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甚麼?》(二十一)

[重視權力的盛品愚] Power  is  the  great  aphrodisiac. ( Henry A. Kissinger ) 在一眾重視名、利、權的「盛品愚」之中, 以重視權力的盛品愚最為凶狠。 因為權力有如鴉片,會令人上癮; 權力亦有如春藥,能夠令宦官精神上堅挺, 令形貌醜陋的人對未進化的異性生物產生吸引力, 對進化了、但抗拒他們吸引力的異性人類進行強姦。 所以重視權力的「盛品愚」,在向上攀附過程中, 一向是積極進取的「變色龍」chameleon, 因應自己遇上的人具備的權力相對於自己的權力, 可以隨時轉變自己的臉色和態度, 並以四川變臉技術為最高的模仿標準。 重視權力的「盛品愚」唯一失算的漏洞, 就是完全忘記了中國傳統的看相之術, 忘記了自己其實應該先去韓國整容, 因為他們不是兩眼如豆、目光凶悍,或者腦後見腮, 就是鼻孔向上。 Smart  and  smug  fools  are  chameleons. They  have  a  uniqu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colour  of  their  environment,  and  so are  always  in  a  hypocritical  condition. They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二十)

△  第四類:從不會認為自己愚昧的聰明人 筆者稱這類人為「盛品愚」smart  and  smug  fools, 因為他們是   cream  of  a  sick  society! 「盛品愚」的優點是聰明、投機、霸氣、驕傲、自負、 充滿自信,充滿「正能量」! 「盛品愚」的缺點是他們以為 1.  度橋能力就是思考能力。 2.  懂得如何利用人及控制人就是有智慧。 3.  所謂「務實」realistic,就是識時務。 4.  不違法的行為就是合乎道德的行為。 5.  有商有量,願意討價還價,就是成熟的表現。 6.  既然自己在某一範疇內有研究。 有豐富的學問,算是這範疇內的成功人士, 就假設自己在其他範疇亦有相等的才華, 同樣應該高人一等。 A  society  without  the  means  to  detect  lies  and theft  soon  squanders  its  liberty  and  freedom. ( Chris Hedges ) 一個只重視「教書」,不重視「教育」的社會, 只重視背誦、守規和尊師, 不重視批判思維、哲學思考和擁抱真理的社會, 必然會生產出「盛品愚」這類人物, 並且誤以為他們就是社會的棟樑。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十九)

△  第三類:有自知之明,但懶於思考的人 「自知之明」是一種智慧, 否則希臘人不會如此重視「認識自己」know  thyself。 然而不同的人的自知程度,往往有鉅大的差異, 部份有自知之明的人, 由於種種性格、家庭、教育或朋輩的原因, 成為了思考方面的懶骨頭。 這種有自知之明,但懶於思考的人, 可以稱為「懶膚士」lazy  fools。 嚴格來說,有自知之明,但懶於思考的人, 不應該劃歸「膚士」fools 的範疇, 但由於社會越來越複雜,壞人亦越來越團結, 而真正有正氣的人又不懂得如何團結, 所以一個人即使有自知之明,一旦思考懶惰, 亦無可避免地成為了「懶膚士」。 人一旦放下思考,假以時日,或者人到中年, 就會發覺進入了「萬金難脫中年蠢」的境界, 人腦好像漸漸退化成豬腦,覺得思考困難重重, 即使誠實地使用「人頭豬腦」, 但對人生的智慧只能夠望洋興嘆。 這些人之中有很多是聰明人, 但由於懶於思考而變得愚昧, 其中頗自負而又不願意放下面子的人, 每當智慧不足而遭逢生命中抽象或實質損失時, 就只能夠唱「愚昧把擁有變做失去」, 或者「只恨一蠢隔天涯」,「往智只能回味」, 不知自己為何憎智,不知自己從何時開始「憎智慧」。 如果一個人為了糊口,為了養家, 做自己並非百分百投入的工作,工作上偷懶是正常的, 因為他對不起自己,他的心靈不高興。 但一個人最忌將懶用在思考之上, 因為懶於思考就產生愚昧,代價可以非常鉅大! 懶於思考的人往往傾向於背誦知識, 傾向於讓權威代替他們去思考, 傾向於結交和自己思考能力相同的朋友。 問題是:他們依然需要擁有判斷真假權威的能力。 A  lazy  person,  whatever  the  talents with  which  he  set  out,  will  have  condemned himself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十八)

