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norant men raise questions that
wise men answered a thousand years ago.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青少年時沒有經過思考訓練,
但又喜歡思考的中年人總會覺得
「生命消逝得太快,而智慧來得太慢。」
因為當發現部份中外古人的智慧,
原來可以早作借鏡、減少不必要的挫折時,
已經人到中年,已經成家立室,為人父母,
需要為很多生活方面的事情奔波,
實在沒有太多空餘時間去作有系統和深刻的思考。
Things you’ll definitely figure out eventually
for yourself but why not hear them now,
thus saving yourself years of aggravation
and heartache, to say nothing of trouble
with a capital “T”?
( Richard Edler )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出生,喜歡思考的中年人,
他們當年的中學時代,根本還未有思考訓練的課程,
亦沒有優秀的「生命教育」,
只有零零碎碎的傳統中國文化來指導。
當年課程和教育的缺失,也許會令不少人不勝遺憾,
然而教育自己一向應該是個人的責任,
因為並非所有人都能夠碰到優秀的啟蒙長者或老師。
心理學家容格 Carl Jung 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居安思危,
需要 a philosophic or religious point
of view capable of coping successfully
with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哲學家 Jiddu Krishnamurti 亦指出:
It is no measure of health to be
well adjusted to a profoundly sick society.
有腦的人也許會說,不少前人的智慧,
由於個人步入中年之後多了人生的經驗和閱歷,
或多或少都能夠自己領悟和揣摩出來,
如果大部份人都是平庸之輩,
提早學習亦未必能夠瞭解,何必多此一舉。
也有道理,但需要補救嗎?
如果需要補救,那麼如何補救?是否容易補救?
就成為隨之而來的問題。
需要補救,對,因為家庭教育影響深遠!
站在國家和社會的立場來看,
「嚴謹思考訓練」和「生命教育」對社會影響深遠,
而且家庭成員及整體社會的思考能力,
同時反映出國家和社會的軟實力和創意潛力。
強如蒙古帝國,亦因為軟實力不濟而最終滅亡,
所以掌管成人及青少年教育的部門必須研究:
1. 喜歡思考的中年人究竟有多少?
他們的需要有多強烈?
2. 其中會重視嚴謹思考訓練的又有多少?
3. 其中重視「生命教育」的又有多少?
4. 我們需要有強迫的成年人「思考訓練課程」
和「生命教育」課程嗎?
5. 一旦國家或社會的教育經費有限額,
就需要考慮資源分配。
是否應該運用大部份在資源在青少年身上,
因為他們是社會的未來棟樑?
「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
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日子必多,
所要來的都是虛空。」
《傳道書 11:8》
一般人過了四十歲,記憶力就開始衰退,
而且一般中年人自以為從過往的「經歷」之中,
自己已經提取了正確和最好的「經驗」,
思想上就容易變得頑固,
一旦再加上重視面子、不懂得對真理謙卑,
缺乏了終身學習的精神,就病入膏肓,回天乏力,
隨著年齡增添而思考力下降,如果沒有自知之明,
公開發言時貽笑大方,自取其辱,是必然的事。
在四十歲之前學習思考,為時未晚,
過了五十歲才去學習思考,為時已晚,
即使惡補,也十分困難,因為意識形態已經僵化。
思想上的謬誤,趁著年青時越早更正就越好!
It is easier to build strong children
than to repair broken men.
( Frederick Douglass )
為甚麼一個社會要重視三十歲以下青年人的「教育」?
為甚麼超過四十歲之後,
大部份人差不多已經沒有了「自我教育」,
社會上追求真和誠的人,只餘下大約百分之五?
心理學上有證據顯示,不少關乎生命哲學的思維,
在中學階段已經開始定型,直到交上一班新朋友,
或者生命遇上了大衝擊才有可能再作轉變。
近代腦神經科學亦發現二十五歲到三十歲之間,
是人腦最豐沛的時期,
如果沒有新的刺激,沒有努力地繼續去思考,
腦力就開始走下坡。
所以古希臘人的觀察似乎是有道理的,
思考和生命哲學都應該趁年青時鍛鍊!
There is an intelligence of the young,
and an unintelligence of the aged.
It is not time that teaches wisdom,
but early training and natural endowment.
( Democritus )
所以下面這句說話,
應該只能夠用來鼓勵四十歲以下的成年人:
For what it’s worth: it’s never too late
to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 I hope
you live a life you’re proud of, and
if you find that you’re not, I hope you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rt all over again.
( F. Scott Fitzgerald )
年青人較容易接受「往者已矣,來者可追」,
思想上改變的可能性較大;
而上了年紀的人不是冥頑不靈,就是思考力退化,
對深刻問題的理解,無能為力。
如果能夠把握光陰,趁早培養青少年哲學思考的習慣,
提升他們的批判思維,
讓他們終身擁有判斷和追求個人理想的能力,
他們將會終身受益。
青少年階段,由於入世未深,心靈尚未淪陷,
最容易接受純樸和神聖的東西,
例如宗教精神中的「真、誠、愛、智慧」,
都容易被青少年接受。
聖經裡耶穌曾經說過這句話: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阻止他們,
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馬太福音19:14》
就是因為一般上了年紀的人會漸漸失去純真,
失去好學、謙卑和悔改的心,所以再訓練思考就相當辛苦。
An honest man is always a child.
( Socrates )
「夫童心,真心也。……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明。李贄)
After a certain age
most people are uncomfortable with new ideas.
( Scott Adams )
The older I grow the more I distrust
the familiar doctrine that age brings wisdom.
( H. L. Mencken )
「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禮記。學記》
Age imprints more wrinkles in the mind
than it does on the face.
( Michel de Montaigne )
The defects of the mind,
like those of the face, grow worse with age.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
It is not white hair that engenders wisdom.
( Menander )
青少年有如清晨的太陽,旭日初昇,朝氣蓬勃,
是國家和社會未來的希望。
We are not taught to be thinkers,
but reflectors of our culture.
Let’s teach our children to be thinkers.
( Jacque Fresco )
There can be no keener revelation
of a society’s soul than the way
in which it treats its children.
( Nelson Mandela )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
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毛澤東)
《Morning has Broken》
Kaare Norge
Hayley Westen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