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六四》(下)

108《又到六四》(下) 愛和智慧手牽手

不少香港知名教授和資深新聞工作者,
學識豐富,可惜思考能力攀不上二流水平。
如果是教育工作者和真知識份子,
當然期望百分之十的優秀青少年,
經過嚴謹的批判思維訓練之後,青出於藍,
隨時可以取代知名教授和資深新聞工作者。
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有希望,
這些青少年才可以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樑!
如果教育工作者和真知識份子抱著高高在上的心態,
不願意做青少年的踏腳石,文
明如何可以進步?

[悼念南京大屠殺,好嗎?]

據說時間可以治療一切,
時間可以讓我們對往事忘記得一乾二淨,
只有真實的紀錄才可以保存真相。
雖然六四係香港歷史一部分,
新一代年輕人與六四愈走愈遠,難以逆轉,
由近及遠的心態究竟是合理還是不合理?
儒家的「由親及疏」思想究竟是合理還是不合理?

除了悼念逝去的摯愛親友之外,
我們會悼念六至十代前的先人嗎?
我們還應該悼念些甚麼?悼念的意義是甚麼?
如何判斷自己應該悼念些甚麼?
可否要求別人也悼念自己認為重要的歷史大事?
香港不少人喜歡悼念其他地方,其他國家的歷史大事,
對香港本身的切身問題毫不關心,合理嗎?
或者說在甚麼情況/條件之下才可以合理?

有人認為悼念歷史上的屠殺事件,並不是要向誰交代,
而是向自己的良心交代。
雖然可靠的歷史永遠不會忘記,然而人可以故意遺忘,
可以選擇牢記和悼念某些信史,故意遺忘另一些信史!
很多讀過書,未接受過嚴謹思考訓練,
但喜歡讓情緒主宰理性的香港人,尤其不喜歡批判,
所以凡是和自己看法不同的都視為居心叵測之徒。

一個人的良心有多強,可以追溯到歷史上甚麼時代,
的確因人而異,但一個必須接受自我批判的課題就是:

我們是否應該
悼念1895-1945臺灣的日治時期,
悼念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難者,
紀念1919-05-04五四運動,
悼念1937-1938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
悼念1937-1941抗日戰爭中被共產黨殘害的國民黨軍人,
悼念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死難者,
悼念被希特勒和納粹黨殺害的猶太人,
悼念在兩枚原子彈下喪生的日本平民,
悼念1941-1945日軍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
悼念1948共產黨長春圍城,殺死四五十萬人民,
悼念1949-1991臺灣的白色恐怖時期,

悼念被共產黨殘害的近代知識份子,
悼念1957-1958上海市公私合營,
迫害殺死了四十萬做生意方面的精英,
悼念1958-1962大躍進及隨後大飢荒的四千萬死難者,

悼念1966-1976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死難者,
悼念華夏文明淪陷,進入整體文化腐敗,最缺德的時代,
悼念1989-06-04六四屠城的死難者?
我們如何抉擇甚麼應該悼念,甚麼不需要悼念?
判斷的標準是甚麼?甚麼叫做人間的是非正義還在?
是非正義可以有大細超嗎,可以包容虛偽嗎?

如果我們說沒有任何人或者團體可以壟斷任一悼念,
道理簡單,顯而易見,毋容爭議。
如果我們說不打倒共產黨而期望建設民主中國,
是無知的痴心妄想,道理亦很簡單,可以蓋棺論定。
毋忘歷史上所有慘劇是對的,毋忘六四是對的,
但「平反六四」則是愚昧的口號。
「文化大革命」何嘗不是平反了?之後如何?
有目共賭。
平反了六四屠城之後又如何?有誰還想發春秋大夢?
所謂「平反」必須看由誰來平反!
如果由劊子手自己來平反六四?不是與虎謀皮嗎?
與虎謀皮的成功率會有多少?
會否好像那些疾呼平反六四的人不是騎虎難下,
就是無知地為虎作倀?

如果我們說:
即使你有千萬個不願意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理由,
亦毋須刻意貶低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意義,
這個說法合理嗎?
如果我們說:
南京大屠殺年代久遠,唔關我事,這個說法又合理嗎?

如果今天我們想召開一個悼念南京大屠殺的晚會,
應該同時利用來吸引選票嗎?可以利用來勇武籌款嗎?
如果只想收回費用,為何不賣門票?
一旦有十多間機構都想舉辦悼念南京大屠殺的晚會,
那麼隨之而起的問題就是:
悼念必須擁抱「大一統」的意識形態嗎?
悼念必須排斥「多元化」嗎?

