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五)

[屬於你自己的時間,才是你的生命]

尚未回歸心靈的人來說,
反思時間的價值和生命的價值依然是重要的。

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  is  all.
( Oscar  Wilde )

But  people  will  do  anything  rather  than
admit  that  their  lives  have  no  meaning.
No  use,  that  is.  No  plot.
( Margaret Atwood, The Handmaid’s Tale )

The  value  of  life  lies  not  in  the  length  of  days,
but  in  the  use  we  make  of  them…
a  man  may  live  long  yet  live  very  little.
Whether  you  find  satisfaction  in  life  depends
not  on  your  tale  of  years,  but  on  your  will.
( Michel de Montaigne )

And  in  the  end,
it’s  not  the  years  in  your  life  that  count.
It’s  the  life  in  your  years.
( Abraham  Lincoln )

What  am  I  living  for  and
what  am  I  dying  for  are  the  same  question.
( Margaret Atwood, The Year of the Flood )

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
就發現其實生命中很多時間都不是屬於自己的,
青少年期階段很多時間是屬於家長和老師的,
成年後很多時間是屬於謀生而需要消耗的,
所以往往是屬於工作和老闆的,
而成家立室之後其他剩餘時間是屬於家庭和子女的。
只有當我們回歸心靈,將工作和興趣合而為一的時候,
時間才是屬於自己的,我們才有資格說: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and
the  master  of  my  fate  in  my  next  life.

至於那些屬於自己的時間應該如何運用,是個人的權利;
由於前生的修行境界因人而異,
所以所謂有質素的生命,亦當然因人而異。

我們沒有道理替他人作出價值的判斷。
對於欠缺思考和深刻反省的能力的人,
當然不能夠要求他們知道自己生存的意義;
他們對自己真正的興趣固然無法作主,
對自己的思想亦往往無法作主。
單純用「及時行樂」來解決死亡的課題,
往往是心靈力量弱的人喜歡採用的方法,
亦往往是經濟能力和思考能力俱弱的人,
在貧富懸殊的社會中唯一解決的方法,
在象牙塔裡的人不應該對他們說三道四。

Whenever  we  talk  about  the  quality  of  life,
we  ought  to  respec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Everyone  has  and  has  to  find  his  own  niche.

所以最好能夠在工作中找到娛樂,
否則工作就不能夠成為生命的一部份!

至於甚麼是娛樂,當然是因性格而異,
因價值觀而異,因供應而異,因經濟條件而異,
甚至會因來往朋友的喜好而異。

所以能夠自由自主和懂得思考,才能夠掌握時間,
能夠掌握時間,就是個人生命的開始。

如果賴以生存的社會並不酬勞個人的興趣和工作,
那麼要能夠自由自主,就得要在適當的時候,
放下「名、利、權、面子、比較」的羈絆,
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參考:《生命不等同生存的時間》

對時間的反思,
讓我們明白到人雖然是
生存在實質的時間內
但人卻是生活在感覺上的時間之中
死亡提醒我們應該重視「時間的 quality  of  time
多於「時間的
amount  of  time

相對於宇宙的時間,我們在世上生存的時間,
即使超過一百二十歲,但絕對是微不足道的。
我們生存的時候究竟是如何活?時間是如何運用?
思考是否屬於自己抑或屬於別人?
時間是否屬於自己抑或屬於別人?
個人的命運是如何面對?這些
才是問題的關鍵。

蘇格拉底的名言「未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的確指出了「認識自己」為何在人生中如此重要,
因為每一個人只有在完成「認識自己」之後,
才能夠知道對他來說「時間的質」究竟是甚麼。
隨之而來的一連串互相關連的課題就是:
1.  生命的意義究竟是甚麼?
2.  有人類共同的生命意義嗎?
     抑或生命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抉擇而異?
3.  如何尋找、發掘屬於個人的生命意義?
4.  尋找、發掘屬於個人的生命意義,
     是否就是每個人今生的責任?
     是否就是每個人面對生命的方法?
如果生命沒有共同或者個別的意義,
那麼生活的營營役役,有如行屍走肉,顯然是荒謬的,
那麼愛別離,怨憎會,朋友的背叛,衰老,疾病,
與及死亡的威脅,都會令人覺得人生終究是苦的,
會令我們覺得「目光之下,一切盡是虛空」。
生命從來都不會給我們彩排的機會,
下一刻真正會發生什麼,誰都無法完全準確地預料,
懂得命理學的人,往往也只能夠推算一個可能的範疇,
但必須加上父母的出生資料及當時社會環境的資料,
才能夠縮窄可能的範疇,增加判斷的準確程度。

生命有了意義,人才會有生存下去的意志,
才能夠解決「時間的質」究竟是甚麼。
這樣,人生才會有「希望hope
其中有智慧的修行者,就會鍥而不捨地致力追求「道/真理/神」,
鍥而不捨地建設個人的「信仰faith,每天都有智慧的增長,

因為有了個人的信仰,生命才能夠產生持久的意義。
努力建設個人的信仰,就會找到一個好的理由去生存,
找到個人的生命意義,亦同時是一個優秀地面對死亡的方法。

參考:《如何衡量智慧的價值?》 

列車比喻人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