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甚麼?》(十一)

☆  愛和智慧是一個錢幣的兩面,勇是錢幣的邊緣。 Cleverness  is  not  wisdom. ( Euripides ) Although  cleverness  together  with  shamelessness can  often  lead  to  success, cleverness  does  not  amount  to  wisdom. ( Jason Ling ) Many  people  still  believe  that with  both  God  and  Lucifer  on  their  side, they  are  definitely  going  to  win. That  is  the  problem. ( Jason Ling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十)

☆  追求智慧就是將「愛」放在追求真理之上。 人類的「愛」可以放在不同的東西之上, 將「愛」放在興趣之上,稱為「熱誠」compassion, 將「愛」放在一個人的身上,稱為「戀愛」, 將「愛」放在家庭之上,稱為「父愛、母愛」, 將「愛」放在小部份人的身上,稱為「團體愛」, 將「愛」放在黨之上,稱為「愛黨」, 將「愛」放在朝代之上,稱為「愛朝代」, 將「愛」放在國家之上,稱為「愛國」, 將「愛」放在促進民族文化進步之上,稱為「愛民族」。 但無論如何,愛和智慧必須手牽手: Love  must  be  accompanied  with  compatible  wisdom. 我們明白「愛」能夠將人團結在一起, 問題是這個「愛」需要團結多少人? 需要甚麼程度的智慧? 愛有「大愛」和「小愛」之分。 上述那些都只不過是「小愛」, 將自己的生命力賦與和人類福祉有關的理想, 不計較報酬,以服務大眾及貢獻社會為目的, 將「愛」放置在整體人類之上,才是「大愛」。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謀之;     利在一時,勿謀也,利在萬世者謀之。」 《錢氏家訓》 「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 《原君》(明。黃宗羲) 但無論是「大愛」還是「小愛」, 我們至少可以肯定這個「愛」必須: 1.  能夠排除「虛偽」。 2.  避免被「懶惰」利用。 3.  有相應程度、相輔相成的智慧來結合。 沒有根基,不能夠薪火相傳的愛,只能夠是「小愛」, 要成就「大愛」,就必須再加上兩個額外條件: 4.  有教育制度 [不是教書制度] 配合。 5.  有社會制度及價值觀配合。 一旦習慣了從「大愛」出發去思考問題, 我們就會發現不少人喜歡將「善和惡」、 「蕪和菁」、「真和假」作綑綁式的出售, 這就是為何如果我們重視「大愛」的話,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九)

心理學家提出了不少關於 [智力/智能] 的分類, 但這些分類往往只是一些欠缺清楚定義的名詞, 根據個別心理學家的喜好,設置一些試題或者問卷調查, 然後美其名為對 [智力/智能] 的評估。 雖然心理學家在這方面做了相當多的研究, 其實這些 [智力/智能] 的分類,由於概念模糊, 只能夠視為「假說」,只能夠有參考的價值。 只有「普遍智能因子」g factor 的建議接近「理論」。 [智力/智能] 是一個複雜的概念,不容易達到「共識」, 就好像男人看美女,女人看俊男,各花入各眼, 難以達到「共色」一樣。 [ 智慧是甚麼? ] 另一方面,從二千多年前開始, 歷代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提出了不少關於「智慧」的說法, 雖然不見得有客觀的量度方法, 但當我們歸納這些一流思想家的共同看法之後, 至少可以對「智慧究竟是甚麼」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  追求智慧就是追求真理。 Wisdom  is  found  only  in  truth.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真理本來就是抽象的, 所以智慧追求的是抽象、永恆、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Wisdom  runs  after  abstractions  that  are  eternal. So  we  fix  our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八)

[ 思考能力不足的原因 ] 如果並非由於先天的缺憾, 一般人思考能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1.  從來都未接受過思考方面的訓練, 2.  知道思考能力不足,       但由於在社會上某一方面有工作經驗,       十分自負,拒絕學習思考方法。 3.  願意在物質缺乏之中捱苦及掙扎的人,       不一定願意在思考訓練方面捱苦。 4.  願意忍受漫長工時及無聊工作的人,       不一定願意在思考訓練方面捱苦。 5.  一向將面子、輩份和社會地位都置諸真理之上。 6.  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名氣、權力和財富,       只要能夠得到其中一樣,思考能力不足沒有問題。 7.  懶於思考和生命有關的重大課題  the  big  questions,       只會思考和生存有關的課題。 8.  偶然會思考和生命有關的重大課題,但遇導師不淑,       誤以為只需要宗教,可以放棄「宗教精神」。       誤以為這個世界存在「不需要智慧的仁慈」。 參考:《工具》(三)  《知識和技術改善生活,智慧改變生命》 筆者按: 有一些人可以擁抱宗教,擁抱弟兄姊妹, 但完全放棄或者接受已經「和諧」了的「宗教精神」。 但「和諧」了「宗教精神」的宗教是甚麼? 就是聖經裡法利賽人的宗教! 「宗教精神」是永恆的,因為「宗教精神」就是「道」, 會滅亡的只是宗教。 如果一位導師在「宗教精神」上表現曖昧, 認為可以左手擁抱「宗教精神」,右手擁抱「虛偽」, 追隨者自然亦會是同樣思考力不足的信徒。 如果領導者愛面子,恐怕批判, 追隨者自然亦覺得應該愛面子,抗拒批判。 識貨的父母,明白思考訓練的重要, 明白做學問的「真」和「誠」是訓練思考的基礎,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七)