如果香港老一代質問年輕一代:
香港人是否應該團結一致悼念南京大屠殺,
不要問悼念南京大屠殺是否有完結的一日?
年輕一代可以如何回應:
人豈能當自己是鴕鳥?

老一代會悼念宋朝及明朝滅亡時的死難者嗎?
如果香港老一代質問年輕一代:
悼念南京大屠殺是否遙不可及的理想?
悼念南京大屠殺是否與香港無關?
年輕一代又可以如何回應?
南京大屠殺關我鬼事呀?

香港老一代又告訴年輕一代:
南京大屠殺是近代歷史上唯一刻骨銘心的事件,
其次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六四算得上是甚麼?

是否所有上列慘劇都屬於嚴重身心創傷的級別?
是否所有上列慘劇都應該悼念?
悼念各慘劇的比重應該如何分配?
是否需要考慮由親及疏的因素?
是否需要考慮時間和地域的因素?
是否應該先考慮最切身的問題?
如何判斷大事和小事?
甚麼叫做是非不分?甚麼叫做膚淺狹隘的思想?
甚麼叫做「自私自利」的價值觀?
三成的「自私自利」算不算?
究竟要多少成的「自私自利」才算是「自私自利」?
其次,我們可以根據甚麼原則,
把世界歷史及中國歷史和香港切割?
鄰國的事,與我無關?
其他遙遠國家的事,更加與我無關?

悼念不悼念,涉及重大的議題,
很多老一輩、自視為是知識份子的人,
有意無意之間都喜歡逃避批判思維,
因為他們未曾接受過嚴謹的思考訓練,
根本不知道甚麼是森林思維和根源思維;
他們認為動機良好的人,自以為有良知的人,
即使一向只是自己顧自己,只關心自己子女的教育,
從未關心過社會上青少年的教育,
就有資格讓情緒壓抑自己的理性,
就可以用半清晰的道理去譴責青少年,
就有權決定甚麼可以遺忘,甚麼不可以遺忘,
剝奪其他人選擇慘劇記憶的權利。
任何牽涉到道德、正義和虛偽的事情,
可以鼓吹情緒、壓抑理性嗎?可以擺脫批判嗎?
正義情緒固然是真真實實,
但壓抑理性和批判的意圖,何嘗不是真真實實?
拒絕與六四切割的人為何忘掉了悼念南京大屠殺?
拒絕與南京大屠殺切割的人,
又為何忘掉了悼念華夏兩次亡國時的民族大屠殺?

所以悼念不悼念?選擇甚麼慘劇來悼念?
每年一次的悼念足夠嗎?
是否還需要深入討論如何避免重踏覆轍?
我們為下一代的將來做了甚麼準備?
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盡了甚麼責任?
我們如何避免因為自己的無知而成為了幫兇?
甚麼可以遺忘,甚麼不該被遺忘?
甚麼可以容忍,甚麼不可以容忍?
選擇守護那些記憶,放棄那些記憶?
如何守護那些記憶,跟那些沉默的大多數,
那些堅持中立、騎牆派,或者想遺忘歷史的人,
那些不能判斷善惡,不能明辨是非的鄉愿,
那些助紂為虐及騎虎難下、想修改歷史的人鬥爭?
以上全部都
涉及很多重大的議題。

[不想回憶,選擇忘記?]

老老老人家堅持悼念南京大屠殺,
聽到有人說悼念南京大屠殺事隔已久,
不再守護記憶,要有個終結,
聽到有人說非鄰國的政治不用理會,
只理會他們的娛樂、旅遊、生活、消費、俊男美女,
心裡一沉,覺得很灰心,痛罵年青的一代輕易放棄。

歷史不會忘記,但我們會忘記,
如果我們不再悼念南京大屠殺,

不再悼念日軍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
是否因為它們和「新」一代無關?
是否因為這些慘劇的籌款能力薄弱?
是否因為這些慘劇吸選票的力量薄弱?
是否因為這些慘劇不能夠慳水慳力,
告訴朋友自己是一個還有良知的人?
如果有人認為不需要悼念南京大屠殺,
沒有問題,就不要悼念好了。
如果是為了籌款和吸選票,
香港現時的老一代當然不會選擇悼念南京大屠殺,
當然會選擇悼念六四,
那麼所謂「事不關己的冷漠」只限於年輕人嗎?
每年參與悼念六四的人士之中,
有多少人只不過是一年一度的情緒發洩行為?
有多少人只是想告訴別人自己是一個有良知的人,
所以對六四屠城「不敢忘記,不能忘記」?
其中又有多少人明天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後,
依然堅持自己的良知?
香港現時的老一代喜歡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你悼念你的南京大屠殺,我悼念我的六四!

