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談、討論、辯論、批判》(五)

[考試場合的討論和辯論]

討論和辯論亦會出現在考試場合,
不論對手功夫如何,討論往往是被迫進行的。
例如大機構聘請新人時常用的「小組辯論方式」,
在新人互相辯論時評判從旁觀察他們的思維和心態。
這是極之嚴厲的一種考驗,
經過初步 CV 挑選之後依然思考淺薄的年青人,
當然立即被淘汰出局。

在這種考試場合,對大部份辯題早有深入準備的考生,
永遠都是最有利的。
但不要忘記,這個世界永遠有例外,
評判的質素和機構的要求是兩大重要的變數。

香港不少大機構的企業良心就是賺大錢,而且要賺到盡。
這些立心非常不良的機構,自然傾向於選擇那些
口甜舌滑,口齒伶俐,能夠歪曲邏輯的候選人。
香港不少大機構認為香港的核心價值就是「識撈」,
其次就是「不需要意義支持」的「拼搏精神」!
顧員在白色地帶必須具備「積極貪心」的意識形態,
在灰色地帶則要能夠「起歪心」,
而行動又不會損害機構的聲譽。換言之,
就是顧員要懂得「如何有技巧地在灰色地帶行騙」。
香港的核心價值,當然少不了「擁抱虛偽」!
所以成功的顧員要懂得:
一有免費宣傳機會時,幫機構向社會抽水;
一旦出事時就要文過飾非、耍太極和幫機構卸膊。

有時得到一份工,往往會損失自己的人格,
這是每個人自己的抉擇。
所以在「小組辯論方式」考試前,
一定要先研究大機構該部門的工作和目標,
聽一聽大機構的公關和發言人以往的公開言論。
考試前看一看評判的樣貌,亦有幫助。

如果一所正當的大機構用「小組辯論方式」來選蟀,
那些「喜歡扮野,聰明一世,擁抱虛偽」的年青人,
就難逃有經驗的評判的法眼。
其實只需要問一條簡單的問題就可以分辨出這些年青人:
「如果公司有一批劣貨要出售,你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社會上越多腐敗的大機構,社會就越容易腐化,
這就是為甚麼「如何定義精英,如何定義人才」
是所有追求文明和進步的管治機構的首要任務。

[中學文憑試]

香港中學文憑試 DSE 中的「口語溝通」考試,
似乎比大機構的「小組辯論」考驗容易得多,
但 DSE 其實是一場完全不同的遊戲,
所以有不同的遊戲規則。
而遊戲中的陷阱,是由於考試機構的愚昧而產生。

中學考試機構似乎作了兩個很古怪的假設:

☆  假設[1]:一個人和他的思想絕對是同一回事。
換言之,不尊重一個人的思想,就是不尊重這個人,
批判這個人的思想就等於批判這個人,
所以「我愛我的老師,但我更愛真理」絕對是廢話。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
年青人學習批判思維時不應該忘記禮貌,
不論在甚麼情況之下,
「打斷別人發言」屬於對別人不禮貌的行為!
一開始就用清晰的理據封殺了別人表達愚昧的意見,
絕對是對別人不禮貌的行為!

愚蠢人有發言權,懶於思考的人有發言權,
對某個課題不熟悉的人也有發言權,
我們絕對同意!
但聰明人是否有拒絕和愚蠢人辯論的權利?
如果我們堅持聰明人必須和愚蠢人辯論,
那麼為甚麼聰明人不可以有拒聽權,不可以有一刀斬殺權?
為甚麼考試機構不鼓勵年青人思考「禮貌究竟是甚麼?」
如果我們意圖訓練一批矛盾的棟樑,
他們將來出來社會之後會否阻住地球轉?

We  all  agree  that  each  person  has  the  right
to  express  his  opinion,  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his  opinion  is  as  good  as  anyone  else’s.
There  are  good  opinions  and  there  are  bad  ones.
We  also  have  the  right
1. not  to  listen  to  his  opinion,  and
2. to  reject  and  kill  his  opinion  by  reasoning.

☆  假設[2]:學生們之間要學習互相尊重。
但學生們只需要做表面功夫,
完全不需要理會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甚麼一回事,
不需要理會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香港的中學考試機構似乎完全不能夠理解:
There  is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criticizing  a  person  and  criticizing  an  idea.
All  ideas  should  be  on  the  table.
( Peter Boghossian )
Honest  disagreement  is  often  a  good  sign  of  progress.
( Mohandas Gandhi )
接受一個人並不表示我們要接受他的思想
其實這一點是關乎華夏精神文明盛衰的重大關鍵之一
可惜教學界的掌權者並不重視。
我們似乎認為,表面上和藹可親,思考上敷衍了事的人,
就是人格高尚的人!
我們似乎認為,思考上懂得禮讓,絕不堅持己見,
為了禮貌及和諧,可以歪曲真理,
可以拒絕批批判,常常讚賞別人的人,就是人格高尚的人!

所以香港的中學考試機構似乎並不鼓勵年青人
將一個人現時的思想和自我分開」,
將自我和一個會不斷進步的人掛鉤」。
中學考試機構在行動上似乎不喜歡終身學習」,
不鼓勵「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個概念;
更加不鼓勵年青人以人格作為人與人之互相尊重的基礎,
除非我們接受考試機構對人格的潛在定義。

於是文憑試中最困難的決定就出現了:
1.  當遇上一群高級數的對手時,
怎樣誘導他們壟斷發言,好令評判老師給他們打一個低分數?
然後再在成功之後表示自己的意見,並且加上一句:
「可否給我一個機會,讓我表達一下我的意見呢?」
2.  當遇上一群低級數的對手時,
怎樣才可以誘導他們放心盡情發言,醜態百出,
甚至中計「打斷別人發言」或者「壟斷發言」,
或者出現「一齊發言」及「爭相發言」的現象,
然後把握時間到差不多結尾才一舉將他們殲滅?

最怕就是大家都虛偽地尊重「不打斷別人發言」的守則,
害怕單方面壟斷了發言的時間。
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向的準備工夫就派上用場。
雖然「壟斷發言」會成為失分主因,
但如胸有成竹,說話自然、流暢、動聽、滔滔不絕、
推理一環緊扣一環,將所有人的可能意見都一網打盡,
表現「令人側目」,相信評判不會扣很多分。
當然,周瑜極有可能碰上諸葛亮,
所以一旦擁有這樣功夫的是對方,而並非自己,
為了要爭取分數,
周瑜就一定要在諸葛亮說完之後立即讚揚對方,
並且立即總結對方論點中的精要。
記著,一定要出了考場門口才慨嘆「既生瑜,何生亮!」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