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是甚麼?》(八)

[對話、談判、解決矛盾]

我們常常聽見有人說:「對話才可以解決矛盾!」
這個說法的犯上了定義不清的問題,
因為雙方對「對話」這個詞彙可能有不同的定義!

其實對話一定要看目的,一定要看
  甚麼人和甚麼人對話。
  雙方是否站在平等的位置。
  想解決的是甚麼矛盾?
  究竟是討價還價?還是找出問題的根本癥結?
  是否需要考慮「背後的實力,包括金錢和時間」。

如果情況理想的話,
雙方都有良好的動機和目的,雙方都重視理性。
對話,可以是解決矛盾的第一步。

有時雙方都有良好的動機和目的,亦重視理性,
但某一方往往會由於面子問題,
或者由於對自己的認知和經驗過於自負和自信,
故意聽不到另一方的說話,
尤其是當另一方指出某一方思想上內部矛盾,
而某一方立即意會但又要維護自己的面子時,
這種情況常常都會出現。
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公正的裁判作為中間人去協調!

Honest   conversations   are   rare.

本來如果一個社會有一個批判平台」:
一個公開,有台上裁判、台下評判及接受公開批判的平台,
不少問題其實都可以完滿地解決,
不會出現各有各講,最後拉倒的情況。
破壞社會和諧的,是不公平、不合理,偷天換日的手法,
所以社會上的和諧,
必須由一個嚴肅、嚴謹、唇槍舌劍的「批判平台」來保障。
簡而言之,沒有裁判,就不容易出現「公平的對話」!
由於絕大部份社會都沒有這樣一個平台,
所以才會出現需要低層次「對話」的現象,
而「對話」的目的,往往不在於解決問題的根本癥結,
只在於找一個雙方都接受的下台階。

If  there  is  no  struggle  there  is  no  progress.
Those  who  profess  to  favor  freedom,
and  yet  deprecate  agitation,  are  men
who  want  crops  without  plowing  up  the  ground.
They  want  rain  without  thunder  and  lightning.
They  want  the  ocean  without  the  awful  roar
of  its  many  waters.
( Frederick  Douglass, West India Emancipation Speech,
August 4, 1857 )

對話往往是「討價還價」這個詞彙漂亮得體的說法。
正確的詞彙,應該是「談判」。
我們之所以知道這是「談判」是因為
  沒有人說這是一場辯論。
☆  談的是條件,不是對錯,並非是非曲直。
☆  雙方都會說:
希望雙方能夠磋商,
希望對方「更趨務實和理性」,
或者「一人讓一步」。
☆  談判破裂會出現抗爭,例如罷工。

所以當弱智人仕答這條選擇題時:
(a) 對話、(b) 討價還價、(c) 談判、(d) 晒馬
能夠促進社會良性互動,有利香港取得進一步民主。
他不會選擇「談判」這個詞彙,
他一定會選擇「對話」這個詞彙。

對話,有時根本沒有可能解決矛盾,
因為有時對話的目的,
就是意圖讓是非黑白分明的事情留下討價還價餘地。
我們可以問一問小學生:
孫中山有沒有可能用對話來和清朝解決矛盾?
我們再可以問一問中學生:
如果孫中山和清朝對話之後,
清朝發言人說孫中山「破壞務實和理性」,
這句說話又會是甚麼意思?

[聆聽心靈的呼喚]

《心靈》(二)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