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不少未經過嚴謹思考訓練的人認為:
「行動比思考重要」,對年輕力壯的勇士歌功頌德,
忘記了行動的先決條件就是道德和思考,
於是踏進了一個自掘、自我欺騙的陷阱,
也說明了為何聖經裡「保守你的心」這麼不受歡迎,
因為「保守你的心」需要人格再加上嚴謹的思考。
思考和行動,一向是批判思維中重大的課題,
而且是永恆的課題。
所以越早放在桌面上批判就越對社會有利!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Life does not cease to be funny
when people die
any more than it ceases to be serious
when people laugh.
( George Bernard Shaw, The Doctor’s Dilemma, 1911 )
俗語說,人不要臉,天下無敵,一點也不錯。
The rule is saving face by all means.
The key to success is breaking this rule
rather than following it.
一般人都不知道「人不要臉」其實有兩種方法,一正一歪!
正者,一般中國人都不熟悉,
就是在真理面前,連個人的面子也可以放棄,
換言之,就是全心全意追求真理,
將真理置諸個人面子之上。
如果社會上有一個批判平台的話,
就是渴求同道中人在一個批判平台之上互相批判,
冀望在凝聚集體智慧之後,在日積月累之下,
能夠一步一步地迫近真理!
如果沒有批判平台,而同道中人又罕有,
就不斷地進行自我批判。
歪者,當然是練習民國初期李宗吾大師的《厚黑學》:
面皮要夠厚,心要夠黑,
上面在談判和說歪理,下面繼續進行強姦。
不是完全不要面子,而是行動時不要面子,
說高級的謊,行優質的騙,心狠手辣,笑罵由人;
一旦成功之後,就立即秋後算帳,讓奴才幹掉這些曾經笑罵的人。
A noble man compares and estimates himself
by an idea which is higher than himself;
and a mean man, by one lower than himself.
The one produces aspiration; the other ambition,
which is the way in which a vulgar man aspires.
( Marcus Aurelius )
由於在攀登權力頂峰之前,
歪者都要看很多人的面色來行事,都要經歷過「新虎」的階段,
要懂得將一切功勞奉獻給「舊虎」,將自己放在最後;
歪者要用很多計謀和手段,
拉攏或打倒所有有可能阻礙自己前進的人。
所以歪者辛苦過後,一旦登上權力的頂峰,
心理狀況往往發生突變,
不但要所有人都看他的面色辦事,不但隨時反面無情,
而且竭盡所能,希望可以 sin 福永享,
誰敢說歪者最後不是一個頂天立地,名正言順,
光明磊落地指揮惡行的人!
誰敢說「新虎」不辛苦?
誰敢說「新虎」不努力?
誰敢說「新虎」沒有經歷過失敗和挫折?
誰敢說「新虎」沒有堅強的意志和鬥志?
誰敢說「新虎」不懂得立身處世?
我們只能夠肯定「新虎」有強壯旺盛的「我 ego」,
我們只能夠肯定「新虎」不一定需要經過內心的掙扎,
因為「新虎」不一定有「心靈 soul」。
極度的權力帶來極度的人格和極度的腐化!
A slave has but one master;
an ambitious man has as many masters
as there are people who may be useful
in bettering his position.
( La Bruyere, ‘Of the Court’, Characters, 1688 )
[思考]
思考,需要勇氣,需要熱愛真理,
需要認識自己,需要鍛煉腦筋,
因為自己的性格和腦筋都是思考的工具,
需要尋根究柢,鍥而不捨的精神,
需要學習「森林思維」和「根源思維」,
需要一群喜歡思考者互相砥礪及批判,
利用集體的智慧來克服「自我這個思考工具」上的弱點,
因為必須對真理謙卑,才可以算是真正的思考。
參考:《理想和實踐之間》(七)
一般喜歡思考的人,
往往並不擁有執行重大政策的權力,
所以他們往往只能夠將問題說清楚。
所以喜歡思考者的行動,
往往只能夠在自己的能力及權力範圍之內進行。
如果只考慮個人的修行,只考慮個人的能力,
當然是「知行合一」最好,
Yesterday is gone. Tomorrow has not yet come.
We have only today. Let us begin.
( Mother Teresa )
如果思考涉及整體社會的利益,
那麼由於一般人的個人權力有限,「知而不能行」是常見的現象。
從大問題的角度來判斷,喜歡思考者當然是屬於
those who watch things happen.
