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六)

There  is  only  one  success  ─  to  be  able to  spend  your  life  in  your  own  way. ( Christopher  Morley, Where  The  Blue  Begins ) [喚醒 awakening] 對那些擁有心靈的人來說, 勇敢地面對個人必定會死亡這個事實, 聆聽死亡的啟示,能夠喚醒不少以往沉睡中的心靈。 心靈一旦甦醒過來,就出現下列這些現象: ☆  珍惜光陰 在時光飛逝之中,死亡慢條斯理地顯示出生命的短暫, 突如其來的災厄,才會急不及待地告訴我們: 即使是平凡生活中最簡單的幸福,亦異常珍貴。 死亡,提醒我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提醒我們要重視生活的質素, 否則生存時間再長也好像行屍走肉。 「心靈」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就是 「盡可能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為自己而活」。 Since  death  is  real  and  inevitable  for  all  of  us, how  then  should  we  […] Continue reading →

《生命的意義》(五)

[屬於你自己的時間,才是你的生命] 尚未回歸心靈的人來說, 反思時間的價值和生命的價值依然是重要的。 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  is  all. ( Oscar  Wilde ) But  people  will  do  anything  rather  than admit  that  their  lives  have  no  meaning. No  use,  that  is.  No  plot. ( Margaret Atwood, The Handmaid’s Tale ) The  value  of  life  lies  not  […] Continue reading →

《生命的意義》(四)

[ 置之死地而後生 ] 一般人總是選擇逃避那些自己不想看、不想去思考的東西! 所以在還生存的時候,大部份人不願意知道生命是無常的。 但積極思考的人當然不會安於做一般人, 因為一旦到了危急而又需要作出反應的時候, 我們可能已經再沒有時間和能力去思考了。 One  day  you  will  wake  up  and  there  wont  be any  more  time  to  do  the  things  you  wanted. Do  it  now. ( Paulo Coelho ) Time  is  life.  It  is  irreversible  and  irreplaceble. To  waste  your  time  is  to  waste  your  life, but  to  master  your  […] Continue reading →

《生命的意義》(三)

[ 來自聆聽死亡的啟示 ] How  can  we  find  meanings in  our  lives  that  the inevitable  death  awaiting  us  does  not  destroy? 「我  I 」從出生開始,除了要掙扎生存  survival  之外, 就必須面對至少三個課題: 1.  工作  What  kind  of  work  should  I  choose? 2.  生活  How  should  I  live  my  life? 3.  死亡  How  am  I  going  to  face  my  death? 如果不希望人生差不多是由工作走向死亡, 如果想認真地生活,就必須嘗試去認識「我  I 」。 想完全透徹地認識「我  I 」,除了自我批判之外, 還需要面對「死亡」和思考「死亡」這個課題。 […] Continue reading →

《生命的意義》(二)

「身體  body」是「形而下之器」, 會有成熟、衰老、患上疾病,死亡這四大現象。 「身體  body」並非一部工廠裡的機器, 不能夠連續十二小時工作而不用付出代價, 而且需要補充能量,需要休息和睡眠。 「身體  body」在各式各樣的壓力之下容易生病, 智慧不足者甚至在壓力之下會有自殺的傾向。 除此之外,生命還有「無常」插手其中, 所以會有胎死腹中,會有夭折,會有英年早逝, 會有死於非命,會有死而復活,會有死於安樂。 A  culture  that  denies  death  inevitably becomes  shallow  and  superficial,  concerned only  with  the  external  form  of  things. When  death  is  denied,  life  loses  its  depth. ( Eckhart Tolle, Stillness Speaks, p.106 ) [認識死亡]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前赤壁賦》(蘇軾) 未知生,焉知死?未知死,焉知生? Learn  how  to  live  and  you’ll  […] Continue reading →

《生命的意義》(一)

