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獎金吸引,而筆者亦是培正中學畢業生,
但再三考慮之下,筆者決定放棄這篇參選的文章。
[社會未來的棟樑]
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是文明進步的希望,
所以老師、主任、校長和校監的人格非常重要,
因為他們的身教就成為青少年的榜樣。
教育工作者都明白潛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的力量鉅大,
會在日積月累之下積重難返,所以絕對不能夠忽視!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是靠堅持人格。
說起人格,最基礎的要求就是真和誠,
所以不能夠埋沒良心,說謊,意圖欺騙,甚至擁抱虛偽,
不能夠左手擁抱神,右腳和魔鬼跳舞,
在神那裡有 connection,在魔鬼那裡也有 connection,
讓神和魔鬼在自己的心中和平共存,
認為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It is hard to believe that a man is
telling the truth when you know that
you would lie if you were in his place.
( H. L. Mencken )
其次,如果不訓練學生們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不訓練他們嚴謹的思考能力,
他們就難以獨立思考,在思想上就會隨波逐流。
The supreme vice is shallowness.
( Oscar Wilde )
Honest disagreement is often a good sign of progress.
( Mohandas Gandhi )
The surest way to corrupt a youth is to
instruct him to hold in higher esteem those
who think alike than those who think differently.
( Friedrich Nietzsche )
無論是從個人抑或教育的角度來看,
未雨綢繆和早作準備的功夫都是重要的。
The best preparation for tomorrow
is doing your best today.
( H. Jackson Brown, Jr. )
[真和誠]
很多人口裡讚譽真和誠,
但是心裡卻鄙視或者恐懼真和誠,
覺得真和誠不切實際,沒有實用價值,
但人格中的真和誠,從來都不是細微的事。
「事之大者,無不起於細微。
今以小事為不必言,至於大事又不敢言,
是無時可言也。」(南宋。胡安國)
It is the mark of great people
to treat trifles as trifles and
important matters as important.
( Doris Lessing )
所謂真和誠,就是起碼不能夠說謊,不能夠做騎牆派,
即使說出道理之後令掌權者不高興,懷恨在心。
If you want to make someone hate you,
explain to them, logically and politely,
why they are wrong.
( J. Baylock )
[愛和智慧]
我們對教育工作者進一步的要求,
就是希望他們追求愛和智慧。
我們只能夠要求老師和主任具備真和誠,
但作為校長和校監,
除了真和誠之外,還應該具備愛和智慧。
如果欠缺了愛這個重要的基礎,
信和望只不過是銀紙上談兵,有甚麼價值?
Wisdom attracts wisdom;
hypocrisy elicits hypocrisy;
mediocrity begets mediocrity.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
和愚味人作伴的,必受虧損。」《箴言 13:20》
智慧和愚味就是兩個主人,神和魔鬼也是兩個主人:
「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
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路加福音 16:13》
[至善至正]
whatever is true, whatever is noble,
whatever is right, whatever is pure,
whatever is lovely, whatever is admirable
—if anything is excellent or praiseworthy—
think about such things.
( Philippians 4:8 )
培正中學的校訓是「至善至正」,
所以一定是拒絕平庸,追求「真、誠、愛和智慧」。
如果培正中學「金玉其外」,但卻有|敗絮其中」,
蕭規曹隨,安於平庸的校長或者校監,
當然不可能達到「至善至正」的目標,
而且會從「培正培正何光榮」變成「培正培正何醜陋」,
大權一握之後就擁抱虛偽,反理性,拒絕批判,
如何對得起「教育生涯慘淡營」的創校先賢?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
《耶利米書 17:9》
It is possible for one never to transgress
a single law and still be a bastard.
( Hermann Hesse )
所以人可以表面上看來是一個和藹可親的大好人,
道貌岸然的君子,擁有不知名學校的博士學位,
直至我們挑戰他們的理性,他們的醜態才會現形,
直至避無可避的關鍵時刻,他們的真面目才會暴露。
於是我們立即覺得震驚:
我們並沒有要求他們具備愛和智慧,
為何他們竟然沒有真和誠?為何他們喜歡欺騙學生?