如果有幸遇上喜歡思考而又有權力的人,
他採取的行動一定是最聰明的。
而思考力下足,但堅持「行動比思考重要」的人,
往往傾向於自負地指出自己屬於
those who make things happen.
直到犯下嚴重的錯誤,然後將責任推諉給運氣欠佳!。
如果一群喜歡思考的人合力建設一個「批判平台」,
凝聚「沉默大多數」中有思考能力的人,
就可以表現出不會被勢利傳媒輕視的批判能力。
而一群有思考能力的人互相批判,日積月累之下,
就能夠產生「集體智慧」。
而所謂真理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靈的力量,
都有了可倚靠的根基,我們的意志亦不會浪費!
Alone we can do so little;
together we can do so much.
( Helen Keller )
至於那些「沉默大多數」中沒有思考能力的人,
就可以倚靠有思考能力的人的「集體智慧」。
思考和行動,
本來就是一個追求理性的社會必然出現的分工。
A man is not idle
because he is absorbed in thought.
There is a visible labor and
there is an invisible labor.
( Victor Hugo )
而且由於真理一定是抽象的,比行動更加複雜,
所以即使是思考,還需要再仔細分工。
It does not take much strength to do things,
but it requires great strength to decide on
what to do.
( Elbert Hubbard )
It is not by muscle, speed, or physical dexterity
that great things are achieved, but by
reflection, force of character, and judgment.
( Marcus Tullius Cicero )
北宋文學家及思想家蘇軾,有一篇《禮義信足以成德論》
就清晰地指出了「思考和行動」的分工合作:
論曰: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愈大則身愈逸而責愈重,愈小則身愈勞而責愈輕。
綦大而至天子,綦小而至農夫,各有其分,不可亂也。
責重者不可以不逸,不逸,則無以任天下之重。
責輕者不可以不勞,不勞,則無以逸夫責重者。
二者譬如心之思慮于內,而手足之動作步趨于外也。
是故不耕而食,不蠶而衣,君子不以為愧者,所職大也。
自堯舜以來,未之有改。
中國傳統的智慧是「三思而後行」及「未雨綢繆」,
因為「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于人。」《鹽鐵論》
西方人則說
Think before you act or speak.
似乎東西方的傳統都比較尊重思考的勞動價值,
只不過是後來思考上懶惰或者弄權的人掌握了權力,
有意或無意地貶低了思考勞動的價值。
思考、意志和行動根本就是三位一體!
一隻鼎,如果少了一隻腳,就難以站得穩。
香港是一個重視意志和行動多於深刻思考的地方,
重視用行動來「爭氣」,鄙薄以思考來「爭氣」,
我們已經不知道這個鼎是甚麼。
[再說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本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課題,
其中涉及「知和行是否有時需要分工合作」的課題,
亦涉及「伯樂可否同時做千里馬」的課題,
涉及「伯樂並非千里馬,為何有資格訓練千里馬」的課題,
涉及「諸葛亮和孫臏應否在戰場上身先士卒」的課題。
知和行有時需要分工合作,有時不能夠配合,
背後有各式各樣的原因:
1. 年齡及體力是原因之一。
[例如上了年紀的運動員不復當年之勇,但卻可以指導後輩。]
2. 身體殘障也許是原因之一。
[例如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孫臏。]
3. 性別也許是原因之一。
[例如替女士或女模特兒設計晚禮服的男設計師。]
4. 保留有用之軀也許是原因之一。
5. 愛面子、怕輸,也許是原因之一。
6. 危險、怕死,也許是原因之一。
A male gynecologist is like an
automechanic who has never owned a car.
( Carrie Snow )
即使一個人能夠「知行合一」,
亦會牽涉到不同程度的知,不同程度的行,
甚至會牽涉到人性的虛偽在內。
如果有一位仁兄知道穿皮草會殘害動物,
於是他選擇了不穿皮草,甚至連皮鞋也不穿,
皮帶和一切皮具也不用,
那麼我們會認為這位仁兄應該是令人敬佩,
能夠「知行合一」的人罷!
但如果他又喜歡吃乳豬、燒肉、豬皮,
上酒家時一定大快朵頤,照吃無誤,
那麼他又算不算是「知行合一」呢?
這位仁兄所謂愛護動物的界限如何劃分呢?
我們對於自己的「知行合一」和別人的「知行合一」,
又可以要求多少呢?
所以「知行合一」這個概念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必須經過批判和思考,才可以成為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