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甚麼?》(三十一)

☆  個人定位 心理學家  Abraham  Maslow  在他的「需求層次模型」Hierarchy  of  Needs  Model 中, 提出在第一層次的「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第二層次的「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第三層次的「關懷需求/社會需求」 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s  之上, 人類還有第四層次的需要, 稱為「別人對自己尊重的需求」esteem  needs。 第三層次和第四層次的需求,已經相當複雜, 牽涉到生物進化、心理學、社會學和哲學多個範疇。 第三層次牽涉到「個人和團體」的課題, 第四層次牽涉到「成功、成就、自尊」的課題, 用通俗的語言來描述, 其實這只不過是一般人所認識的「面子」問題! 然而這個「自尊/面子」問題並不簡單, 因為人類所置身的社會的價值觀, 決定了「自尊/面子」的來源, 從而決定了大部份人對「自尊/面子」的定義, 於是「自尊心」和「優越感」就成為了不同的概念, 「自尊心」是母集,「優越感」是子集。 除了要考慮「世襲、遺傳、財富、權力」等問題之外, 還牽涉到「善與惡」、「美與醜」和「命理學」。 個人所置身的社會所定義的「自尊/面子」, 左右了大部份人的「個人定位」identity, 所以這個課題十分重要: 有些人以生存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性別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面貌身材美醜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內在心靈和性格的美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比較同學及同輩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心存僥倖、得過且過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隨波逐流、隨遇而安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財富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追求美好的生活享受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繁殖下一代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愛情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家庭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名氣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權力替自己定位。 有些人以成功替自己定位。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三十)

☆  智慧接受 [猜想/假說],但不接受信念, 因為 [猜想/假說] 接受批判,不會自視為真理。 Man  is  a  credulous  animal, and  must  believe  something; in  the  absence  of  good  grounds  for  belief, he  will  be  satisfied  with  bad  ones. ( Bertrand Russell, Unpopular Essays ) Once  something  is  added  to  your  collection of  beliefs,  you  protect  it  from  harm. You  do  this  instinctively  and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二十九)

寫過很多篇和「信仰」及「信念」有關的文章, 這裡不再贅述,讀者可以參考《為何要學習思考》這一篇, 其中有齊差不多所有有關這個課題的文章的連接。 ☆  信仰 很多人都不明白追求智慧和「信仰」faith 有何關係, 其實追求智慧需要假設很多不能解釋的東西, 這一些不能解釋的東西就是「信仰」的基礎: 1.  我們相信有「真理」truth。 2.  我們相信「真理」有誠信,絕對不會對人類說謊。 3.  我們相信「真「和「誠」是尋找所有真理的態度。 4.  我們相信通過人類的「集體智慧」,      通過實踐和互相批判,經過不斷的修訂,      人類可以慢慢迫近「真理」。 5.  我們相信「愛」和「智慧」是人類社會的凝聚力,      亦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方向。 6.  我們相信其他事情可以懶惰,生活可以追求閒暇,      但思考方面絕對不能夠懶惰。      因為智慧並非從天而降,即使有天份,還需要努力學習! 7.  這一些不能解釋的東西,亦必須通過實踐和批判的程序。 Real  knowledge, like  everything  else  of  value, is  not  to  be  obtained  easily. It  must  be  worked  for,  studied  for, thought  for,  and,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二十八)

[溫故知新] 我們明白追求智慧,必須先學習將人分類,因為 1.  人以類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們需要選擇朋友和人生導師, 2.  向上、向前的人還有理想要實現,      需要接近和個人理想有關的那些有才華及勤奮的人,      需要慎防被喜歡停滯的人拖累,      因為我們需要同一層次的人的鼓勵和支持,      而且無謂意圖面面俱圓,希望到處都是朋友。 Socrates,  my  master,  is  my  friend but  a  greater  friend  is  truth. (Plato) 我們明白追求智慧,必須對真理謙卑, 所以必須放下面子,必須論斷別人的思想, 更加歡迎別人論斷自己的思想,一起進步。 尊重一個人絕對不等於尊重他的思想, 為了尊重別人而虐待自己,絕對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可一不可再,甚至一次都嫌多。 當我們明白追求智慧,必須歧視愚昧的思想, 明白思想上「去蕪存菁」必然是一種歧視, 追求「至善至正」必然是一種勢利, 只有智慧不足的人才會大聲疾呼「不要歧視」。 我們因為「歧視」才會去蕪,「尊重」才會存菁! 所以追求智慧是人世間唯一的「奇門遁蠢」之術! 在這篇「短暫總結、溫故知新」的文章中, 筆者嘗試將一年以來各界朋友們和筆者分享的銅句改寫, 加上了必要的條件和應用範疇,然後才夠膽和大家分享。 以下是筆者改寫的一些和智慧有關的句子, 自以為算得上是銀句,但願後來者能夠將它們改寫成金句。 Honesty  and  integity  is  the  best  policy. Every  action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二十七)