△  第二類:愚昧兼不夠聰明的人 愚昧兼不夠聰明的人, 可以稱為「庸愚」mediocre  fools。 社會上充斥著太多「庸愚」,所以值得深入研究, 否則改變社會只是空口說白話。 「庸愚」未曾接受過思考訓練,又沒有思考的天份, 所以也是一種「膚士」fools。 「庸愚」未曾接受過「科學精神」的洗禮, 所以對真理並不「謙卑」; 「庸愚」又未曾接受過「宗教精神」的洗禮, 所以缺乏同理心,難以理解不同類人的感受; 「庸愚」往往將個人的思想和自我掛鉤, 任何人一批判他們就成為了他們的敵人; 部份「庸愚」根本不清楚甚麼是民主, 於是跟大隊,因為相信人數可以決定真理; 部份「庸愚」又有個人或者團體的利益要考慮, 所以沒法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 部份「庸愚」則衷心相信權力比真理更重要, 而且認為神和魔鬼都站在自己的團體那一方, 左右逢源,冇可能輸! 結果他們就失去了「心靈」。 失去了「心靈」的人當然不會以社會的利益為依歸。 隨著歲月的增長,「庸愚」的思考力日走下坡, 成為了「思考方面的懶骨頭」。 思考力不足,又沒有「心靈」的人,不可能有智慧! 「庸愚」又可以再細分成兩小類: 1.  差不多先生 胡適先生筆下的「差不多先生」, 註定是弱肉強食的非洲草原上的失敗者, 在現代全球化的激烈競爭社會中, 也成為教書和教育制度下的失敗者, 大部份政府都不會收容他們, 差不多先生如果投胎不慎, 不懂得選擇北歐國家或者富裕家庭的話, 差不多先生只能夠任勞任怨,做一些低下層的功夫。 當社會越來越進步,門檻就會一再提高, 很多人就會被排擠在門檻之外,不得其門而入! 我們可以不開門給「腦殘者」, 但為何不能夠開門給「差不多先生」呢? 都係搵食嗟,使乜要求咁高呀? 「差不多先生」為何不可以做醫生,護士,急救員? 「差不多先生」為何不可以做工程師,會計師,藥劑師? 「差不多先生」為何不可以做廚師,裁縫,飛機師? 「差不多先生」為何不可以做教師,牧師,傳道人? 「差不多先生」為何不可以做法官,律師,公司秘書? 甚麼可以差不多,甚麼不可以差不多,才是問題的關鍵! Be  precise. A  lack  of  precision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十七)

We  need  mor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because  the  only  danger  that  exists  is man  himself──he  is  the  great  danger, and  we  are  pitifully  unaware  of  it. We  know  nothing  of  man──far  too  little. ( Carl Jung ) 如果我們願意承接蘇格拉底的傳統, 用「對真理謙卑」的角度來將人分類,並且用由淺入深, 由簡單易明到抽象不容易察覺的方式排列, 就可以將人分成七大類: △  第一類:源自先天遺傳的愚蠢人 先天遺傳有兩種,一種是腦部出現問題, 另一種是先天遺傳智力出現問題。 Everything  has  its  limit…… iron  ore  cannot  be  educated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十六)

