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珍惜光陰」和「及時行樂」
一向都是中國文學家喜愛的課題。
西方人很少將「及時行樂」分成三大類去分析,
傾向於用一頂帽子蓋在所有信奉「及時行樂」的人的頭上,
稱他們為「享樂主義」hedonism 的信徒。
參考:《及時行樂》(二)
詩仙李白一向是「享樂主義」的信徒,原因就是人生苦短: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春夜宴桃李園序》(李白)
在《將進酒》一詩中,
李白不但重申「享樂」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更表揚「放縱」的精神。
李白的樂府詩《將進酒》,寫於唐玄宗天寶四年 (745),
並不涉及「生命無常,死神有可能隨時到訪」這個課題,
而是從「人生苦短,韶華不為少年留」這個感受和概念來入筆。
「人生苦短」,在詩人的感覺上可以有多短呢?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將進酒》(李白)
詩人運用極度誇張的描述、二十四個字的排比句來表達這個概念,
把時間和速度玩弄在妙筆之中,指掌之間,
就好像他十四年後寫《早發白帝城》(759) 所用的手法: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和蘇軾的《江上看山》一詩,
同樣將節奏和速度表達得淋漓盡致:
「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百群。
前山槎牙忽變態,後嶺雜沓如驚奔。
仰看微徑斜繚繞,上有行人高縹緲。
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
《將進酒》目的不是寫速度,
所以在這方面雖然不及《早發白帝城》那樣精采,
但氣勢一樣豪邁磅礡,極度震撼和壯觀。
杜甫讚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半點也不誇張。
第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的氣勢雖然不及《望廬山瀑布》的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麼誇張,
但第二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就立即表達了「人生如朝露」」的感慨,
刻意地把「韶華飛逝」的現象縮短到只需要半天的光景,
頭髮就可以由黑變白,完美地補上了第一句誇張的不足。
註:
1. 高堂,指高大而又華麗的廳堂,並不是指父母。
2. 青絲,指黑髮。雪,指白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