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新思維》(三)

  夢想教學方式第四種將幾個學科綜合在一起去探討

學問本來就是  interdisciplinary劃分,是人為的。

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批判方式,用一個思考或者概念架構,
將初中的中文、歷史、西史、合併成一科。
表面上的好處是科目可以立即減少。
考試時試卷只是考重要的內容,佔百分之五十,
期望所有同學都能夠拿高分。
同學在這一個綜合科的另一半成績,則來自平常分。
這個平常分可以來自用上述三種教學方法考核所得出的成績。

哲學思考靠的是「批判思維」和「感同身受」的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而且二者都是道德和生命教育的先決條件。
筆者認為,如果哲學思考能夠成為年青人的習慣,
他們將會終身受益。

There  is  an  intelligence  of  the  young,
and  an  unintelligence  of  the  aged.
It  is  not  time  that  teaches  wisdom,
but  early  training  and  natural  endowment.
( Democritus )

After  a  certain  age  most  people
are  uncomfortable  with  new  ideas.
( Scott Adams )

This  is  the  period  of  life  when,  allegedly,
your  broad  mind  and  narrow  waist  change  places.
( A.C. Grayling )

「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禮記。學記》

一般中學生的作文缺乏深度及思考,甚至內容自相矛盾,
完全是因為他們沒有接受過嚴謹的批判思維訓練。
文以載道的寫作,應該是由心而發,由真和誠來推動,
由思考來下筆,最後由反覆多次的批判來修正,
而這些功夫全部都是屬於哲學的範疇!
如果一個人思考能力訓練不足,
即使不是別人的文字的搬運工人,
也難以避免成為別人的思考的搬運工人!

Critical  thinking  is  required  to  judge  beliefs,
to  judge  credibility  of  sources  and  informations,

to  formulate  hypothesis,  to  make  decisions,
to  plan  experiments   and  to  evaluate  action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  is  applicable  to  all
other  subjects  in  secondary  school  learning.
It  can  even  upgrade  individual  “taste”,
which  is 
necessary  for  creative  thinking.
( Jason Ling )

其實相對於現時中學生所讀的各種艱深科目,
例如微積分,物理,化學,和哲學有關的文言文,

哲學、邏輯、批判思維的訓練,根本不是太困難,
但哲學要傳遞到年青的下一代,需要克服四大阻礙:
1.  概念、詞彙和闡述必須力求清晰,拒絕作不必要的高深。
2.  最好能夠利用新聞、電影、故事及小說來輔助,刺激思考。
3.  課程的深度和先後次序必須考慮年青人的理解能力,
     所以必須按部就班,精心地製作。
4.  師資的培訓十分重要,
因為「教書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往往是性格不同的人。

還有一點,就是關於這個綜合科的考試。
首先,我們必然是從愛學生和減輕考試壓力做出發點,所以
1.  學期期考最多只能夠佔總成績的百分之六十。
2.  期考的題目之中,百分之八十只考最重要的內容,
完全沒有陰濕刁鑽的意圖,
老師甚至可以一早「通水」亦沒有問題。
目的是讓學生們明白只需要勤力,合格很容易,
但如果要拿高分,就需要積極鍛鍊思考能力。
3.  至於日常考核的成績,至少佔總成績的百分之四十,
已經足以分別出班裡的尖子和顯示出同學們的能力分佈狀況。
4.  為了避免老師作弊,或公報私仇,
[這個現象在筆者讀書和教書的年代並不罕見。]
一定要設有公正、公信力強的投訴委員會。
如果我們認為學生沒有禮貌,
應該向校內負責德育的部門提出,
不應該用學科的成績來對付學生,
除非我們認為應該讓學生明白社會就是這樣的!

[展翅高飛]

我們都期望學生能夠展翅高飛,然而翅膀有級別之分。

低級的翅膀好像蜜蜂的翅膀,飛不遠;
而且低級的翅膀只能夠為他人作嫁衣裳。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蜂》( 羅隱 )
我們部份的學生,由於天賦所限,
難免最後只能夠發展出一對蜜蜂的翅膀,
他們的腦袋難免依然被關在籠子裡,
但只要他們願意保守自己的心,堅持道德,拒絕人格貶值,
即使只是擁有一對蜜蜂的翅膀,依然是有成就的人。

