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禮記。中庸》 [執著、拒絕放下] 從人類文明的角度來看,「執著」這種態度, 對「做學問」的人,對重視「宗教精神」的人, 和對走在心靈道路上的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我們可以暫停,可以休息,但不可能放棄「執著」。 「執著」包括「固執」和「堅持」。 很多人對「固執」和「堅持」只了解一半, 所以很容易就傾向於認同佛教裡所說的「放下我執」, 忘記了追問: 是否所有「執著」都是有害? 如果不是的話, 那麼甚麼需要「執著」?甚麼不應該「執著」? 換言之,如果不是所有的「執著」都是有害的話, 關鍵就在於我們需要「固執」和「堅持」的是甚麼。 問題其實很簡單,但實行起來卻很困難! 簡單,是因為「執著」只需要培養去蕪存菁的能力; 困難,是因為「去蕪存菁」在個人的角度來說, 是一種畢生追求的智慧,除了需要批判思維訓練之外, 還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膊之上, 而理想的「去蕪存菁」必然是同心同德,群策群力, 所以便需要團結一小撮志同道合的人。 「做學問」和走在心靈道路上的人執著的是「善」, 所以他們會對「追求真理」執著,對「愛」的執著, 對「追求智慧」執著。 而一旦有了這些執著,他們就不會執著 ego, 不會執著己見,不會執著面子。 換言之,就是愛真理多於愛面子,亦多於愛老師。 其實所謂「熱誠」enthusiasm,就是一種執著! 「去蕪存菁」,就是一種執著! 「擇善固執」,就是一種執著! [ 誠 honesty, sincerity ] 「真」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偶爾用來形容人。 在傳統文化裡,如果用來形容「態度」或「關係」的時候, 包括「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及「人際關係」, 儒家往往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誠」, 英語稱為 honesty, sincerity。 而單單形容「真誠」的人際關係時, 英語亦會用 transparent honesty, sincerity。 所謂「誠」,就是 1.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