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明白潛移默化的道理, 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因為絕大部份人會根據常常往來的人來塑造自己的言行, 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凡君子必慎交。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勸學》(荀子) 「與君子遊,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芳,則與之化矣。 與小人遊,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大戴禮記》(漢。戴德)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孔子家語。六本》 由於交往的朋友對一般人影響鉅大, 所以我們選擇和怎麼樣的人在交往, 就會有怎麼樣的人生。 換言之,這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除非是喜歡孤獨、少和人來往的人, 否則我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和誰在一起。 Every man becomes, to a certain degree, what the people he generally converses with are. ( Lord Chesterfield, Letters, 1750 ) 如果一個人常常和太多需要匡智的朋友一起吃喝玩樂, 會傾向於浪費生命,而且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之下, 遲早他自己都會變成需要匡智的人。 所以西方有智慧的人看一個人交一些甚麼朋友, 就知道這個人大約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A man is judged by the company he keeps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