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中)

[石頭的比喻]

有人說,人應該像一塊石頭,
在生命之河裡被河水不斷地沖刷,
磨去了大大小小的稜角,成為一塊光滑的鵝卵石。

然而有一些石頭,是越磨越美麗,
有一些石頭,是越磨越醜陋,
有一些石頭,磨成了碎石、碎砂。
因為磨不是問題的關鍵,
石頭的內部結構,才是問題的關鍵;
要成為一塊漂亮的鵝卵石,
石頭的質素及如何去磨,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問題是,石頭的內部結構,是絕對不能改變的嗎?
如果從童年開始就用優秀的方法去磨,
可以改變人的質素嗎?可以改變人的心嗎?
難道人不能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嗎?
一生人不夠的話,幾輩子的屢世修行夠不夠?
人人都可以成佛,難道只不過是一句口號?

[玫瑰的比喻]

有人說,人生就好像一枝玫瑰,玫瑰不可能沒有刺,
既有自己的刺,也有別人的刺,
既可以彼此互相刺,也可以互相磨鍊,相得益彰。
有一首法文歌曲,就叫做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請讀者一起欣賞一位視力只餘下一成的女孩子,
唱出這首經典名曲:
Rachael  Leahcar

[旅行的比喻]

有人說,人生是一個毫不輕鬆的艱苦旅程,
就好像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
每一個人都只能夠享受抵達總站前的旅程,
要旅行順利,至少需要八件武器:

1. 一張可靠的地圖,好讓我們不會迷失方向。
    在中國人來說是紫微斗數。
2. 兩大思考能力:森林思維和根源思維。
3. 思考方向:個人的生命意義。
4. 前生帶來、今生繼續追求的智慧。
5. 珍惜光陰,努力建設個人的信仰。
6. 健康的腦袋、體魄和飲食。
7. 適可而止的物質和財富欲望。
8. 當四周朋友的智慧不足時,懂得自己擁抱孤獨。

[修行的比喻]

有人說,人生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心就是建設信仰。
修心之後,不盲目樂觀,不盲目樂觀,而是擁抱「如是觀」,
修心之後,智慧和年齡一起增長,開始學習思考上去蕪存菁,
開始和虛偽劃清界線,和愚蠢人及偽君子劃清界線,
將追求「道/真理」置諸面子和輩份之上,
從此懂得只尊重神聖的「宗教精神」,
不會尊重任何經不起批判的價值觀,
懂得只尊重值得尊重的人,懂得歧視不值得尊重的人。

人生有三大艱苦的事情:創業、思考和做人!
創業要靠天時、地利、人和,簡而言之,就是要靠運氣,
幸好創業並非必要的選擇,我們可以不選。
思考雖然要靠來自遺傳的天賦,但至少不用靠運氣,
可以靠個人的努力及選擇同道中人互相砥礪,
可以從選擇訓練思考的課程和導師方面去著手。
做人則並非選擇,因為做人是被迫要接受的考驗,
研究催眠回溯前生的人甚至指出當今生考驗失敗之後,
下一生人需要再考同樣的課題。
如果想做一個真好人,就要靠前生和今生的修行,
而修行的必要條件就是接受嚴謹的思考訓練,
追求真理,追求智慧,擇善固執,堅持人格,
明白在善循環和中性循環中徘徊是咫尺天涯,天淵之別。
不要懶惰,不要怕辛苦,在屢世追求智慧的路上,
誰人不是曾經滄海?

參考:《生命的意義》(一)

聖經中的「心」是指心靈,是人類屬靈生命的根源。
且讓我們汲取一下聖經的智慧: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 4:23》
而所謂保守自己的心,
就是堅持行走在追求智慧和真理的道路之上,永不偏離。

耶穌對他們說:
你們也是這樣不明白麼?
豈不曉得凡從外面進入的,不能污穢人,
因為不是入他的心,乃是入他的肚腹,又落到茅廁裡。
這是說,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
又說:「從人裡面出來的,那才能污穢人,因為從裡面,
就是從人心裡發出惡念、苟合、偷盜、兇殺、姦淫、
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
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
《馬可福音 7:18-23》

對從事命理學研究的人來說:
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面;
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
三寸之鼻,不如一點之心。
換言之,心就是業力、命運和屢世人生的主宰!