要欺騙人,首先要歪曲道德,然後欺騙/說服自己。
The most common lie is that which
one lies to himself; lying to others
is relatively an exception.
( Friedrich Nietzsche )
We are so accustomed to disguise
ourselves to others that in the end
we become disguised to ourselves.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Above all, don’t lie to yourself.
The man who lies to himself and listens
to his own lie comes to a point that
he cannot distinguish the truth within him,
or around him, and so loses all respect
for himself and for others.
And having no respect he ceases to love.
( Fyodor Dostoevsky )
A lie can travel half way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he truth is putting on its shoes.
( Mark Twain )
如果除了考試之外,不誠實成為了一種風氣,可以影響深遠。
The more people rationalize cheating,
the more it becomes a culture of dishonesty.
And that can become a vicious, downward cycle.
Because suddenly, if everyone else is cheating,
you feel a need to cheat, too.
( Stephen Covey )
權力除了令人腐化,也往往教人傲慢。
道貌岸然的君子一旦掌權,就會擁抱虛偽,甚至貪污,
製造冠冕堂皇的語言偽術,不但褻瀆神明,而且為禍人間。
且看西方思想家如何說:
To be content with little is hard;
to be content with much, impossible.
( Marie von Ebner-Eschenbach )
Poverty of goods is easily cured;
poverty of soul, impossible.
( Michel de Montaigne )
Ambition is not a vice of little people.
( Michel de Montaigne )
Privilege is the greatest enemy of right.
( Marie von Ebner-Eschenbach )
All things are subject to interpretation
whichever interpretation prevails at a given time
is a function of power and not truth.
( Friedrich Nietzsche )
Truth does not do so much good in the world
as the appearance of it does evil.
( Duc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把尺,很對!
只不過有一些人心裡的尺是一把可以扭曲的蛇尺。
No vice exists which does not pretend
to be more or less like some virtue
and which does not take advantage of
this assumed resemblance.
( La Bruyere, Characters, 1688 )
[生命教育]
筆者在培正中學讀書的年代和其後教書的三年,
還未有「生命教育」這一科,
所有和這一科有關,零零星星、沒有組織的學問,
來自中文、英文、歷史和聖經這四科。
生命教育和追求智慧息息相關,因為它們是同一回事,
而追求智慧和宗教修行亦是同一回事,只是詞彙不同而已。
由於人心詭詐,屬世的宗教常常會擁抱虛偽,
有喜歡教條的教會領導人,就會有教條式的「宗教」,
有喜歡權力的教會領導人,就會有愛權力的「宗教」,
有喜歡政治的教會領導人就會有依附政治的「宗教」,
有口裡尊敬思考,但討厭批判,不介意邏輯矛盾的人,
就會有虛偽的「宗教」。
就會有自以為有天堂入場券及勤練縮骨術的人,
等在窄門之前表演穿越窄門上天堂的縮骨術功夫。
培正中學是基督教中學,自然擺不脫人心的詭詐抱虛偽,
除非校長和校監選擇由屬靈的人選出來,
並且他們的行為得到校友中有識之士的監管。
生命教育一定會討論「道路、真理、生命」三大概念,
一定會討論「真、誠、愛和智慧」四大概念,
因為它們就是做正人君子淑女的基礎,是本不是末,
領導人不應該本末倒置,忘記了甚麼是本、甚麼是末!
A perfection of means, and confusion of aims,
seems to be our main problem.
( Albert Einstein )
Men are born ignorant, not stupid.
They are made stupid by education.
( Bertrand Russell )
I believe that every person, male and female,
needs to be in a protective mode at all times
of alertness to potential danger. The world is
full of potential attacks, potential disasters.
