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的志願》是中、小學裡常見的中文科作文題目。
筆者認為是極好的作文題目,
只可惜很多老師「捉到鹿之後不懂得脫角」。
出現這個現象的其中一個關鍵,
就是香港中學裡「批判思維的訓練」,
是否只是通識科老師的職責,
抑或中國語文科的老師也需要負上責任。
中國語文科常常都需要寫議論文,
所以中文科老師對「批判思維」有多重視,
是中、小學必須重視的課題。
當年筆者讀中學時,還未有通識科,
當年的「批判思維」基礎,是由國文老師傳授的。
現時的國文老師對「批判思維」是否放在心上,
我完全不知道。
其實中學裡的各科是否都應該滲入「批判思維的訓練」,
也是香港教育界要思考的課題;
其中牽涉到
1. 學問究竟是分割式來傳授,還是整體配合式來傳授?
2. 思考工具是各科不同,各自為政,還是要互相配合?
所謂「優化中學教育」是甚麼意思,是否定義含糊的口號,
也是香港教育界要思考的課題。
當年最小的女兒還在讀英文小學,
某天中文作文要求回家寫《我的志願》,問筆者的意見。
筆者認為小學生當然應該敷衍了事,
因為未是適當的時候去分析題目及向她說道理。
但當中學的國文老師出這條題目時,
情況就和小學階段有分別了。
[老師必須說明文章的性質]
一旦中學的校長要求中國語文科也要重視「批判思維」,
而中文老師又出這條《我的志願》為作文題目,
問題就變得複雜。
首先,由於《我的志願》牽涉到人生中諸多重大的課題,
牽涉到謀生、興趣、抱負、長輩的期望…等各方面的衡量,
學生們可以發揮的地方多不勝數。
為了公道起見,老師必須說明文章的性質和類別,
換言之,在要求學生作此文時必先質問自己:
這是一篇幻想、抒情、創作、天馬行空,
讓學生們可以完全自由發揮的文章,
還是一篇敘述、說明的文章?
如果是前者,當然可以立志做貓、做狗、做一張桌子,
或者穿越回到春秋戰國時代,做一個古人。
評分的標準當然取決於幻想力和創意、文筆夠不夠優美、
文章的整體構思……等等。
如果是後者,老師要求的是一篇敘述、說明的文章,
老師們又是否願意指出「老作」和「說謊」的分別?
如果老師沒有或者不願意清楚地解一解題,
學生們又是否需要揣摩老師的意思?
我們知道大部份香港的學生很醒目,對分數尤其著緊,
所以作文的取向及下筆的角度,
必然會揣摩老師上課時表現出來的價值觀,
評估老師的喜好和道德取向。
年青人的志願,是否需要得到家長和老師的鼓勵,
是否需要得到長輩的嘉許和祝福,
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年青人的志願,是否需要對人類社會文明有所貢獻,
亦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參考:
We’ve all had “that teacher” who has influenced
our lives, and for many students, “that teacher”
is Bruce Farrer. Many years ago, Bruce told his
ninth graders to write a ten-page letter to their
future selves. Twenty years later, this incredible
teacher tracked all of his students down and
delivered the letters right back to the hands
that wrote them. Their reactions show just
how much this amazing act meant to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