《智慧是甚麼?》(一) 至 (七) 這七篇文章, 只是開始觸及關於智慧的思考, 還未開始深入探討究竟「智慧是甚麼?」 因為在未開始討論之前, 我們必須先解決 [智力/智能] 是甚麼? 原因有三: 1. 「智力/智能」比較容易分類, 而且只需要每一分類給予一個貼切的定義, 然後提供一個量度的方法就大功告成。 心理學家在這一方面做了頗多的研究。 2.  某幾種分類、某種程度的「智力/智能」, 會是構成智慧的必需條件。 3.  其他分類的「智力/智能」未必和智慧有關。 擁有這些「智力/智能」的人也許會誤以為自己有智慧。 在討論 [智力/智能] 的前幾篇文章裡, 我們首先列出了三大「思考能力」 ──理性、抽象思維、創意思維── 因為它們對 [智力/智能] 和智慧都有關係。 其次我們必須明白, 無論是 [智力/智能] 或是智慧, 都需要善用「比較」,都需要追求完美。 [ 重視比較,超越比較 ] 無論是追求 [智力/智能] 或者是智慧, 都必須刻苦培養優秀的「思考能力」, 盡自己的能力去攀登思考的高峰。 那麼甚麼叫做優秀的「思考能力」? 當然是從「比較」開始, 這是所有讀過科學的人都明白的道理。 所有標準都是從「比較」來確立的! 只有不懂科學的人才會叫人不要「比較」。 世間上所有人為或非人為的考試, 其實都是一種「比較」── 不是和人比較就是和一個標準比較, 甚至和人工智能電腦或者機械人比較。 When  you  talk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六)

投資界常常說: 投資要看大勢,但落實投資一定要看細節。 無論是關心教書還是關心教育的人都清楚, 訓練「思考」已經這個時代教學方向的大勢。 至於校監、校長、主任這些大小掌權者的心態, 現任老師及現時學生家長的心態, 未來老師的挑選和培訓, 圍繞著「思考」重新編寫課程和考試題目, 這些全部都是關鍵的細節。 每一個細節都有左右大勢的力量。 所謂「以大局為重」其實是一個笑話, 因為沒有人願意說清楚「大局」是甚麼, 並且擁抱隨之而起的批判。 所以落實「思考」訓練,的確要仔細地看每一個細節, 因為魔鬼就在細節之中! [ 及早訓練 ] 理性及抽象思維,需要在年青時及早訓練, 好奇心和創意思維,則需要避免在童年時被老師扼殺。 所以思考能力的三大類──理性、抽象思維、創意思維 ──都和教育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Disinterested  intellectual  curiosity is  the  life  blood  of  real  civilization. ( G. M. Trevelyan ) When  you  want  to  teach  children  to  think, you  begin  by  treating  them  seriously  when they  are  little,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五)

[ 講究實際,尊重幻想 ] 「講究實際」是人類為求生存而擁有的天賦才華。 一般人從來都不去思考甚麼叫做「講究實際」, 誤以為凡是抽象的東西都不切實際, 所以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的「假說」不切實際, 而哲學更加不切實際。 一般人思考能力未夠班的人, 當然不可能明白思考能力中的「理性」及「抽象思維」, 都「講究實際」,因為它們的目的是「迫近真理」。 凡是目的是「迫近真理」的東西,怎可能不「講究實際」? Those  who  love  truth  ponder  about great  and  practical  ideas, great  and  practical  thoughts. 由於我們中學的課程裡往往欠缺了哲學的訓練, 老師講授和科學有關的科目時, 又有意無意地輕蔑科學歷史和科學哲學的探討, 終於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 令一般人認為「哲學不切實際」的想法根深蒂固! 事實上「理性」及「抽象思維」, 都是歸功於「講究實際」的哲學家和科學家: 哲學家經過漫長的歲月, 一代巨人站在前一代和同輩巨人的肩膀上, 努力不懈地創造出人類精神文明。 科學家則經過多個世紀的共同努力, 依賴「真」和「誠」的科學精神, 依賴「互為主觀、互相批判、訴諸實驗」的方法, 努力不懈地創造出人類科技文明。 參考:《哲學是甚麼》 《科學世界》(三) 創意思維也是人類的天賦才華, 來自人類的 [ 幻想 fantasy / 想像 imagination ], 是人類遺傳基因之所以優勝於其他生物的地方。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亦不是僅僅為了傳宗接代, 不明白為何會有人認為 [幻想/想像] 不切實際?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四)

