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智慧較低的人提出「批判必須有建設性」,
但又不闡明如何定義「有建設性」,
揣摩他們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就好像是要求愛因斯坦去做工程師,
要求霍金不要只是得把口,
要求楊振寧和李政道去實驗室動手證明他們的理論。
這些人不容易明白立法和司法是兩回事,
就好像基礎科學研究、證明和應用往往是三回事一樣。
「批判」從來都不需要「建設」,
其實只要「批判」能夠「破壞」錯誤的思想和行為,
就已經足夠成為一個有「建設性」的批判。
沒有嚴謹的「批判」,沒有對愚昧的「破壞」,
怎可能產生有建設性的提議?
If there is something to pardon in everything,
there is also something to condemn.
( Friedrich Nietzsche )
討厭批判的人說:
你批評我的蔬菜濫用農藥,為甚麼你自己不去種?
你批評我將救天災的錢一半放進了自己的口袋裡,
為甚麼你自己不親自去救災?
小六學生批評我教書教得不好,那麼讓他來教教看!
你說這齣電影不好看,那麼你來拍一齣給我看罷!
你說我煮的東西不好吃,那麼下次你來煮罷!
說一個笑話,不知會否發生,
目的是表達一部份人思考的方式:
一位法官對因為批評巴士服務不佳而被告上法庭的市民訓誡說:
「剛才一位女士說那部飛機不好坐,飛行時不夠穩,又多噪音,
但她又提不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意見,於是被飛機製造廠控告,
已經被罰款一千元!
你說,你對巴士服務有甚麼有建設性的意見?」
市民回答說:「這幾位巴士司機X、Y和Z脾氣暴躁,駕駛技術又差。」
法官問:「那麼你懂不懂得駕駛?有沒有車牌?」
市民回答說:「我不懂駕駛,也沒有車牌。」
法官點點頭,冷笑了一聲,然後繼續說:
「巴士公司委託的律師查出你也脾氣暴躁,曾經在街上因小事打架。
為甚麼你只是看到別人眼裡的刺,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樑木?
罰款三百元,退庭!」
最幽默的情況是提出「批判必須有建設性」的人,
不但不喜歡批判,甚至喜歡控制資訊的發放。
The control of information is something
the elite always does,
particularly in a despotic for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knowledge, is power.
If you can control information, you can control people.
( Tom Clancy )
然而「批判必須有建設性」亦不全錯,
因為真正徹底和有建設性的批判,
需要依賴一個公開、有裁判及評判的「批判平台」。
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批判平台」的話,
一旦有野心家參與批判,
辯論中的道理和證據就會越來越少,
於是批判就容易慢慢貶值成為批評,
甚至被掌權者假借批判之名進行惡名昭彰的批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