虛偽是否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
樸素的正義感可以包容虛偽嗎?

堅持信念,未必是一種美德,
堅持信仰,才是一種美德,
但有多少人知道信念信仰的分別?
知道對真理謙卑對人謙虛的分別?
所以出現了這種荒謬的笑話:
就是有些人或者團體強調他們的初衷及信念,
即使不是信仰,經不起批判,但絕對不會放棄,
只願意虛心聆聽市民其他方面的意見。
歷史多次給我們證明:
「凡是固步自封,思想上不求進步的團體,
初則分歧,繼而分裂是必然的。」

The  fatal  tendency  of  mankind
to  leave  off  thinking  about  a  thing
when  it  is  no  longer  doubtful
is  the  cause  of  half  their  errors.
( John Stuart Mill )

有人說:悼念,就是抗爭;
那麼不再悼念,是否就是選擇放下、忘記?
更遙遠的宋、明亡國慘劇暫且不說了,
甚麼歷史可以放下,甚麼歷史不可以放下?
香港老一代是否曾經蹲在歷史的血泊中,
細細分析甚麼慘劇需要悼念,
甚麼慘劇可以放下,不再需要悼念?
至於應該悼念的慘劇,是否可以由一個機構壟斷?
由誰來決定用甚麼方式來悼念?
是否應該利用傳媒譴責不參與悼念的年輕人?
對歷史上的罪行是否只是對罪行追究到底?
還是要對罪魁禍首追究到底?
還是要對罪行的根源追究到底?
我們能夠令罪魁禍首認罪及改變嗎?
無條件的大愛、羔羊的祈禱和包容有用嗎?
政治是否最後都是道德的問題?

政治是否應該和罪惡切割?
如果掌權者沒有誠意和罪惡切割,人民可以怎麼辦?
市民是否應該和極權者的奴才一刀兩斷?
斬掉栽在污水旁腐朽的樹根,
再用特權去醫院割除華麗的肛瘤,
拒絕用痰涎來餵豬,拒絕用痰涎來光宗耀祖!

有人說:悼念,就是抗爭;
那麼幾十年來我們除了一年一次悼念,
除了捐款之外,有思考過如何抗爭嗎?
有思考過大衛如何打倒哥利亞嗎?
有思考過應該如何和共產黨博弈嗎?
有思考過應該如何和奴才走狗博弈嗎?

[中國人]

怎麼叫做中國人?
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中國人,
當我們自稱是中國人時,
當然是華夏文化上的認同,
是華夏聖賢道德人格榜樣上的認同,
如果今天秦檜說:「大家都是中國人。」
我們會回應說:「你是中國人中的敗類!」
每個民族中都會有敗類,
所有進步的文明都必須和敗類劃清界線。
這就是為何欠缺足夠的思考能力的老一代人,
都會恥笑喪失了華夏文化的強國人。
為何一定要認同某一個黨?
為何一定要認同現時的中國?
為何不可以只認同優秀的華夏文化,
尤其是宋代及以前的華夏文化?
解決了中國人的定義之後,
不妨同時解決中國和愛國的定義。
中國是指土地嗎?污染土地的掌權者愛國嗎?
中國是指政黨嗎?不愛人民的政黨是愛國嗎?
中國是指華夏文化嗎?甚麼時代的華夏文化?
糟塌華夏文化的政權愛國嗎?
一般人口中的所謂愛國究竟是指愛甚麼?

