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五)

筆者認為《將進酒》末段的五句詩中比較費解的一句,
就是「主人何為言少錢?
上句剛說完陳王曹植願意花十千錢買一斗昂貴的美酒,
而且當然不止買一斗,
為何下句接著就提到錢的問題?

好像李白這樣的天才,只會誇張,
但絕對不可能犯上嚴重的語病,
這裡的錢,當然不是指財富,而是單指現金  cash
少錢,當然買不起美酒,
要合乎邏輯,這一句的意思就是:

做得主人請客飲酒,千萬不要說錢不夠,
 [更加不能買低檔的酒] ,一定要買美酒和客人共醉。
 [如果錢不夠買美酒的話,就立即拿家中值錢的東西去換!]

所以詩人接著就說: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這樣的解釋才符合詩人及全詩豪放不羈的氣魄。
括號裡的字句由筆者揣摩後補足給讀者參考,
既然有了最後的那句,詩人當然不需要再明言了。
It  is  understood

詩尾的「萬古愁」,應該就是指古來聖賢的寂寞,
往往有才華而不能發揮所長,為世所用。
這是「懷才不遇,壯志難伸」之愁!
既然稱為萬古,「萬古愁」當然亦有可能包括
「人生苦短,韶華不為少年留」之愁,
以回應首段「高堂明鏡悲白髮」中的悲!
詩人並沒有明言甚麼是他心目中的「萬古愁」。
而對某些讀者來說,
「萬古愁」也許更包括「千金散盡不復來」之愁!

也許由於性格使然,詩人不能澹泊名利,
和同樣好酒的陶淵明一樣,歸園田居,
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就只能夠借酒消愁,用美酒來消那萬古之愁。

西方人認為
Alcoholism  is  an  addictive  disease  that  seems
always  to  cause  more  unhappiness  than  it  cures.

根據《舊唐書‧李白傳》的記載,
詩人是「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但正如李白自己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一詩中所說: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詩人明白借酒消愁只不過是暫時逃避的方法,
雖說有摯友一起共醉,互訢衷曲,效果顯然好得多,
但亦非長治久安的消愁之法,
所以《將進酒》也許只不過是詩人「為賦新詩強讚酒」的即興之作,
暢快地發洩一下當時的情緒而已。
然而到底是酒重要還是「弄扁舟」重要,李白欠了我們一個答案。

至於這位頭腦其實十分清醒的詩仙,
豪放不羈的背後是否還需要養家?
酒和家的先後重要次序如何?其實可以考據。
考據的結果可能會影響到詩仙的形象,
但絕對不會影響我們對這首詩的評價。

重視邏輯思維的人當然應該考據一下
李白在不窮困的時候會否飲一般的酒或甚至劣酒,
但為了維護詩仙的形象,這個課題就讓後人去探究罷!
探究完之後,如果能夠改變「主人何為言少錢?」的解釋,
亦是美事,
但當然不可能改變我們對這首詩的欣賞!

後人讀李白的《將進酒》時,情緒的跌宕起伏,宜恰如其詩,
讀後過度情緒化的,往往是本身容易情緒化的讀者,
墮入了詩人寫作時潛意識上埋下的心理圈套。
一位有政治抱負的天才詩人,
性格不可能和南唐李後主相比對,
只可能在寫作時顯現那片刻的情緒放縱和浪漫,
情緒過後,酒後的真言吐過後,也許情緒立即回復正常,
明朝就已經去「散髮弄扁舟」了。
當李白去弄扁舟的時候,我們是否還浸淫在情緒之中?

有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
韓信受了胯下之辱之後,必然憤慨,而且一生憤慨,
所以李白一生仕途多挫折,必然憤慨,而且一生憤慨。
他們一方面說李白是文學界的天才,
另一方面又認定天才沒有可能 EQ AQ 這樣高,
鄙薄天才在人生路途上所學習到的智慧,
這樣的文學評論態度,需要有足夠的事實去支持,
否則會教錯了我們的中學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