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接受過合格的思考訓練,或者還未覺醒的人, 就好像一頭在磨坊裡推磨的驢子,不但走不出磨坊, 眼光淺窄,而且不停地打轉,在做重重覆覆的事情, 和卡繆在《薛西弗斯的神話》中的薛西弗斯處境完全相同, 所以合格的思考訓練,對人生的覺醒,和懂得將人分類, 是交友學問中的必要條件。 [人是會變的] 人是會變的,包括自己在內, 尤其是當我們生活在追逐「名利權「的資本主義的社會裡, 大部份人都會換一批朋友以利自己向上爬,向階級頂點邁進, 所以友誼褪色是常態,合情合理,而且合乎經濟利益。 反而友誼不變往往因為彼此都是善性循環中同道中人, 都是矢志不移,貪婪地追求「道/真理/智慧」的修行者。 至於徘徊在中性循環中的人,其中不乏聰明絕頂的人, 但聰明絕頂的人並不等於會有足夠的智慧, 並不等於為人會正直,並不等於會堅持自己的人格, 但聰明人往往不明白這個道理,會覺得自己很有智慧, 而有智慧的人反而明白自己只是精於一個細中範疇內的事, 明白自己其他事情自己都只是懂得少少。 中性循環中大部份人不是沒有足夠思考能力,就是懶於思考, 而懶於思考的人往往不會覺得自己正在慢慢變得愚蠢, 所以有六個關於交友的課題,我們必須向他們指出: 1. 友情是用時間來量度的嗎? 2. 為了表示自己不變,而且長情,友情是否需要「愚忠」? 3. 當朋友的人格貶值之後,會變得越來越詭詐嗎? 4. 當朋友的人格貶值之後,幾十年的交情需要重新評估嗎? 5. 當朋友的人格貶值之後,自己的人格是否應該隨之而貶值? 否則如何繼續和他來往? 6. 當朋友變蠢之後,如果常常和他聚舊,是浪費時間嗎? 是浪費生命嗎?自己會否同時變蠢?交友是否寧缺勿濫好? 7. 當染了紅藥的菜連動物也不敢吃,而朋友卻甘之如飴, 和他聚舊的話,自己的人格會否貶值? 人是會變的,物是人非,緣盡緣散,不同循環中的人, 道不同當然不相為謀,即使再見面亦已然變成陌路人。 The friends in your life should be a source of reducing stress, not causing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