[本土]

怎麼叫做本土?
本土,首先當然是指本土的文化,
一方面捍衛傳統中優秀的文化,
例如宋代及宋代以前的華夏文化,
所以必然牽涉到捍衛本土的語言和文字,
另一方面華洋雜處的香港是國際城市,
所以必然牽涉到保留及吸收優秀的西方文化。
本土,其次當然是由親及疏,
先保障土生者的利益,絕對不應慷土生者的慨。

[無知]

怎麼叫做無知?
是否應該思考有甚麼辦法可以避免歷史重演?
抽象的哲學課題和心理學課題重要嗎?
政治社會制度和道德這兩大互動的課題重要嗎?
環境污染、基因改造食物、再生能源、
全球化人才外流  brain  drain  這些課題,
和政治社會制度及經濟壟斷有關嗎?
關於「貪婪、權力、恐懼、虛偽」
這四大抽象惡人的辯論可以敷衍了事嗎?
人類的宗教和神聖的宗教精神可以混為一談嗎?
難道人類不應該建設烏托邦嗎?
薪火相傳中的薪和火究竟是指甚麼?
青少年思考不夠清晰,是誰的責任?
積極的行動,能夠薪火相傳的悼念,
難道不是打從中學開始就訓練下列四大力場嗎?
1. 嚴謹的批判思維 [否則青少年如何尋找真理],
2. 生命教育 [否則青少年如何懂得正義],
3. 道德教育 [包括公民教育],
4. 不斷修正的歷史課程 [否則甚麼叫做尊重歷史]。
自認為有正氣的人,請告訴我們如何化悲憤為力量,
如何讓真理與正義存在市民的心中,
如何讓理想和記憶可以保存,
而不是僅僅每年一次的悼念,期望慳水慳力,
又可以告訴朋友自己是一個還有良知的人!
這樣子就叫做「不離不棄」嗎?
只要認為自己是有良知的人就可以「以情害理」,
將情緒置諸理性、人性的詭詐和虛偽之上嗎?

試問悼念南京大屠殺的人有多少個重視教育?
以前那些悲憤化出來的力量凝聚了嗎?消散了嗎?
浪費了嗎?只是成為了捐款嗎?
悼念南京大屠殺出席的人數,究竟有甚麼意義?

當我們的中學和大學教育失敗,
當市民的思考力不足以應付時代的需要,
當某些市民的良知和感性超過他們的理性時,
這些市民是對真假混雜的宣傳是自願上釣,
絕對不是被別人茶毒。
所以這些市民替他人抬轎,
有可能是靈界賦與他們的責任。

[薪火相傳]

悼念需要薪火相傳嗎?
如果希望悼念能夠薪火相傳,靠的是甚麼?
當然是說理,說一些完全經得起批判的道理,
當然是老一代人準確的歷史紀錄和思考能力,
當然是拒絕虛偽,當然是生命教育 [不是教書],
當然是具備這些能力,能夠勝任思考訓練的老師,
有能力教導青少年逃離偏見歧視,逃離弱智,
看破半君子的技倆!
接踵而至的問題當然就是:
具備這些能力的老師如何挑選出來?
他們需要經過怎麼樣的師資訓練?
怎麼樣的薪酬才算合理,
才能夠吸引這樣的人才留下來培育未來的棟樑?
社會是否應該要求有良知和思考能力的人,
接受低薪的使命?指手劃腳的旁觀者如何看?

他們的薪酬可以低過一眾垃圾議員嗎?
我們這一代的歷史傳遞者及生命教育工作者,
仍有多少未完成的責任?

筆者認為香港年輕一代不必急著否定老一代,
香港老一代也不必急著否定年輕一代,
不妨大家放下面子和輩份,尊重理性,
在批判平台上顯露和比試真功夫!
但可以預見很多老一代都不願意踏上批判平台,
因為他們有輩份的包袱而年輕人卻沒有。

不懂得對真理謙卑,重視輩份和面子,
欠缺足夠的思考能力的老一代人,
意圖將個人的烙印強行移植到青少年的身上,
或者要求所有青少年和最優秀的強國人比較,
根本就沒有能力說服新一代的年輕人,
只能夠道貌岸然地咒罵,自取其辱!
如果有部份新一代的年輕人放棄悼念南京大屠殺,
老一代人完全不介意,
如果有部份新一代的年輕人放棄悼念六四,
老一代人將他們罵得要死,難道不是虛偽嗎?
新一代的年輕人放棄悼念六四,
究其根源,不就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制度失敗嗎?
老一代人之中又有多少人關心過,
有足夠的思考能力關心過香港的教育制度?
牽一髮必然動全身,
一環扣一環是社會科學裡常見的現象,
老一代人之中又有多少人懂得這個道理?

所以一旦老一代名人的三流思考能力暴露了之後,
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認錯和死不認錯!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