不少人在青少年成長的階段, 都難以避免會碰上及思考到這幾個課題: 1.  生命有意義嗎? 2.  如果生命有意義的話,我的生命意義是甚麼? 3.  生命的意義和個人的興趣、遺傳、天賦有關嗎? 4.  有沒有別人的經驗和真實的經歷可以給我參考? 於是部份人就會去看傳記,部份人就會參與宗教活動, 部份人就會開始接觸文學、歷史、哲學、宗教等學問, 於是這些喜歡思考的青少年,未來的人生就會變得精彩。 The  purpose  of  life  is  a  life  of  purpose. ( Robert Byrne ) 「愚者闇於成事,智者見於未萌!」《戰國策》 如果應用「我  I」的三元論這個思考和概念架構, 生命的意義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分析 ☆ 「身體  body」的生存、生殖和保護, 包括運動、維持健康、疾病治療、壓力調劑和娛樂嬉戲。 ☆ 「我  ego」對「名、利、權」和物質的追求。 ☆ 「心靈  soul」對「宗教精神」的追求。 其實前二者和生命的意義無關, 因為「身體  body」的一切追求是動物的天賦本能, 而「我  ego」的一切追求則是社會制度的影響和教化, 這兩者的「追求」都是被動的, 並非個人主動去尋找和定義的「追求」! 只有「心靈  soul」的一切追求才屬於意義的範疇。 然而維持「身體  body」的健康非常重要, 因為「身體  body」是「心靈  soul」的載體。 一般人非常重視的「健康」,其實和三者都有關係, […] Continue reading →

《活在當下、互相包容、求同存異》

「活在當下」哲學的教導是,如果有人問我們: 「一生人只有一次,每天亦都只有一次,     所以要隆重其事的,究竟是那一天?」 是出生那一天? 是剛好十八歲成年的那一天? 是結婚的那一天? 是死亡的那一天? 是出殯的那一天? 我們應該答:是每一天! If  you  fulfill  your  obligations  everyday you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the  future. ( Jordan B. Peterson ) 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每一天,就是自得其樂地「活在當下」! 生命冇  take  two,錯過了的每一天亦一樣沒有  take  two, 但至少還有補救的機會, 但願我們能夠從今天開始隆重其事地重視每一天! 珍惜個人眼前的「此時此刻」here  and  now, 及時行樂,開心地活在當下, 好好地過每一天的生活, 並且懂得好好地享受一切經歷過的過程, 就是這個世界的智者。 「活在當下」的道理其實不難明白, 可惜不少人要直到面對死亡之前,才頓悟「活在當下」的意義, 才明白生命中餘下的時間彌足珍貴。 幾千年來,哲學家都是在問這兩個問題: 1.  為何而活? Why 2.  如何活? How 「活在當下」這個課題最困難的地方就是思考「如何活」? […] Continue reading →

《如何活在當下》(三)

[ 個人快樂方式的活在當下 ] 其實還有另一種「活在當下」的哲學, 就是認為應該重視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更加要重視自己多於重視別人。 「最緊要自己開心,一定唔會待薄自己!」 不少勵志人士喜歡替思想戴上樂觀或悲觀的帽子, 寧靜方式的活在當下拒絕這種糊塗的兩分法, 刺激方式的活在當下是最「當下」, 而個人快樂方式的活在當下應該是最「樂觀」! 即使部份擁抱這類思想的人有時也會關心別人, 但要活得開心,就要對整體人類的痛苦視若無睹, 既無需擔憂下一代的痛苦,亦無需擔憂環境惡化的問題, 因為下一代的危機,就讓下一代去承受和解決。 所以在人身自由及環境污染日益惡化的時代, 有唯利是圖和無知者一起堅持「兒孫自有兒孫福」。 人無百歲命,常懷千歲憂! 我們是活在當下、活在今天。 今天不知明天事,無謂諗咁多,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有得食就食,有得睡就睡,有得歎就歎,有得威就威, 跟誰在一起覺得舒服就跟誰在一起。 正所謂人各有志,請大家不要再宣傳大愛。 責任,就讓那些活在明天的人去承擔罷!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     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馬太福音 6:34》 西方人繼承基督教之後,就提出了這個想法: Eat  when  you  are  hungry. Rest  when  you  are  tired. Relax  when  you  are  stressed. Fuck  when  you  are  horny. Kill  when  you  are […] Continue reading →