[ 抽象思維  abstraction ] 所謂「抽象思維」的能力, 就是能夠理解和批判抽象的概念, 懂得判斷和分辨「假說」和「理論」, 懂得判斷和分辨空想、幻想、夢想和理想。 具備「抽象思維」能力的人, 絕對不會陶醉於不能夠應用的「假說」 及沒有可能實現的「夢想」, 只會陶醉於有「理論」支持的「理想」。 只要是「理想」,明知是愚公移山也要做, 因為這既是橫渠四句的啟示, 也是近四百年科學精神帶來的成就的啟示。 「理性」和「抽象思維」一旦結合, 就有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它們生下的子女──衍生出來的種種思考能力── 全屬優秀,洋洋大觀,美不勝收: 理性  [蘊涵懷疑和批判的心態] + 抽象思維 → 01.  問抽象問題的能力 02.  舉一反三的能力 理性 [蘊涵懷疑和批判的心態] + 抽象思維 + 冷靜 + 細心 → 03.  強觀察力  keen  observation 04.  根源思維/抽絲剝繭的分析能力  analytical  ability 05.  森林思維/宏觀視野  holistic  perspective 這三種能力就衍生出: 06.  解難能力  problem  solving 07.  決策能力  decision  making 06.和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三)

☆  思考能力  thinking  ability 無論是偏才還是通才,中國歷史上的孫臏, 或者現代西方的史提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他們的經歷都告訴我們人的最重要價值就是自己的腦袋。 問題是他們並非一般平庸的人,他們是天才。 那麼對平庸的人來說,他們最重要的價值又是甚麼? 筆者認為應該是人格,而人格亦是在腦袋之中, 也許和前生有關,也許和出生的年月日時有關, 也許和家庭教育有關,也許和後天環境的培育有關。 首先我們知道 1.  即使是弱智的人,都具備思考能力。 2.  思考能力至少可以分為三大類:       [ 理性、抽象思維、創意思維 ], 而理性又可以再分為森林思維和根源思維, 所以也可以說思考能力可以分為四大類, 它們之間會互相影響和增益。 3.  每一類思考能力,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可以很大。 4.  優秀的思考能力當然是智慧的必要條件之一。 前文《智慧是甚麼?》(二) 所要求的閱讀理解能力, 其實就是思考能力。 「閱讀、思考、理解」三者怎可能分開? 未必每一類思考能力都是智慧的必要條件, 所以問題是如何定義「優秀」, 怎樣程度的思考能力才合乎智慧的要求? [ 理性  reasoning / rationality ] 西方人發現: 極權統治者和不少懷抱「信念」belief 的人, 都敵視「理性」,討厭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所以有思考能力的人就指出: It  is  useless  to  tell  one  not  to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二)

[智力/智能] 對二、三流心理學家來說, 始終 [智力/智能] 比較容易定義,可以分類, 而且假以時日,也許每一類 [智力/智能] 都可以量度。 所以早期的西方心理學家, 往往集中研究人類的「智力/智能」intelligence, 較少研究人類的「智慧」wisdom。 有思考能力的人當然明白: 研究 [智力/智能] 不等於研究「智慧」。 二、三流的心理學家一向喜歡高攀科學的門檻, 他們稱為「理論」theory 的, 科學家只視為「假說/猜想」hypothesis/conjecture, 而上述的所謂理論,只能夠視為「人類能力分類法」。 由於人人都或多或少具備這些能力, 能力有多高才算是智能,是值得商討的問題, 否則就等同將智能這個字貶值! 近二十年新一代的心理學家較之前輩大有進步, 在「智力/智能」這方面做了不少研究。 筆者汲取新人研究成果之餘, 再將西方思想家對智慧的論斷及領悟集大成, 知道「智能/智力」包括了 ☆  知識的運用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經過訓練,不少人都會懂得運用知識, 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夠運用大量的知識, 甚至運用和一件事情有關的多方面知識。 運用大量互相關連的多方面知識所需要的, 是「融會貫通」的能力 mastery  of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知識,當然包括科學知識、歷史知識、社會科學知識, 當然包括了判斷知識真偽的能力。 知識的運用,除了上述種種知識之外, 還包括向別人的二手經驗及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智慧,當然包括了知識的運用。 但知識的運用既可為善,亦可為惡,甚至令人類滅絕。 運用知識為惡,可以說是智慧嗎? Science  gives  us  knowledge, but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