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八)

☆  不良的情緒 The  advantage  of  emotions  is  that they  lead  us  astray. ( Oscar Wilde ) 情緒可善可惡, 善者必然重視理性和嚴謹的思考, 重視對虛偽和不公義的人和事的憤怒, 可以稱為正面的情緒,或者積極的情緒, 屬於正能量,促使當事人思考應付的方法, 成為情緒的主宰者; 惡者必然不重視理性和嚴謹的思考, 重視經不起批判的立場、直覺和信念, 可以稱為負面的情緒,或者不良的情緒, 屬於負能量,足以令當事人沮喪,後悔,悲傷, 身體抵抗力下降,甚至精神崩潰,有自毀的傾向, 成為情緒的奴隸, 除非當事人有暴力傾向或者背後有暴力的後台。 不良的情緒有很多,例如: 和正義無關的「憤怒」anger 和「厭惡」disgust, 和邪惡、罪行無關的「憎恨、怨恨」hatred, 和思考力不足,對自己的認知不足, 尚未建設個人「信仰」有關的 「恐懼」fear,「焦慮」anxiety,「煩惱」worry, 「不滿」discontent,「追悔」regret/resentment, 「妒忌」jealousy,「痴心」infatuation, 「空想」fantasy,「妄想」wishful  thinking。 且看孔子這位情緒的主宰者教導我們如何管理情緒: 1.  憂慮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是吾憂也。」《論語。述而》 翻譯:德行沒有修養好,做學問欠缺深入研究, 聽到義理不去實踐,自己的缺憾和錯失不去改正, 這些都是我憂慮的地方。 2.  害怕、畏懼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論語。季氏》 詞語解釋: 畏,敬畏,畏懼。 […] Continue reading →

《放下》(七)

[ 去蕪  letting  go ] 去蕪,就是先判斷甚麼是廢物、垃圾,然後去除。 這一些「蕪」全部都存在於「我  ego」之中,例如 ☆  錯誤的認知:例如「成見」、「誤解」 對自己和人世間處事的認識不足, 所以不懂得排列生命中重要事情的緩急先後次序。 例如「身材、面貌」相對於「性情、人格」孰輕孰重? 「職業、工作、使命」那個比較緊要? 「思考能力、天賦才華、毅力」之間有何關係? 如何判斷「知識、文憑、做學問方法、智慧」的輕重? 應該追求「成功」還是追求「成就」? 以為這個世界裡所有東西都可以「佔有」, 問題只是手段夠不夠好。例如: 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男友在一起,要放棄就頗不甘心。 其實可以被閏中密友搶走的男人,為甚麼要傷心?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以為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有錢就大晒。 以為所有理想都是不切實際的, 或者以為夢想一定是好的,不理是否不切實際。 比較令人痛心的是由愛情、友情、親情衍生出來的思念, 導致思念者自殺。 自殺,往往是由於錯誤的認知, 而且對依然在生的親人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有一些人可以放得下親友的「愛」, 但卻放不下男女的「情」。 台灣女作家三毛就是一個好例子。 ☆  不良的心態和意識形態: 例如喜歡「不勞而獲」,例如擁抱「虛偽」。 虛榮  vanity,花費大量金錢去購買虛榮感。 讓「我 ego」主持大局,計較愛情中的得失。 拒絕接受不能改變的事實。 在愛情中賭博, 想放下現時的男友 (丈夫),但又怕找不到更好的。 有很多錯誤的認知、心態和意識形態, 不一定是我們主動地去拿起, 而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之中,潛移默化得來的。 我們在懂得嚴謹思考之前, 自小就在不知不覺之間被傳統習俗、社會文化、 政治、宗教、學校、父母、長輩、朋友洗了腦, 接受了很多未經深思熟慮、疑真疑假的概念, 當然接受的強度亦和個人的性格傾向有莫大的關係。 參考:《我 ego》(一) 出來社會工作之後,需要考慮生活和經濟的問題, 往往由於懶,由於沒有餘暇, […] Continue reading →

《放下》(六)