[將人分類為何重要] 愛和智慧明白甚麼應該尊重,甚麼不應該尊重, 甚麼應該歧視,甚麼不應該歧視, 愛和智慧亦討厭和虛偽同流合污, 所以不怕公開說明自己尊重甚麼,又歧視甚麼。 一旦將人分類,必然會牽涉到歧視,例如孔子說: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意思是沒有忠信的人,不可以和他們交朋友, 於是忠信就成為了君子尊重抑或歧視某人的尺度。 As  we  grow  up,  we  realize  that  it  is less  important  to  have  lots  of  friends and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few  honest, sincere  and  loyal  ones. 不要忘記,世界上所有的專業門檻和考試,都是一種歧視! 參考:《歧視和尊重》《修行的地方》(四) 除此之外,孔子還指出: 在各重要事項上都比不上自己的人,都不可以交朋友。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背後的假設就是: 君子和淑女除了是有道德的人之外, 亦應該是追求進步、自強不息的人, 而只有願意認錯,勇於改過的人,才能夠自強不息。 孔子期望和鼓勵青年向上,歧視和反對青年向下! 根據邏輯思維,似乎一個人越是向上,朋友就應該越少, 但沒有人能夠在每一個對他重要的事項上, 都可以不斷地進步,所以忠信應該是最基本的條件。 I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十五)

☆  愛和智慧的執行,產生了將人分類的需要。 「事之至難,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     誠能知人,則天下無餘事矣。」 (陸九淵) 將人分類的好處是: 我們可以快速判斷怎麼樣的人可以挑剔, 怎麼樣的人不可以挑剔, 而這個挑剔,當然是有道理、並非吹毛求疵的挑剔。 不可以挑剔大約有四類: 有權力的人,愛面子的人,報復心強的人,愚蠢人。 除非這些人是影響力大的公眾人物, 否則挑剔他們就是浪費自己的精力,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自己碰釘子。 世界上大約只有百分之十的人, 你越是挑剔他們,他們就會表現得更好。 有人說: 那些重視「慎獨、內省、自我批判」追求智慧的修行人士, 其實根本就是在真理面前,與及在思考和行為兩方面, 都對自己過分地挑剔和苛刻,值得嗎? 如果我們不挑剔別人,那麼別人也不會挑剔我們, 於是別人眼中的刺和我們眼中的樑木就可以和平共存, 機構內人際關係的和諧不就順利地產生了嗎? 難道他說得不對?難道他並沒有掌握人性嗎? 愛和智慧既然以整體人類的幸福為目標, 當然不能夠只是說,而不採取行動。 智慧明白, 任何行動如果要有效,絕對不能夠盲目, 背後的理論一定要嚴謹, 所以任何和整體人類幸福有關的行動, 1. 在採取行動之前, 必須對人類這種生物深入地去認識, 對他們仔細觀察和研究,將他們分類。 2. 在採取行動之時, 由於必須倚賴人來執行,如果對人這種生物並不認識, 如何能夠知人善任?如何能夠防止內奸? 如何能夠「把那惡人從我們中間趕出去」? 「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     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哥林多前書 5:13》 智慧明白, 將人分類過度簡單,失敗的或然率就會增加; 將人分類太過複雜,就不容易處理和執行。 將人有效分類之後,還需要有良好的制度來監管, 因為人心是會變的。 即使是好眉好貌的人,因為私人利益,因為識時務, 因為遇人不淑,也可以生出詭詐的心。 智慧明白, 將人分類,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需要應用到哲學、科學和心理學,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十四)

上文提及,愛和智慧唇齒相依,就會懂得「善用歧視」。 這個概念相當重要,必須繼續深入闡釋。 ☆  追求智慧,就是歧視「平庸」mediocrity。 人生的許多慾望,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思考, 影響到我們的「愛和智慧」可以去到甚麼程度。 如果立志向生命中的大問題挑戰, 那麼對培養思考能力的慾望一定要高, 更加需要明白「思考上的懶惰」是塊絆腳石, 是一個陷阱! It  is  a  sign  of  contraction  of  the  mind when  it  is  content,  or  of  weariness. A  spirited  mind  never  stops  within  itself; it  is  always  aspiring  and  going  beyond  its  strength. ( Michel de Montaigne ) 人類的尖端思考,一向要分範疇, 而且無論是那一個範疇, 一向都是少數有能力兼且勤奮思考的人的遊戲, 大部份人都只能夠跟風, 但懂得欣賞卓越的思考而樂於跟風的人, 和盲目跟風者又是屬於兩類人。 大部份人都傾向於做盲目跟風者, 筆者當然是努力地去做一個懂得欣賞思考卓越,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十三)