雖然智慧有可能大部份源於先天, 例如遺傳及前生帶來的智慧,但依然需要後天的培育。 一個愛真理的人,怎可能不重視思考能力方面的鍛鍊? ☆  洞察力 智慧所要求的,不僅僅是強的觀察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智慧所要求的, 是能夠理解、想像和分析抽象及複雜的概念, 能夠深入事物的骨髓,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抽象層次。 Truth  is  beautiful,  without  doubt; but  so  are  lies. ( Ralph Waldo Emerson ) Truth  is  always  abstract. In  fact  anything  essential  is  abstract  and anything  abstract  is  invisible  to  the  eyes. One  sees  clearly  only  with  love  and  wisdom. ( Jason Ling ) 用紫微斗數的語言來形容: 智慧所要求的,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二十六)

在培養「愛真理」的過程之中, 追求智慧的人明白需要學習所有「和智慧有關」的知識。 ☆  開放的心靈 培養一個開放的心靈,考慮所有新的假說和證據。 這一點屬於「科學精神」, 凡是讀過科學哲學和歷史,或者從事法律工作的人, 最容易掌握「科學精神」的要求。 It’s  the  mark  of  an  intelligent  person  to  be able  to  entertain  a  thought  without  accepting  it. ( Aristotle ) 只是讀過一些科學知識的人, 或者讀純社會科出身的人,是不會明白「科學精神」的, 更加不會明白「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道理, 因為這些人傾向於用個人或者群眾的喜好、信念和情緒, 去左右自己的思考。 澎湃的個人喜好、信念和情緒,加上思考不夠謹慎, 尤其是一個容易掉下去的陷阱。 要向這些人解釋「假說/猜想」和「理論」的分別, 往往有如緣木求魚,對牛彈琴,向夏蟲語冰, 遲早要爆粗講  silent  air! 這就是為何讀哲學或者法律出身的人, 的確有追求智慧的後天優勢。 筆者按: 在紫微斗數中,冷靜、謹慎和抽象的思考, 需要的是「地空、地劫」、「擎羊」和「鈴星」。 ☆  認識自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由於領悟到「自己就是一件最重要的思考工具」, 如果一個追求智慧的人不「認識自己」, 那麼他學了多少思考方法都無濟於事, 所以追求智慧的人會致力從各方面去「認識自己」。 一個人只有在「認識自己」之後, 才能夠慎防自己欺騙自己。 要認識自己,除了必須的「自我批判」之外,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二十五)

△   第七類:追求智慧的人 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和體驗,不但因人而異, 而且容易因應環境和價值觀而發生變化,所以不容易定義。 姑勿論幸福的定義如何含糊, 姑勿論人類在人生的旅程中對幸福的理解, 會有多大的變化,可以有如何巨大的個別差異, 筆者認為,人世間的幸福只有六種, 一種是在生時身體健康; 一種是死時死得舒服,不會拖累親友; 一種是生活在世外桃源或者烏托邦之中; 一種是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一種是熟稔的朋友之中沒有愚蠢的人; 最後一種是死前累積智慧,留給下一代, 無論我們是否相信智慧可以帶往下一生。 由於環境因素或者由於個人天賦不足, 願意退而求其次的人,往往會加上第七種: 不需要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能夠在死前累積智慧的,當然是追求智慧的人。 蘇格拉底就是這類人的樣板。 大部份「及格」的思想家, 不論是否有哲學文憑或者學位,都屬於第七類人。 至於「及格」的要求,首先是和性格及態度的鍛鍊有關。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鍛鍊:勇氣 → 愛真理 → 毅力。 勇氣是必須的基本條件, 因為勇氣不足的人,「愛真理」就會適可而止, 就會讓中層次、甚至高層次的「虛偽」有機可乘, 追求智慧就會功虧一簣,甚至「劃虎不成反類犬」。 ☆  勇於自我批判,畢生致力於減低個人愚昧。 ☆  將真理放在個人的面子之上。 ☆  不怕犯錯,勇於嘗試,從錯誤中學習。 參考:《存在》(九) [勇] 我們明白追求智慧,必須對真理謙卑, 所以必須放下面子,必須論斷別人的思想, 更加歡迎別人論斷自己的思想,一起進步。 當我們明白追求智慧,必須歧視愚昧的思想, 明白思想上「去蕪存菁」必然是一種歧視, 追求「至善至正」必然是一種勢利。 我們因為「歧視」才會去蕪,「尊重」才會存菁! 當我們明白追求智慧,必須尊重巨人的貢獻, 尊重同心同德,願意放下面子追求真理的人, 於是就會將人和他的思想分開來判斷,亦明白 1.  尊重一個人絕對不等於尊重他的思想。 2.  堅持愚昧是每一個人的自由。 3.  為了尊重別人而虐待自己,絕對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二十四)