[修行者的哲學] 或者有人說,放下就是放下,和存菁有甚麼關係? 那麼請告訴我,你放下的是甚麼? 為甚麼你放下這一樣,卻不放下那一樣? 你怎樣作出你的判斷?判斷的目的是存菁嗎? 修行的基礎方法就是勤奮思考,不斷追求智慧。 而要接近智慧,首先需要「勇」,其次需要「運」。 先說次要的「運」: 誕生在好的地理環境,就是「運」。 誕生在好的社會環境,就是「運」, 例如優秀的學校,優秀的工作機構, 優秀的社會政治制度。 碰上好的人際關係環境,就是「運」, 例如好的父母,好的老師,好的朋友,好的伴侶。 其中誕生在好的家庭,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運」! 問題是「運」出現時,我們懂得把握,懂得珍惜嗎? 問題是如果沒有先天的「運」出現, 我們懂得在後天去積極爭取嗎? 我們懂得在後天積極參與去建設嗎? 這些行動難道不又是需要智慧嗎? When  one  has  not  had  a  good  father, one  must  create  one. ( Friedrich Nietzsche ) Whoever  does  not  have  a  good  father should  procure  one. ( Friedrich Nietzsche ) 除了應付外在世界的智慧之外, 修行的人首要就是認識自己內在的世界。 要「認識自己」就必須經過「自我批判」的階段, 凡是對「自我批判」存在恐懼的人, 只能夠對自己有膚淺理解,不可能深入地認識自己。 […] Continue reading →

《放下》(五)

【再說男女關係的哲學】 弟子丙剛從失戀之中回復過來, 對師傅說:「我放下了,真舒暢! 就讓事情隨風而逝,我不再被痛苦折磨了。」 師傅說:「為甚麼你今次恢復得這麼快?」 弟子丙說:「因為我立即找到了新戀情!」 師傅說:「很好!但這已經是第七次了!」 弟子丁剛剛從婚姻失敗中回復過來, 對師傅說:「我放下了!真舒暢!」 師傅問:「你放下了甚麼?」 弟子丁說:「我放下經驗和教訓!就讓明天擔當它自己的憂慮罷!」 師傅說:「很好!你將會成為一個無知的人!」 弟子戊說:「師傅,結婚前我沒有追問丈夫以前的感情瓜葛, 我認為既往不咎,是否表示我能夠放下?」 師傅問:「那麼你想不想知道?」 弟子戊說:「當然希望他坦白!」 師傅說:「這樣當然不算是放下。 因為丈夫一旦坦白,妳也許會耿耿於懷,一輩子都牢記於心, 要待他人頭落地時,妳才算能夠真正放下!」 弟子己也是剛剛從結婚失敗之中回復過來, 對師傅說:「我放下了!真舒暢!」 師傅問:「你放下了甚麼?」 弟子己說:「我放下怨恨!」 師傅說:「很好!你沒有了某一些情緒的包袱! 怨恨本來就是情緒中的『廢物』。 從概念分析的角度來看, 『放下』是一種從處理情緒的智慧裡產生的方法, 目的就是處理『情緒垃圾』。」 弟子己又說:「我知道彼此都有錯, 我知道我錯在甚麼地方, 我終於明白兩個讓 ego 主持大局的人為甚麼難以相處, 我會繼續努力修行,讓自己的心靈主持大局, 希望能夠碰上一位亦讓心靈主持大局的女孩子。」 師傅說:「真是太好了! 你終於明白男女關係中最大的癥結!」 Anita  Moorjani 關於男女及人際關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QFxbQ1HOrA 弟子庚剛剛生完小孩,從醫院裡出來,對師傅說: 「我從十四歲到二十八歲懷孕生育之後,都是立即放下, 將嬰兒交託給保良局,讓他們得到好好的照顧。」 師傅說:「很好!你完全沒有責任的包袱!」 責任一向是上智者不能夠「放下」的阻力, 反而下愚者容易「放下」他們應負的責任。 換言之,下愚者的自由度高於上智者! Continue reading →

《放下》(四)

