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啟示》

☆  科學的唯一要求,就是對真理謙卑。 The  scientist  rigorously  defends  his  right  to  be ignorant  of  almost  everything  except  his  specialty. ( Marshall McLuhan ) ☆  思考可以成為人類最實用的利器。 從我們對科學的探討之中, 我們發現科學思維其實和日常生活的思考沒有多大分別。 科學帶給我們的啟示是, 如果能夠找到一個方法團結喜歡思考的人的力量, 互相激勵,互相監督,將日常生活的思考去蕪存菁, 並且通過訓練,學習如何擇善固執, 思考就能夠成為人類最實用的利器。 The  whole  of  science  is  nothing  more  than a refinement  of  everyday  thinking. ( Albert Einstein ) All  genuine  scientific  procedures  of  thought  and  argument […] Continue reading →

《科學的範疇》(二)

[科學應用的範疇]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說, 科學定律或理論的「應用範疇」range  of  application 是極為重要的概念。 舉例言之, 如果我們僅僅在香港境內旅遊、遠足或建築房子的話, 那麼「地球是平的」就是一個很合用的理論。 假使我們想環球旅遊的話, 那麼「地球是圓的」才是一個合用的理論。 道理很簡單, 如果一個球體相對於人來說是龐然大物的話, 那麼球體上任何一個小範疇都可以視為一個平面! 數學裡的微積分其實也常常應用這個想法。 聖經裡說的「此後我看見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 《啟示錄 7:01》可能也是這個想法。 舉例言之, 地球的引力,我們感覺不到;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我們也感覺不到; 那麼「地球是不會移動的」就是一個很合用的理論。 舉例言之, 如果我們僅僅研究一般的化學反應, 那麼「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就是一個很合用的理論, 而且我們亦只需要用到「能量守恆定律」, 不需要動用「質能守恆定律」。 比較常見的例子是: 如果在常速之下,我們會應用牛頓力學; 一旦接近光速,我們才會轉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其實並沒有「推翻」牛頓力學, 他只是替牛頓力學,加上了一個「應用範疇」而巳。 「應用範疇」這個概念,在批判思維的訓練之中尤其重要, 因為一般人都忽略了這一點: 就是很多看起來十分漂亮、冠冕堂皇的說話, 或者看似聰明睿智,影響到一般市民思維的說話, 其實都有應用的範疇。 Continue reading →

《科學的範疇》(一)

[科學知識的範疇] 即使一般市民盲目地相信科學, 或者對科學的認識十分膚淺, 我們的教育制度依然不願意修訂課程, 向中學生及大學生介紹一下「科學究竟是甚麼?」 We  must,  incidentally, make  it  clear  from  the  beginning that  if  a  thing  is  not  a  science, it  is  not  necessarily  bad. For  example,  love  is  not  a  science. So,  if  something is  said  not  to  be  a  science, it  does  not  mean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it; […] Continue reading →

《科學精神》(七)

從這個角度來看,科學知識是沒有止境的。 The  game  of  science  is,  in  principle,  without  end. He  who  decides  one  day  that  scientific  statements do  not  call  for  any  further  test, and  that  they  can  be  regarded  as  finally  verified, retires  from  the  game. ( Karl R. Popper ) 換句話說,比較起人類其他的知識, 科學家了解甚麼是「相對地可靠」的知識, 而且科學家知道科學知識的可靠程度會越來越高。 Science  begins  with  uncertainty and  is  founded  on  uncertainty. It  […] Continue reading →

《科學精神》(六)

☆  從事科學的人,應該既知道自己的所知,亦知道自己的無知。 We  should  realize  that,  if  [Socrates] demanded  that  the  wisest  men  should  rule, he  clearly  stressed  that  he  did  not  mean the  learned  men;  in  fact,  he  was  skeptical of  all  professional  learnedness, whether  it  was  that  of  the  philosophers  or of  the  learned  men  of  his  own  generation,  the  Sophists. The  wisdom  […] Continue reading →

《科學精神》(五)

☆  鼓勵天才 科學既重視「累積」智慧,亦欣賞天才的智慧。 所以從事科學的人, 除了要有能力領悟和欣賞巨人天馬行空的 創意思維  creative  imagination  之外, 亦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在人類的其他事務之上,我們就未必會有這樣的心態。 Creative  ideas  are  both  novel  and  valuable.  But they  are  often  rejected  when  the  creative  innovator stands  up  to  vested  interests  and  defies  the  crowd. The  crowd  does  not  maliciously  or  willfully  reject creative  notions.  Rather,  it  does  not  realize,  and often  does  not  […] Continue reading →