[立志,毋忘初衷]

如果我們同意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那麼如何立志,為何要「毋忘初衷」,
及如何應付逆境,就變成很重要的學問。

Adversity  is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 Jason Ling )

「立志」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立志」之後,
就好像有了一個指南針,能夠給予我們人生一個「方向」。

「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
    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教條示龍場諸生》(王守仁)

人一旦立了志,就會產生和志向有關之「思考」,
所以「立志」的方向是好,是好壞參半,抑或是壞,
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課題。
好的志向就會產生好的思想,繼而產生好的行動,
壞的志向就會產生壞的思想,繼而產生壞的行動,
不立志,隨波逐流,就會產生隨波逐流的行動,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一談到「立志」,我們當然應該繼續追問:
「志究竟是甚麼?有多少不同的種類?」

華夏文化對「志」的要求,一向頗高,
但又不肯清清楚楚地說明:
1.「立志」其實要從整個人生去判斷,
2.「立志」其實是偉人、智者、
或者那些決心行走在心靈道路上的人所做的事。
華夏文化對立大志的人會這樣去鼓勵: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
如果只有遵循儒家的教導才算是「立志」,
如果只有做聖賢才算是「立志」,
那麼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立志」,
只能夠屬於少數人,和一般平民有甚麼關係?
有多少人的立志和初衷是追求「道和真理」?
有多少人的立志和初衷是追求「真、誠、愛和智慧」?
有多少基督徒的立志和初衷是背負十字架?

那麼「立志」是否值得推崇?「毋忘初衷」是否值得尊重?
如果青少年一早立志隨波逐流,跟隨群眾的方向,
那麼他算不算是「立志」?
如果青少年一早立志愛動物但不愛人,
那麼他算不算是「立志」?
如果青少年一早立志及時行樂、活在當下,
那麼他算不算是「立志」?
如果青少年一早立志做「識時務」的俊傑,
那麼他算不算是「立志」?
如果青少年一早立志做「奴才」,做擇木而棲的良禽,
那麼他算不算是「立志」?
如果青少年一早立志做貪官,口裡說服務香港,
但又拒絕解釋口中的香港代表甚麼,
那麼他算不算是「立志」?
如果青少年一早立志為政棍隱惡揚善,
那麼他算不算是「立志」?
古代那些自宮入朝廷做太監,最後當上權傾朝野的宦官,
算不算是自小「胸懷大志」?

Nothing  is  so  contagious  as  example;
and  we  never  do  any  great  good  or  evil
which  does  not  produce  its  like.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如果青少年出身家境貧困,一早立志不惜任何代價,
甚至出賣人格及良知,為虎作倀,或者助紂為虐,
都要追求屬世的成功,屬世的名利權,
以下列的金句作為座右銘: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矢志說謊面不改容,崇拜厚黑犧牲朋友」,
瘋語中抱緊害人的自由」,
養天地歪氣,法古今賤人」,
加入黑社會或者灰社會,奉行團隊精神」,
何嘗不是「立志」?何嘗不是「毋忘初衷」?

毛澤東何嘗不是「毋忘初衷」?
希特勒何嘗不是「毋忘初衷」?
騎虎難下的政客何嘗不是「毋忘初衷」?
馬屎坑裡的政棍何嘗不是「毋忘初衷」?
難道我們一向不是欣賞「有志者事竟成」嗎?
難道我們一向不是欣賞有意志和毅力,
在社會上努力奮鬥的人嗎?
由於「毋忘初衷」是一個常用的四字詞,
所以很值得研究,而且必須釐清箇中概念。
筆者嘗試用「根源思維」來分析這個四字詞的涵義。

初衷是甚麼?
普世價值可以成為初衷嗎?
如果自私和虛偽是普世價值,它們可以是初衷嗎?
初衷可以源於別人艷羨的眼光嗎?
初衷可以源於父母或師長的期望嗎?
初衷可以源於「名、利、權」的誘惑嗎?
初衷可以源於個人的野心嗎?
初是指何時的初?中途改變之後的新初算是初嗎?
毋忘初衷又如何?
     有何薪火相傳的方法?有何接下來的積極行動?
毋忘初衷可否只是用作宣傳的口號?
所有的「初衷」和「毋忘」可以拒絕批判嗎?
凡是牽涉到初衷與社會文化和制度有關的課題,
     可以拒絕尋根究柢,選擇性地回應嗎?

換言之,「立志」和「毋忘初衷」其實是頗為複雜的概念,
它們不一定是褒義詞。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