【男女關係的哲學】 如果我們認為「放下」這個概念不算太複雜, 那麼請看一看下面一段筆者杜撰的對話, 女讀者看過之後,可以將性別轉換來看, 然後思考其中的道理: 弟子甲剛從妓院裡回來, 對師傅說:「我放下了!真舒暢!」 師傅問:「你放下了甚麼?」 弟子說:「我放下精液和幾百塊錢! 放下了生殖系統和腦神經的緊張狀態!」 師傅說:「很好!你的體重和錢包也輕了很多! 但精液裡面有很多『準生命』,不純粹是『廢物』啊! 況且自古以來,射精是最不環保的行為。」 英俊的弟子乙立即自誇說: 何必去妓院呢! 我從來和女孩子上完床之後,從來都是立即放下, 了無牽掛,絕不拖泥帶水! 你們難道忘記了「禪師背著姑娘過河」的故事嗎? 上床時,女孩子是有用的,但上完床,我們就要懂得放下, 否則她們就會變成我們沈重的包袱。 弟子乙滔滔不絕,繼續發表他的偉論: 見到亮麗的女孩子時,要記著這個要訣: 「面對她,接受她,處理她,放下她。」 放下妄想執著,就是無住! 亮麗的女孩子往往是一塊火炭, 執著不放,終有一天會燒傷自己。 放下就是快樂。 要提起就完全提起,該放下時就懂得放下, 放下後就完全放下; 一剎那的光輝,就是永恆。 放下,何等自在;愈自在,愈能夠開大智慧。 有一種境界叫放下,有一種心態叫捨得, 有一種智慧叫愛自己。 要明白女孩子都是身外之物,生命不能負重太多! 而且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媾完,就放下,別將生命消耗在懷念已往之中。 聖人之情,應物而無累於物。 其實根本不必刻意忘情,因為情一多就自然會忘卻前情! 唯其無情,所以多情;唯其多情,所以忘情。 自從學懂了放下、了無牽掛之後,悠然自得其樂; 事前已經是「無可無不可」, 上床時則是「渾然與物同體」、「物我兩忘」, 過程、就是目的!從不擁有!亦不讓別人擁有! 事後,她還是她,我還是我, 亦即是禪宗「水過不濕腳」的修為! 「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穿衣,未曾掛著一縷絲。」 真正達到了「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的最高境界! 再說,其實堅持一生人只得一個女孩子也是一種執著, 能夠一早學習如何「破執」,心情才可以開朗, 生命才可以有喜悅。 自從「破執」之後,我每天都活在當下, 我的責任就是要活好今天。 所以我每次結識女孩子的時候, 都把她讚到天上有地下無,布施無窮的喜樂。 讚,並不是妄語,因為每個人總是有值得一讚的地方! […] Continue reading →

《放下》(三)

[ 讀書人的哲學 ] 「放下」這個很多人都喜歡用的辭彙, 說穿了其實和「痾屎、痾尿、放屁」沒有甚麼分別。 也許我們會認為「放下」這個辭彙會令人肅然起敬, 好像涉及一些高深的智慧, 而對讀書人來說,「痾屎、痾尿、放屁」好像很難聽, 似乎十分低級、醜陋、俗不可耐,所以難登大雅之堂。 所以筆者就轉用「大腸的智慧」這個屬於生物學的名詞, 似乎文雅和好聽得多,對嗎? 至於向懂得思考的讀書人解釋「放下」這個概念, 我們就需要用到「去蕪存菁」這個詞彙! 只有屙清了廢物之後,讀書人的身體才會健康, 腦筋才會清晰,但這只是去蕪的功夫, 因為大腸的智慧不止於去蕪,大腸還需要懂得存菁。 放下之前,當然是有拿起, 或者是被迫拿起,或者是不自覺地拿起。 一呼一吸就是放下和拿起, 拿起了氧氣,放下了二氧化碳。 一吃一拉當然是同樣的道理。 捨得!捨得!有捨就需要得,有得就需要捨。 放下之後,兩手空空,自然要去拿, 拿起是要拿起有用的東西,放下是要放下廢物。 簡單地說,「放下」就是「去蕪存菁」, 任何東西一變蕪就去之而後快! 蕪者,糟粕也;菁者、精華也。 所謂「去蕪存菁」就是擷取精華,揚棄糟粕。 不論是從個人還是從文明的角度來看, 「去蕪」就是  letting  go,而「存菁」就是  holding  on。 「去蕪」和「存菁」,兩者同樣重要, 只有頭腦不清的人才會認為「去蕪」比「存菁」重要! Letting  go  and  holding  on. Personal  strength  is  measured  by  both, but  you  must  have  the  wisdom  to  decide […] Continue reading →

《放下》(二)

Some  of  us  think holding  on  makes  us  strong; but  sometimes  it  is  letting  go. ( Hermann Hesse ) [販夫走卒的哲學] 英語將「放下」譯成  let  go, 英語裡「痾屎、痾尿、放屁」亦常常說成 比較文雅一點的  relieve  yourself, 或者比較幽默一點的「屎丟活」Stewart,以助記憶! 因為人必須丟下屎才能夠活下去。 可見「放下」和「痾屎、痾尿、放屁」在抽象概念中, 的確有相同的地方。 也許我們會認為「放下」這個辭彙會令人肅然起敬, 好像涉及一些高深的智慧, 而「痾屎、痾尿、放屁」則似乎十分低級、醜陋、 俗不可耐、難登大雅之堂。 然而二者的分別真的是如此大的嗎? 且聽弟子和師傅的一段對話: 小沙彌剛從廁所裡出來,回到課堂,對師傅說: 我放下了!真舒暢! 有人說:「放下大小便,飄飄然立地成仙」, 說得一點也沒有錯! 師傅說: 很好!你的體重也輕了幾兩罷! 放下的真諦,本來就只是放下「廢物」這麼簡單的一回事! 「廢物」不排出,就會產生毒素, 所以「放下」兼有排毒的作用! 西方人的說法,就是 Let  go  of  what  no  longer  serves  you. […] Continue reading →