( Camille Paglia )
生命教育中的「道路、真理、生命」和「真、誠、愛和智慧」,
對教育衍生出的要求是:學生們需要具備:
1. 起碼的思考能力。
2. 一些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基礎。
3. 覺醒,回歸心靈,接受真和誠,拒絕虛偽。
4. 回歸心靈之後保守自己的心。
5. 對真理謙卑,鍥而不捨地追求智慧。
6. 將真理置諸面子、名氣和輩份之上。
7. 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8. 向外批判和向內自我批判的能力。
9. 照顧身體健康,起居飲食的能力。
換言之,生命教育就是「智、仁、勇」合而為一的教育。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 4:23》
「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約翰福音 4:24》
「你們務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
要作大丈夫,要剛強。
凡你們所做的都要憑愛心而做。」
《哥林多前書 16:13-14》
The most fundamental aggression to ourselves,
the most fundamental harm we can do to ourselves,
is to remain ignorant by not having the courage and
the respect to look at ourselves honestly and gently.
( Pema Chodron )
上樑不正下樑歪;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
人以類聚,欠缺真和誠,愛和智慧的校長和校監,
自然會吸引同類的老師和主任,
以奉承和諂媚校長和校監為做人的目標,
將人格和教學置諸度外,敷衍了事,
不但對青少年作出了一個惡劣的榜樣,
而且令培正中學的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me 蒙羞。
除此之外,這個課程究竟是「卓越學生」領導才能培育課程,
還是卓越「學生領導才能」培育課程?
[清理門戶]
事由人做,凡對事情作出理性的批判,就一定牽涉到人的批判!
所謂「對事不對人」一向是蠱惑者採用的說法,
因為事情失敗的惡果必須有人負上責任。
大家覺得下面聖經裡這兩句說話是咄咄逼人嗎?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馬太福音 7:18-20》
「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
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哥林多前書 5:13》
Nothing is hidden so much that
it wouldn’t be revealed through its fruit.
( Paracelsus )
如果說教育事業有如一棵樹的話,
必然栽種在肥沃的土壤裡,在乾淨的溪水旁,
絕對不能容納污水,所以一定要把那些惡人趕出去。
猶太人傳統的智慧指出:
「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變污濁,
一杯污水卻不會因一滴清水的存在而變清澈。」
我們亦絕對不會忘記非洲土著的傳統智慧:
When there is no enemy within,
the enemies outside cannot hurt you.
( African proverb )
任何機構裡出現內在的敵人,一定是機構滅亡的先兆。
任何團體包庇沒有真和誠,愛和智慧的校監,
除了是侮辱神之外,亦是侮辱所有培正的校友!
未來的二三十年,我們將步入人工智能電腦和機械人的時代,
培正中學需要有遠見的校長和校監來領導,未雨綢繆,
早作全盤的計畫,聘請合資格的老師和主任,
並且必須徹底改革和修訂課程,去蕪存菁,
不能再讓敷衍了事、蕭規曹隨的人掌握學校的管治權,
叫學生們向著標桿直跑,卻帶領他們向著錯的方向走。
如果校長和校監意圖單靠吃老本,不介意死於安樂,
這種意識形態將會令培正中學被時代淘汰,
於是培正校歌的歌詞變成了:
「培正培正曾光榮,如今再度慘淡營,
敷衍了事其素志,錯軌道兮樹無聲。
萬千氣象中沉淪,群才轉讀其他校,
放棄培正真聰明,永為最後之選擇,永為最後之選擇。」
Nothing ever goes away until
it teaches us what we need to know.
( Pema Chodron )
Hell is Truth Seen Too Late.
( Thomas Hobbes )
People make the difference.
If you have excellent people working for you,
it makes your job so much easier.
Recruit intelligent, dedicated, creative personnel,
and the business will respond…
if you let these people do their jobs.