△  第六類:半君子 參考:《好人這個概念》(中)  [半君子和宗教] ☆  一定信奉某種宗教。 ☆  擁抱宗教,擁抱弟兄姊妹。 ☆  只是口裡讚許「理性和思考」, 相處日久就會發現他們討厭批判,甚至拒絕批判。 ☆  只是口裡讚許「宗教精神」, 相處日久就會發現他們將虛偽排在「宗教精神」之上。 ☆  鼓勵信徒在病態的社會中,別理會制度, 只管過自己豐盛的人生。 ☆  只有「信念」belief,沒有「信仰」faith, 因為他們拒絕批判,擁抱虛偽,以致思考能力下降。 他們認為人類只需要宗教,只需要信念, 可以和諧,甚至放棄「宗教精神」。 鼓吹「只要信,不要懷疑」的人, 有的只是「迷信」,連「信念」也攀不上! ☆  口裡說他們不會將人分類, 因為所有人都是一個大家庭裡的弟兄姊妹, [基督徒會說所有人都是神的兒女] 但他們卻喜歡將人分為教徒和非教徒。 ☆  喜歡宣揚連靈界也做不到的「無條件的愛」, 鼓勵愚昧的人去「愛你的仇敵」, 又說他們愛所有人,包括希特勒在內。 希特勒殺人時,他們就在替希特勒祈禱, 求靈界減少死亡人數,又求靈界寬恕希特勒。 故曰:半君子之人,其言藹愚也! ☆  宣揚「不需要智慧的仁慈」, 就是華夏傳統所說的「婦人之仁」, 呼籲弱智的人一旦遇上強姦者,要懂得妥協; 樂觀的想法是,對方只是強姦,沒有傷害妳的生命, 而且要慶幸壞人是對方,不是自己。 其次要學習接受一人讓一步,所以至少讓他姦一半, 對於那些修行級數高的被姦者, 如果他只想姦後面,就連前面也讓他姦, 他們鼓勵弱智的人包容強姦者,甚至愛上強姦者。 因為包容強姦者,是和平理性的行為; 原諒、甚至愛上強姦者,則是偉大的靈界在作工。 筆者嘗試猜想, 也許這種思維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起源。 結果就出現了 Arguments  of  kindness  that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二十三)

△  第五類:懂得利用人的聰明人 當有些地方還有乾淨的溪水可以栽種新樹苗時, 管理階層依然需要以前種下、如今收成的樹木和樹人。 在這些地方,如何利用樹木和樹人就成為了一種學問。 且看前美國總統如何說: I  not  only  use  all  the  brains  that  I  have, but  all  I  can  borrow. ( Woodrow Wilson ) 換言之,一個領袖 1.  需要有判斷真正人才和將人才分類的能力,      才能夠將適合的人放在適當的位置。 2.  需要具備某些性格特質,能夠獲得樹木和樹人的信任,      願意替他效力。 3.  如果只為自己的國家打算,就要向全世界「奪腦」      brain  drain ,將人才收為己用。      而要留下這些人才所需要的條件,      就是優越的生活環境及比較理性的社會制度。 以上這些,全部都和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有關! 「軟實力」不足的國家只能夠乞求先進國家替自己訓練人才, 而且還需要擔憂訓練出來的人才被人奪去! 另一位前美國國防部長就指出了他用人的方法: You  will  launch  many  projects,  but  have  […] Continue reading →

《智慧是甚麼?》(二十二)

[扎根需要扎多深?] 教育界一向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說法, 意思是培養人才並不容易,因為需要很長的時間。 一般而言,訓練偏才需要的時間較短, 而培育通才,由於需要鍛鍊性格方面的「謙卑」, 所需要的時間較長。 偏才的水平和數目,顯示出一個地方的硬實力; 通才的水平和數目,顯示出一個地方的軟實力。 俗語說:「把根扎得深,根深不怕風搖動」。 能夠成為樹木和樹人的樹,它們的樹根必須扎得深, 但只得一兩年的樹苗,它們的樹根就扎得很膚淺。 教育界亦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諸內,形諸外」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道理, 所以樹苗的品種及栽種地方的氣候和水源都是關鍵。 如果讓低劣的樹苗來表現一個地方或一個組織的形象, 未免貽笑大方! 「一旦權慾薰心,追隨惡人的計謀,     行走罪人的道路,坐上褻慢人的座位,     不斷修改律法,晝夜度橋,這人就成為了福佳!     他要像一棵樹苗,膚淺的樹根裁在污水旁,     按時候結結出污染的果子,果子烏黑有亮光,     果汁有如痰涎,帶腥臭,只能夠用來餵豬,     葉子也會長出毒瘤。」 《權經:私篇第一篇》 但膚淺只不過是小問題。 俗語說:「長江不擇小流,有容乃大」, 當大部份小流都成為充滿痰涕的污水渠時, 污水就成為了最正常的常態, 清澈的小溪反而成為了不正常的異態。 裁在污水旁的膚淺樹根,一旦埋對了堆, 一旦這個堆夠大,分佈廣泛, 一旦所有污染了的樹苗都團結在一起, 就好像一旦重視「名、利、權」的「盛品愚」 都團結在一起,就產生了另一種扎根的方法, 他們的力量絕對不能忽視。 Never  underestimate  the  destructive  power of  a  gang  of  stupid  people led  by  smart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