《放下》(一)

It  is  impossible  for  anyone  to  begin  to  learn that  which  he  thinks  he  already  knows. ( Epictetus ) Being  and  having  in  our  society  teaches us  how  to  take  possession  of  things, when   it  should  rather  initiate  us in  the  art  of   letting  go.  For  there  is neither  freedom  nor  real  life  without an  apprenticeship  in  letting  go. […] Continue reading →

《原諒》(六)

☆  原諒和寬恕是文明的處事方式。 一個人的經歷和經驗, 有時是來自特殊的環境和事件, 有時是來自自己所犯的過錯, 有時則是來自觀察別人犯下的過錯。 Experience  originates  from  human  mistakes. 但犯錯只是經歷,並不等於經驗。 沒有經過思考和分析的經歷,不可能稱為經驗。 當某些不良的經歷是由於別人的過錯而產生的時候, 如果這人肯悔改的話,有時應該考慮原諒和寬恕。 但原諒和寬恕,必須視乎悔改的定義及悔改後的行為! 否則一旦原諒和寬恕了一個壞人,他會變得更加謹慎, 將來做出更精心策劃的壞事,去害自己不認識的人, 那麼當初對他的原諒和寬恕,給時間一個印證的機會, 其實是在作孽和在造業!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原諒和寬恕, 從來都和風度及修養無關,只和人性的虛偽有關, 尤其是那些自以為自己高人數等,有名氣,有社會地位, 覺得自己擁有寬闊的胸襟,遠大的視野,又充滿慈愛, 於是覺得自己有權代表所有受害者去原諒人的人! 原諒值得原諒的人,目的是提升自己, 明白事情發生的背後, 往往有很多我們難以明白、難以找出原因的因素; 寬恕別人,讓對方好過, 讓自己不再為這件事情繼續付出代價, 是雙贏的行為,對雙方都有好處, 而只有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才可以說原諒是一種福氣! 至於不值得原諒的人,則不一定需要原諒他們, 誰說「放過自己」一定要先「原諒別人」? 「放過自己」是寬恕自己,釋放自己; 不會背負「憎恨」這個愚昧的重擔, 受過去事件所產生的不良情緒所左右,所禁錮, 為別人的錯誤繼續付出代價。 智者和愚蠢人之間有磨擦,有矛盾,是很正常的, 智者懂得何時可以原諒,何時不能夠原諒, 更加不會越俎代庖,代替別人去原諒犯錯者, 只有愚蠢人才會因為不懂得原諒別人而活得痛苦! 猶太人的傳統智慧甚至教導猶太人如何報復: 「當你的鄰居在深夜兩點彈鋼琴時你別氣惱,     你可以在四點鐘時叫醒他,並告訴他你很欣賞他的演奏。」 誰說不憎恨對方就是代表原諒了對方? 首先,我們未必有資格代表所有受害者, 去原諒一個不值得原諒的人; 其次,我們要明白「放過自己」的目的是「愛護自己」, 而「愛護自己」是記取教訓,不再重覆同樣錯誤, 利用過去事件所產生的經驗提升智慧。 「愛護自己」是放下那些心靈旅途上的絆腳石, 包括人在內。 不值得原諒的人往往不肯認錯、不肯悔改, […] Continue reading →

《原諒》(五)

☆  要愛自己當然要先認識自己。 要愛自己當然要先認識自己, 而要認識自己,當然需要經過自我批判的階段。 中國傳統智慧的「嚴以待己,寬以待人」, 及「吾日三省吾身」就指出了自我批判的重要性。 不願意自我批判的人怎稱得上「愛自己」? Self-criticism  is  a  sign  of  love  for  our  souls. It  is  not  self-hatred. It  is  not  trying  for  perfection. It  is  not  striving  for  success. It  is  trying  for  growth  and  achievement. 經過自我批判之後,我們就會比較容易明白 「為甚麼我們最初會選擇和野獸做朋友?」 因為當時自己的層次低! 讓「心靈」soul 主持大局的人明白, 「我 ego」的受傷,往往只不過是語言上的傷害, 根本沒有甚麼大不了, 因為這個「傷害」是好是壞,自己的「心靈」可以判斷。 如果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是真的缺點, 就應該想想自己如何去改進, 這個令自己受傷的人,不論他的動機如何,都算是自己的貴人。 猶太人的傳統智慧亦蘊涵著老子「禍福相倚伏」的道理: 「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     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那就是喜劇,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