( John Amerman, Chairman and CEO, Mattel Toys )
Zeynep Tufekci
Machine intelligence makes human morals more importa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SmmlridUM
[一個藉口]
在全球這個最大的環境之下,各國政府狂印鈔票,
美其名曰「量化寬鬆」,實際上是豪奪,
雖然是合法的強盜行為,但接踵而來就是通貨膨脹,
就是貧富懸殊,就是詐騙大部份市民的金錢。
有人說:如今香港在管治方面每況愈下,
不斷向下尋底,進入威權時代,以長宮的意志為依歸,
不需要再考慮以德服人或者以理服人。
凡擁有權力者就可以為所欲為,既可以說謊,
又可以變相貪污,可以僭建,可以無恥,可以以權謀私。
有了槍桿子在背後撐腰,就能夠「曲則全,枉則直」,
權力大者可以住宅僭建,去醫院可以打尖,不用排隊,
權力小者可以講粗口,可以高呼「殺無赦」,
而不論權力大小,美其名曰市民公僕,
其實是巧取納稅人的金錢,再美其名曰薪酬。
群眾是盲目的,環境不會為他們而改變,
扭曲的社會就會出現扭曲的價值觀。
1. 普通話遲早獨領風騷,作為香港人母語的粵語,
會追隨強國的意志,模仿廣東省那般,逐步逐步地消滅粵語。
2. 傳媒被收購後,慢慢變為轉述一言堂的說法。
3. 不少有為青年選擇做樓奴,對政治噤若寒蟬。
Reality under a corrupt government
never stops to ruin your lives.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香港教育為何還要螳臂擋車?
為何不隨波逐流,讓政府用樓宇操控八百萬人的經濟自由?
在威權管治下,為何教育可以獨善其身,不徹底改革課程,
以炒賣、競爭、弱肉強食和埋對了堆,爭權奪利為中心思想?
將責任推卸給大環境,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藉口,
但隨之而起的問題就是「那麼,教育的目的是甚麼?」
是洗腦嗎?是跟隨大隊隨波逐流嗎?是訓練獨立思考能力嗎?
是訓練學生做一隻不用思考的勤奮螞蟻或者蜜蜂嗎?
[扯平的思維]
有人喜歡引用聖經中的金句叫人不要批評他們。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
『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
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馬太福音 7:3-5》《路加福音 6:41-42》
換言之,就是要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
然後採用「不需要論斷的方法」,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然而甚麼是「不需要論斷的方法」呢?
可否讓自己眼中的樑木和弟兄眼中的刺互相原諒,
互相包容,和平共存呢?
這就牽涉到民智平庸的社會裡奉行的一種「扯平」的思維。
這種種「扯平」的思維,美其名曰原諒、曰包容、曰寬厚。
所謂「扯平」的思維,或者「扯平」的辯論法,
就是用一件自己或別人做對了的事,
來「扯平」一件自己或別人做錯了的事;
或者用一件別人做錯了的事來「扯平」一件自己做錯了的事;
當「天下烏鴉一樣黑」的時候,
總會有愚蠢的烏鴉認為只要指出別人是烏鴉,
就可以「扯平」自己也是心黑烏鴉的事實。
所以有人說政府如此腐敗,學校裡的腐敗,小巫而已,
算不上甚麼大事,為何不大事化小事,隻眼開隻眼閉?
在情緒和心理方面,「扯平」的思維也許有安撫的價值,
但在說理方面就不堪一擊。
If there is something to pardon in everything,
there is also something to condemn.
( Friedrich Nietzsche )
俗語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但是收之桑榆真的能夠抵消失之東隅嗎?
這裡亦牽涉到歷史上「功過判斷」的哲學課題,
功過是否能夠相抵?如何判斷?
他救過一百個人,那麼他是否可以殺一百個人?
他救過一百個女人,那麼他是否可以強姦一個女人?
他在某一件上曾經為民請命,
那麼他是否可以在另一件事之上出賣市民?
聖經裡提及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就是一種扯平思維!
俗語說「黑狗得食,白狗當災」,
但往往得者和失者並非同一批人,難以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