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甚麼?》(三十一)
☆ 個人定位 心理學家 Abraham Maslow 在他的「需求層次模型」Hierarchy of Needs Model 中, 提出在第一層次的「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第二層次的「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第三層次的「關懷需求/社會需求」 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s 之上, 人類還有第四層次的需要, 稱為「別人對自己尊重的需求」esteem needs。 第三層次和第四層次的需求,已經相當複雜, 牽涉到生物進化、心理學、社會學和哲學多個範疇。 第三層次牽涉到「個人和團體」的課題, 第四層次牽涉到「成功、成就、自尊」的課題, 用通俗的語言來描述, 其實這只不過是一般人所認識的「面子」問題! 然而這個「自尊/面子」問題並不簡單, 因為人類所置身的社會的價值觀, 決定了「自尊/面子」的來源, 從而決定了大部份人對「自尊/面子」的定義, 於是「自尊心」和「優越感」就成為了不同的概念, 「自尊心」是母集,「優越感」是子集。 除了要考慮「世襲、遺傳、財富、權力」等問題之外, 還牽涉到「善與惡」、「美與醜」和「命理學」。 個人所置身的社會所定義的「自尊/面子」, 左右了大部份人的「個人定位」identity, 所以這個課題十分重要: 有些人以生存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性別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面貌身材美醜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內在心靈和性格的美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比較同學及同輩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心存僥倖、得過且過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隨波逐流、隨遇而安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財富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追求美好的生活享受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繁殖下一代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愛情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家庭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名氣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權力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成功替自己定位。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