《科學精神》(四)

☆ 「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精神 科學重視「穩紮穩打」及「按部就班」, 從來都沒有意圖一步登天; 科學的目的只是一步一步地「迫近真理」。 從「迫近真理」的角度來看,科學重視的, 其實就是中國傳統裡「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精神, 科學的成功亦證明了如果人類倚靠理性、 倚靠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和倚靠集體智慧, 「愚公移山」的精神有永恆的價值。 ☆ 「累積」的精神 科學重視「累積」智慧,重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望。 一代不能夠達到的理想就由下一代接手, 而每個有腦的人都可以為科學盡一分力,作出貢獻。 It  is  not  in  the  nature  of  things  for  any one  man  to  make  a  sudden  violent  discovery; science  goes  step  by  step,  and  every  man depends  on  the  work  of  his  predecessors. When  you  hear  of  a  sudden  unexpected  discovery […] Continue reading →

《科學精神》(三)

☆  從事科學的人需要「管理自己」。 The  first  principle  [of  science] is  that  you  must  not  fool  yourself, and  you  are  the  easiest  person  to  fool. ( Richard Feynman ) 參考:《思考可以是一種信仰》(二)  ☆  科學對從事科學的人在理性方面有若干的要求。 科學服膺「理性」, 所有從事科學的人都需要以「理性」為其信仰之一。 The  scientific  process  of  inquiry  is  rational because  scientific  knowledge  relies  on  logical  reasoning. 科學界是「尊重」和「歧視」一齊並行不悖, 既尊重和包容,亦歧視和排斥。 科學討厭做假和虛偽, 絕對不會左手擁抱神,右腳和魔鬼跳舞。 科學尊重及包容所有同樣「誠實、喜歡思考、重視真理」的人。 具備科學態度及有腦的人,即使說錯了,依然會得到「尊重」。 There  is  equality  and  […] Continue reading →

《科學精神》(二)

哲學家洛克 John Locke (1632-1704) 和 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都「認為」, 人類不能夠肯定客觀世界的存在, 因為我們感官所提供的,只不過是一個「感覺」, 而「感覺」到的世界不等同客觀的世界, 所以哲學家說他們不能夠「相信」在人腦之外, 有一個客觀的世界存在。 科學家「相信」在人腦之外有一個客觀的世界存在。 他們用工具和儀器來解決感官判斷的誤差, 用「互為主觀」、「互相批判」的方式, 及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經驗, 「證明」了客觀世界的存在,同時獲得可靠的知識。 科學家既相信及證明有一個外在、客觀、現實的世界, 亦相信有一個客觀存在的概念世界,稱之為科學真理, 並且努力以赴地去發掘這個客觀的概念世界。 參考: 《科學是一種信仰》(一) 《科學是一種信仰》(二) 《科學是一種信仰》(三) 《科學是一種信仰》(四) ☆  科學絕對尊重客觀的事實和實驗結果。 科學服膺「事實」, 所有從事科學的人都需要接受「實驗」的挑戰。 The  scientific  process  of  inquiry  is  empirical because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are regarded  as  the  ultimate  authority. 所以科學知識在哲學裡, 稱為「後驗知識」a  posteriori  knowledge, 就是那些需要依靠感官經驗才可以獲得的知識, 所以「後驗知識」又稱為  […] Continue reading →

《科學精神》(一)

科學是人類文明之中一種能夠自我修正、不斷進步的制度! Science  is  self-corrective. 科學的歷史告訴我們, 雖然「科學知識」不斷增加,「科技」不斷推陳出新, 「科學理論」不斷革新和進化, 但「科學的程序」scientific process 和 「科學的精神」scientific spirit 卻是堅固如磐石。 科學之所以能夠去蕪存菁、自我完善, 除了因為科學挑選了人類中的精英參與之外, 還因為科學有一套價值觀和程序上的要求。 人類中的科學精英,容易具備及接受「科學精神」, 而「科學程序」則負責防範人腦和人性兩方面的弱點。 ☆  科學小團體在科學程序上的要求 All  this  knowledge, all  our  knowledge  has  been  built  up  communally : there  would  be  no  astrophysics,  there  would  be  no  history, there  would  not  even  be  language, if  man  were  a  solitary  animal. (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