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一)

[謙卑]

謙虛和謙卑是兩個並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歷代以來的大思想家和科學家,都是在真理面前謙卑的人,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無知。

莊子甚至因此而感慨說: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逐無涯,殆已!」
所以有哲者說:

True  wisdom  is  to  know  what  is  best  worth  knowing,
and  to  do  what  is  best  worth  doing.
( Edward Porter Humphrey )

知識世界的大科學家,例如 牛頓 Isaac Newton
晚年談到他自己一生的工作時說:

I  do  not  know  what  I  may  appear  to  the  world;
but  to  myself  I  seem  to  have  been  only  like  a  boy
playing  on  the  seashore,  and  diverting  myself
in  now  and  then  finding  a  smoother  pebble  or  
a  prettier  shell  than  ordinary,  whilst  the  great
ocean  of  truth  lay  all  undiscovered  before  me.
( Isaac Newton, From Brewster, Memoirs of Newton, 1855 )

意譯如下: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將會如何看我,但在我自己看來,
    我只不過像一個在海濱玩耍嬉戲的小男孩,
    以找尋卵石和貝殼作為消遣,
    偶然間發現了一顆比較圓滑的卵石,
    或者一顆特別漂亮的貝殼,就覺得很愉快,
    而對於伸展在我面前、浩瀚無垠、尚待發掘的知識巨海,
    則依然一無所知。」

大科學家就是用這樣一個簡單的譬喻,表達出他的謙卑。
科學家的謙卑,是面對大自然界的謙卑,
面對自然界無窮奧秘的謙卑。

What  I  see  in  nature  is  a  magnificent  structure
that  we  can  comprehend  only  very  imperfectly,
and  that  must  fill  a  thinking  person  with  a
feeling  of  humility.
( Albert Einstein, 1954-1955 )

那些在思考上半途而廢的人,或者在工作上有少許成功的人,
往往不容易懂得甚麼是謙卑。
反而越是喜歡深思的人,就越容易謙卑,
因為不論是向內自我批判還是向外發掘真理,
不論是向最細微的原子之內還是面對無邊無際的太空,
大自然的奧秘都是無窮無盡的,
學海無涯,本來就已經足夠令人謙卑。

Fullness  of  knowledge  always  means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pths  of  our  ignorance;  and
that  is  always  conducive  to  humility  and  reverence.
( Robert Millikan )

The  only  wisdom  we  can  hope  to  acquire  is
the  wisdom  of  humility :  humility  is  endless.
( T.S. Eliot )

Humility  is  the  best  evidence  of  sanity.
(Stuart Wilde)

然而具備豐富知識的人未必謙卑,
因為謙卑來自心靈,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智慧。
不少十分聰明,但只喜歡知識,不重視智慧,
只喜歡學位,不重視追求真理,討厭自我批判的人,
無論是對人還是對自然界,往往不懂得甚麼是謙虛,
更加不容易懂得甚麼是謙卑。
他們傾向於認為自然界是人類的奴隸,
而一般人的智力亦比不上他,
驕傲往往在有意無意之間,或者不自覺地就會流露出來。

用一個禪宗的說法來描述,
當我們認為謙虛就是謙虛,
謙虛的人不會驕傲,驕傲的人不會謙虛,
就是這樣,沒有甚麼特別的時候,
這是「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的境界。

最值得思考的是:
有一些在思考上半途而廢的人認為,
科學家和愛智者對「無知」的討厭,是一種「驕傲」,
因為暴露愚昧人的「無知」就是不仁慈的行為,
而且一般人都認為面子和輩份都比真理更重要!
對自然界的謙卑和對無知的討厭,本來就是一個銅幣的兩面;

真理,到底是十分明顯的還是極為隱蔽的,不妨批判批判。

換言之,當我們發現謙虛和驕傲還需要「慎思和明辨」,
擁抱虛偽的謙虛和驕傲並非如此黑白分明的時候,
當我們開始明白《論語》中孔子所說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時候,
我們就開始進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

在思考能力參差不齊,偏才自以為是通才,
知識份子和精英的定義曖昧,意識形態混亂的時代,
扮謙虛、仁慈、道貌岸然,利用身分混水摸魚者,大有人在。
只有願意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願意鍥而不捨地思考的人,才會明白
☆  謙虛往往屬於「  ego」的範疇,
只不過是一種處世的謀略,
所以這類人一定考慮面子和輩份,
一定接受「虛偽是普世價值」,願意因此而扭曲真理,
當問題一旦牽涉到個人或者小團體的利益,
這類人就會容忍自己思考混淆不清,接受語言偽術,
包容曖昧的詞彙和概念,並且拒絕釐清個人複雜的動機,
他們覺得愚夫愚婦受騙完全是咎由自取。
  謙卑屬於「心靈  soul」的範疇,
重視「真和誠」,重視「愛和智慧手牽手」,
一定唔會「唔識扮識、唔知扮知」,
拒絕包容曖昧的詞彙和概念。

謙卑究竟是甚麼?
簡而言之,就是孔子《論語。為政》中所說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前任美國國防部長 Donald Rumsfeld 曾經這樣說:

There  are  known  knowns.
These  are  things  we  know  that  we  know.
There  are  known  unknowns.
That  is  to  say,  there  are  things
that  we  know  we  don’t  know.
But  there  are  also  unknown  unknowns.
There  are  things  we  don’t  know  we don’t  know.
( Donald Rumsfeld )

有些東西我們知道我們知道;
有些東西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
有些東西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不知道。
而對於這種我們無知狀況,我們有時候也不知道。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