低級的翅膀也許只佔百分之十,
所以我們必須替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配備一對中級的翅膀。
中級的翅膀有如飛機的雙翼,能夠令他們飛得遠。
那麼甚麼是中級的翅膀?
1.  讓學生重拾讀書和學習的興趣。
2.  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和記憶。
3.  培養學生應用學問的能力。
4.  培養學生尊敬批判思維。
中級的翅膀只能夠幫助學生飛得遠,沒法令他們飛得高,
所以這些學生一旦進入一所世界級的大學,
就難免會有學習上的焦慮和考試的壓力。
如果學生們懂得尊敬批判思維,努力鍛煉,
他們依然有機會提升他們翅膀高飛的機會。

至於餘下那大約百分之十的精英,
如果一所學校視自己為名校,
如果一所學校放眼世界及人類文明的話,
這所學校就需要發展替學生製造高級翅膀的能力。
精英們有了高級的翅膀才能夠飛得高,看得遠。
好像火箭一樣,一飛沖天!
高級的翅膀的原料是:
1.  好像兒童一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接受過批判思維的訓練,並且及格。
3.  具備創新的精神,勇於嘗試。
4.  具備自學的能力。
5.  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換言之,高級的翅膀就是一個從籠子裡釋放出來的腦袋。

It  is  the  supreme  art  of  the  teacher  to
awaken  joy  in  creative  expression  and  knowledge.
( Albert Einstein )

Creativity  is  intelligence  having  fun.
( Albert Einstein )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個說法,
就是精英的學生不用教,他們自然會自己精采,
言下之意,就是不必費心照顧精英們的利益。
筆者四十年前教書的時候就有前輩這樣對我說。
這個說法唯一漏洞,
就是浪費最頂尖百分之十的精英的時間,
將其次百分之十的精英貶值,
亦可能限制了他們將來能夠達到的高度。
而且「愛護所有學生」及「有教無類」都成為了口號!
筆者從來都不同意一個社會應該這樣對待她的精英。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are  frequently
separated  out  from  the  normal  educational  system
because  they  are  far  ahead  of  the  rest  of
their  class  and  have  difficulty  finding  teachers
as  well  as  an  education  curriculum  that  is
challenging  enough  for  them.

至於那十萬分之一,數十年難得一遇的天才,
即使最優秀的老師也只能夠做他們的啟蒙老師。
試問老子,莊子、孔子的老師是誰?

Truly  Amazing  Teacher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有一段關於老師的說話,
十分有趣,也十分有意思:
「我也一直說,我沒有一個學生,
    因為我從不以老師自居,
    看他們都是朋友,以友道相處。
    可是他們如果不叫老師,我也罵他們的,
    因為他們沒有禮貌。
    他們如真把我當老師看,我也不承認,
    否則我太自傲了。
    中國文化,老師和學生是以友道相處,
    既是父母,又是朋友、兄弟,
    這個叫老師,我是這樣一個人。」
《漫談中國文化:金融企業國學》(p.160)

南懷瑾先生畢竟已經是上一代的國學大師,
有可能已經和時代脫了節。
今天的香港,嚴重傾向於資本主義的價值觀,
香港的教師之中,
亦不乏與資本主義「同心同德」的同道中人。

如果我們不想批評我們的校長和同業,
那麼我們亦不必要求學生尊師重道。

虛偽一向是雅俗共賞的普世價值
所以當一位老師沒有致力於訓練學生們的批判思維,
沒有殫精竭慮地去篇寫優秀的課程,

而以「放手是冒險,但卻是必要」來做個人懶惰的藉口,
就創造了高層次的無恥。

No  bird  soars  too  high
if  he  soars  with  his  own  wings.
( William Blake, 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 1793 )

參考:《贏在起跑線上》

其實教學界裡不少人都有 the God complex
而認為自己對學生已經有足夠的愛,
逃避思考他們心中的這個愛「究竟是怎麼樣的愛?」

Tim  Harford
Trial,  error  and  the  God  comple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5wCfYujRdE

除了 the God complex 之外,
其實教學界裡不少人還有一個傾向,
或者可以說是劣根性,
就是同一番道理和建議,你說出來,他們不以為然,
必須是由有名氣的人或者有博士文憑的學者說出來,
或者從重金禮聘的講者口裡說出來,
他們才會如夢初醒,不斷點頭,拍案叫絕。
我們從這個現象中學到的道理是:
欠缺判斷力的人傾向於勢利,人之常情,只能夠包容。

參考:《批判平台》(十二)

Critique  of  the  big  questions  as  well  as
controversial  issues  is  urgently  important,
both  in  education  and  in  democracy.
However,  since  most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re  insufficiently  prepared  in
rigorous  independent  critical  thinking,
it  is  rather  difficult  for  them  to  deal
with  issues  in  ethics
.

( Jason Ling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