方「婚後成長的方向」是否相同的問題。 例如一位 ego 趨向豐盛發展, 堅決讓 ego 主持大局的人, 和一位心靈趨向豐盛發展,讓心靈主持大局的人結婚, 二人成長的方向從一開始就已經出現分歧, 而未來的分歧亦會越來越大。 在傳統婚姻制度之下, 有不少這類父母在子女長大之後便離婚。 ☆  男女雙方「性慾需求是否配合」的問題。 性慾強的男人,即使是由於心理上的問題, 女方多數可以承受,男方亦往往會偷食。 性慾強的女人,如果不是由於心理上的問題, 解決的方法就是一女多男。 在傳統婚姻制度之下,這些女人只能夠偷食。 ☆  男女雙方貪新忘舊的程度有多大的問題。 要求兩位貪新忘舊程度高的人婚姻, 實在是強人所難, 如果雙方只有一位貪新忘舊程度高的人, 在傳統婚姻制度之下, 常常會出現既偷食又顧家的現象, 可以靠「有容乃大」來「和平共存」來「和諧」。 A  ship  is  safe  in  harbor, but  […] Continue reading →

《從宗教精神看一夫一妻》(上)

If  a  person  who  claims  to  be  religious ask  you  to  stay  foolish, he  probably  does  not  understand  religion. ( Jason Ling ) [人類不可能沒有理想] 當遇上宗教人士提出「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兼且提出「一生一世」的理想,我們自應肅然起敬, 因為必然涉及宗教精神裡的「愛」, 而夫妻二人必然不會「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亦不會一個事奉神,另一個事奉瑪門, 所以這種婚姻的確難能可貴! 「神就是愛;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神裏面,     神也住在他裏面。」 《約翰一書 4:16》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約翰福音 4:24》 既然有神在心裡,與主同行, 夫妻必然手拉手,一同行走在心靈的道路之上, 除了誠實之外,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二人自然會對愛越來越理解, 他們的婚姻亦自然越來越美麗。 [輪迴者的角度] 其實不論是否宗教人士, 一男一女之間的愛,如果有真和誠, 怎能不令人萬二分的敬佩? 因為有了真和誠,就不會有虛偽, 而沒有了虛偽,就不會有欺騙。 這樣的愛情,一生一世都嫌少, 所以這些男女往往發誓生生世世都要成為夫婦! 從相信輪迴者的角度來看, 這些男女離世的時候,往往前後腳,在一年之內, 下生有方法心靈互相確認,再度結為夫婦。 至於今生夫妻緣份已經完結, […] Continue reading →

葉朗程《情陷夜中環:水魚》

葉朗程《情陷夜中環:水魚》 [2014年01月08日 蘋果日報] 跟你玩個「相反詞」遊戲,蠻有趣的。 凡是形容詞,都總有正負兩面。 「高」是正面,「矮」是負面; 「富」是正面,「窮」是負面。 那麼,「鹹濕」這個形容詞又怎樣?是正面還是負面? Alright,就當「鹹濕」是負面,那麼其相反詞又是甚麼? 「唔鹹濕」?唔好玩啦,「唔鹹濕」點算係一個相反詞呀? 其實,想不到答案是正常的, 因為「鹹濕」根本沒有相反詞。 這個遊戲要帶出的訊息, 就是世界上並不存在「唔鹹濕」的男人。 男人鹹濕,原來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 Wait a minute,想到了,「鹹濕」的相反是「性冷感」! 好,如果性冷感是鹹濕的相反, 那麼「鹹濕」是負面,還是「性冷感」是負面呢? 答案好簡單,問一問自己, 如果甲先生鹹濕,乙先生性冷感, 那麼需要睇醫生的,到底是甲還是乙呢? 問嚟都多餘,so yes,there you go, 鹹濕真係無罪,唔鹹濕反而要睇醫生。 [男人鹹濕 女人現實] 聽過有些女孩子會這樣問自己的男朋友: 「你真係好鹹濕呀! 你係唔係對住個個女仔都會咁鹹濕㗎?」 問得一個咁冇質素嘅問題, 證明你的另一半都唔慌有質素得去邊, 那你只需用一個毫無質素的答案便可過關: 「Sweetheart,我係鹹濕,不過係對住你先會咁鹹濕。」 當然,兄弟們,大家都知道實情是剛好相反的: 對住女朋友,我們鹹濕,但對住其他女人,我們更鹹濕。 天下烏鴉一樣黑,世界上並沒有不吃魚的貓, 女人最鍾意就係講呢兩句話。 沒有辯駁的餘地,男人唯有坦蕩蕩地承認: 我們就是這樣的。 不過,上天公平,既然我們是與生俱來的鹹濕, 那女人都應該總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弱點」才是吧。 放心,是有的。 將之前的遊戲再玩一次,而這次, 我們嘗試找找「現實」的相反詞。 「現實」的解釋有幾個,我所指的,是以下的意思: 嘩,你個人乜都講錢,咁「現實」㗎! 對,就是這種「現實」。 怎樣?想到「現實」有甚麼相反詞嗎? 哎喲,原來「現實」也沒有相反詞的。 By the same […] Continue reading →

劉紹銘《正襟危坐說鹹濕》

劉紹銘《正襟危坐說鹹濕》 [2009-06-21 蘋果日報] 看來「鹹濕」一詞, 像「埋單」、「沖涼」和「生猛」這些廣東口語一樣, 已跨境邁入大陸好些「正兒八經」的出版物上。 最近的例子是小白的《好色的哈姆萊特》(人民文學出版社)。 小白不慌不忙的把 Pauline Kiernan 的新書 《Filthy Shakespeare》名為《鹹濕莎士比亞》。 哈姆萊特就是 Hamlet,莎翁名劇中的丹麥王子, 一腔愁緒,滿面悲情,橫看豎看也看不出他竟然「好色」! Shakespeare 雖然寫過《仲夏夜之夢》等喜劇, 但名垂千古的著作還是一再搬上舞台和拍成電影的「六大悲劇」。 莎氏因何而得「鹹濕」惡名,下文有分教。 哈姆萊特「好色」,因為他是鹹濕作者的產品。 那麼,順理成章的話題應是: 《Hamlet》的文本,算不算「色情讀物」? 小白 (色情到底是什麼東西) 一文,是評論劍橋女教授 Alyce Mahon 的《牛津藝術史:色情藝術》的一篇特寫。 Erotica 和 pornography 都離不開性的挑撥, 但二者究竟有什麼分別?女教授的話直接了當: pornography  是「以性交和手淫為唯一指向的東西」。 同是「色情」作品,erotica 跟 pornography 有顯著的分別。 小白引了女性主義論者 Gloria Steinem 的話說, erotica 是「關上門的房間」, 而 pornography 是「打開門的房間」。 這種說法,只能意會。 我們不妨看看《色情讀物書寫手冊》How to Write Erotica 的作者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