《如何活在當下》(二)

[ 刺激方式的活在當下 ] 「活在當下」還衍生出另一條「哲學問題」: 如何活的課題! 「活」並不一定是只有「寧靜的方式」, 「活」並不一定只是一般人的「吃喝玩樂」, 因為「玩樂」可以因應個人的天份而去到盡。 所以「玩樂」可以是放縱自己, 可以是隨時隨地尋找困難與刺激, 可以是冒險,同時向死神及高難度挑戰! 所以多采多姿的人類, 除了「寧靜方式的活在當下」之外, 還有「刺激方式的活在當下」, 英文叫做  find  ecstasy  in  life! 如果人未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 或者發覺自己的生命意義就是尋找刺激, 或者意圖逃避生命中的某些課題, 往往就會選擇「刺激方式的活在當下」。 「刺激方式的活在當下」只有一個條件, 一個涉及「將來」的條件, 就是享受眼前的快樂,不會損害將來的快樂! 但凡事都有例外, 喜歡挑戰個人能力的極限的人,從來都不會介意將來, 對部份人來說,具備某一方面的嚴格訓練和才華, 冒險,同時向死神及高難度挑戰, 就是他們生命的意義,甚至生命中全部的意義! 誰有資格說冒險不是「活在當下」? 誰有資格說冒險不是「及時行樂」? 誰有資格說冒險不是「樂觀和積極」? 誰有資格說冒險不屬於「熱愛生命」? 由於「刺激方式的活在當下」往往需要體力和敏捷的反應, 所以比較適合年青人。 唯一可以問的哲學問題就是: 「熱愛生命、冒險和放縱」三者有甚麼分別? 怎麼樣程度的冒險才算是有意義的? 怎麼樣程度的冒險才可以令冒險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Catherine  Destivelle  Climbing  Solo  in  Mali http://www.ukclimbing.com/news/item.php?id=49981 如果要強調活在當下中的「當下」兩個字, 那麼「刺激方式的活在當下」絕對是首選, 因為這種「活在當下」的方式,每一刻都要身心全面投入; 不會、亦不應該回憶過去或者想到未來。 所以選擇「刺激方式的活在當下」, 除了需要天賦,需要認識自己的能力, 需要接受長時間由淺入深的專業刻苦訓練, […] Continue reading →

《如何活在當下》(一)

[ 寧靜方式的活在當下 ] 活在當下,事實上包括了過去、現在和將來: 過去的經驗、現在的感受、對將來的期望。 活在當下,並非沒有堅持,並非沒有責任,並非連人格也放下。 活在當下,其實是用智慧將「過去、現在、將來」融合在一起, 活在當下,只是「消化」了以往所有不良經歷的影響, 並且「踢走」所有關於於「過去、現在和將來」所產生的有害情緒。 因應各人不同的性格,活在當下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方式, 其中一種就是要以過去在波濤洶湧的概念世界中, 通過嚴謹思考所培育出來的智慧及對真理的堅持, 以一顆平靜的心面對 [享受、回應] 當下。 You  can’t  have  rainbow  without  a  little  rain. You  can’t  have  wisdom  without  a  little  pain in  exercising  your  brain  and  self-critique. ( Jason Ling )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若一個人以為批判只是向外,拒絕自我批判, 沒有經歷過內心的交戰、抉擇、取捨, 如何能夠認識自己及管理自己? 如果不能夠認識自己及管理自己, 如何能夠戰勝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 如果不能夠戰勝自己,如何可以達到心境的寧靜? 所以人必須積極思考,明白批判既向外,亦向內, 才能夠達到「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境界。 參考:《認識自己》 《管理自己》 《創造自己》  平靜的心,基於接受一切不能改變的事物,包括死亡; 平靜的心,基於接受生命的無常,包括英年早逝; 平靜的心,能夠好好善用死亡之前的時間; 平靜的心,繼續保持開放的心和嚴謹的思考,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