☆  愛和智慧重視社會制度及意識形態,       一定不會容忍罪惡,尤其是制度罪惡。 當愛和智慧手牽手,就可以幫助我們看得更遠, 能夠培養出從整體概念出發的「森林思維」, 能夠誘導我們從「小愛」漸漸進化成「大愛」, 以整體人類的幸福為目標, 明白社會制度及意識形態對人類影響深遠, 所以愛和智慧絕不會對罪惡容忍, 不會放過任何會產生嚴重問題的思想, 更加不會對「制度罪惡」容忍。 Someone  is  sitting  in  the  shit  today  because someone  planted  an  evil  system  a  long  time  ago. 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 哲學家 Jeremy Bentham 的「帶給最大多數人最大快樂」的道德原則, 除了在快樂的定義上不夠嚴謹之外, 在兩種情況之下更加會令原則出現嚴重問題: 1.  置身病態的社會 由於大多數人都受到病態的意識形態操縱, 於是功利主義的道德原則製造了惡性的循環, 讓大多數人自掘墳墓,甚至令禍害延伸至下一代。 環境污染問題就是最好的例子。 2.  智者人數不夠多,或者不懂得如何團結時, 不少社會上的偏才就會自視為通才, 用部份真部份假的道理來愚弄思考力不足的人民, 所以往往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只有在還未病入膏肓的社會, 或者重視理性和思考的社會, 功利主義的道德原則才可以是好的道德原則。 絕大部份道德原則,都有其先決條件及應用範疇。 開始出現病態的社會,會認為人數可以代表真理, 在未通過嚴厲批判之前就採取投票的方式去決定事情。 It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十二)

☆  有愛就有恨,智慧的工作就是將它們融合在一起。 一旦愛和智慧唇齒相依,就會善用感情。 甚麼叫做善用感情? 人類的愛和憎恨有共同的根源, 口裡說自己有愛的人怎可能沒有憎恨? 問題的關鍵是必須明白: 愛甚麼和憎恨甚麼?它們經得起批判嗎? 愛和憎恨是對人還是對會嚴重影響人的思想? 愛的動機和目的是甚麼? 憎恨的動機和目的是甚麼? 如何能夠將愛和憎恨化成積極的力量! Where  wisdom  reigns,  there  is  no conflict  between  thinking  and  feeling. ( Carl Jung ) 所以因應社會的智慧層次, 我們不會憎恨財大氣粗、不可一世、但不影響他人自由的暴發戶, 因為這是他們個人的選擇, 但我們會憎恨騙子,憎恨販毒者,憎恨為虎作倀的人, 憎恨強姦者,憎恨貪官污吏,憎恨無能而戀棧公職的政客, 憎恨充滿謬誤、半真半假的思想和意識形態, 憎恨容忍這些人大搖大擺、光明正大存在的制度。 憎恨和憤怒,絕對可以是對人類的愚昧和邪惡制度而產生!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去蕪存菁就是結合了愛和憎恨,愛菁和憎恨蕪! 如果不憎恨蕪,何必去蕪,為何不能夠讓蕪菁和平共存? 就好像喜歡和諧的人的做法, 讓別人眼中的刺和自己眼中的樑木和平共存一樣。 再誇張一點來形容, 為何不能夠讓神和魔鬼握手言歡,和平共存? 儒家說: 「唯仁人,能愛人,能惡人。」《大學》 「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 所以儒家不會落入西方鼓吹「無條件的愛」的陷阱。 中國人可以有「發願全力去拯救人類的慈悲」, 但絕對不會有「無條件的愛」! 因為「愛和智慧」不會縱容 1.  思考能力不足而又自大的人,      意圖欺騙愚夫愚婦相信老年人一定比年青人    「有腦、有經驗、有智慧」,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