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人認為有意義的工作》

How  many  people  eat,  drink,  and  get  married;
buy,  sell,  and  build;
make  contracts  and  attend  to  their  fortune;
have  friends  and  enemies,  pleasures  and  pains,
are  born,  grow  up,  live  and  die ─ but  asleep!
( Joseph Joubert )

Beware  the  barrenness  of  a  busy  life.
( Socrates )

It  is  only  when  we  realize  that  life  is  taking
us  nowhere  that  it   begins   to   have   meaning.
( Peter Ouspensky )

《及時行樂》(二)  一文中,
筆者指出「及時行樂」至少可以分為三大類:
1.  吃喝玩樂
2.  閑 (閒)
3.  做個人認為有意義的工作

做個人認為有意義的工作是「及時行樂」中的第三類,
是讓心靈主持大局的人,
面對《人生苦短》 及《珍惜光陰》的回應。

讓心靈主持大局的人,當然必須先「認識自己」,
因為  ego認為有意義的工作,
和「心靈  soul 」認為有意義的工作往往南轅北轍,
令我們不知道應該如何定義「豐盛」人生!

參考:《「我」I 》

讓心靈主持大局的人當然重視「及時」,也重視「行樂」,
但「及時行樂」這個形容詞未夠準確,
因為做個人認為有意義的工作可以十分忙碌,
未必能夠說是「閑」,可能是爭分奪秒的勞碌。
比較貼切的形容詞也許是「及時忙樂」!

讓心靈主持大局的人當然重視「投入」和「專注」:

At  what  expense  any  valuable  work  is  performed!
At  the  expense  of  a  life!
If  you  do  one  thing  well,
what  else  are  you  good  for  in  the  meanwhile?
( Thoreau, Journal, 1852 )

對那些已經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來說:
舉世盡從「名利權」裡老,誰人肯向死前「忙」?
閑有閑的快樂,忙有忙的快樂!
做個人認為有意義的工作,往往是忙中取樂!

每個人都有一些實質或者抽象的東西可以布施,
視乎布施者的經濟、修行、智慧和能力。
偏向於物質和金錢布施的人,可以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動機,
讓心靈主持大局的人,除了會有物質和金錢布施之外,
有些人偏向於時間布施,包括義工服務,關懷聆聽,
有些人偏向於思考布施,有些人偏向於智慧布施,
最高級的心靈則必然偏向於「制度布施」,
所以布施其實有很多類,但它們一致擁抱濟世為懷的精神。

Let  us  put  our  minds  together  and  see
what  life  we  can  make  for  our  children.
( Sitting Bull )

所有制度布施都需要愛,需要慈悲的精神,
但其中最實際的「制度布施」,要求最為嚴格,
為需要「知、仁、勇」結合的大愛。
制度布施的思考過程如下:
大愛 → 如何將社會變得更美好? → 拒絕包容邪惡 →
逐步地改善制度或者大刀闊斧地改革制度 →
建設批判平台 → 讓更多人擁有開放的心靈 →
如何令改善了的制度能夠延續和薪火相傳? →
改革和改善教育制度,訓練嚴謹的批判思維 →
如果未能夠凝聚足夠智者的力量,就必須考慮效率 →
結果發現必須將人分類,先拯救最有希望覺醒的人。

參考:
《交友的學問》(上) 《交友的學問》(下)
《智慧、自由、獨立》(上)
《智慧、自由、獨立》(中)
《智慧、自由、獨立》(下)

《做個人認為有意義的工作》

我們需要強調的是:
「吃喝玩樂」和「閑 (閒)」其實都是人生中有意義的事,
因為無論是「  ego」還是「心靈  soul」,
都需要  work-life  balance

分開二者來討論的目的是希望說得更清楚。
「及時行樂」固然可以從消極面對人生課題而產生,
但亦可以從積極面對人生課題而產生。
我們不能夠單從「及時行樂」這種行為去推斷當事人是屬於那一類!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
「及時行樂」可以舒緩抑鬱的情緒,有心理治療的價值。
篤信命運的人,更加會接受朱敦儒的看法: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
    不需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
    片刻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西江月》
篤信命運的人認為最好能夠達到
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不怕死之將至」的開懷境界。

I  really  don’t  mind  dying  because
I  figure  I  haven’t  wasted  this  life.
( Robert M. Pirsig )

[ 及時行樂多元化 ]

《人生苦短》《閑和 hea》這十五篇文章,
筆者目的是表達:
因應不同層次的人的修為和智慧,
對「樂」的不同定義和抉擇,對待人生的不同態度,
「及時行樂」的方式可以有很大的變化。

一般懂得「人生苦短」的人,都會從這三大類裡,
因應自己的性格、人生觀和喜好、身體健康狀況,
因應人生路途上不斷的抉擇,
自由組合及決定輕重分佈。

一般香港人傾向於讓「我  ego主持人生大局,
所以多數採取「勤力工作、盡情吃喝玩樂」的態度,
去回應「人生苦短」及「珍惜光陰」這個課題。
即是用第一類的方式來「及時行樂」。
那些生活在消費主義社會中,讓「 ego主持大局的人,
往往會認為「閑」是貧窮人的行樂方式。

至於懶散又聰明,傾向於讓「  ego」和「心靈  soul
共同或輪流主持大局的人,
多數會選擇側重於第二類的方式來「及時行樂」。

一般香港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
都會選擇第一類和第二類的方式來「及時行樂」。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自己判斷,
到底「閑」所花的時間有價值,
還是追求個人的其他慾望所花的時間有價值。

而具備刻苦耐勞及責任感,重視愛和智慧,
讓「心靈  soul 完全主持人生大局的人,
則多數會選擇側重於第三類的方式來「及時行樂」。

唯一令商人感到唏噓的是,
以第三類方式來「及時行樂」的人往往個人消費甚低,
而以第二類方式來「及時行樂」的人消費亦不見得高多少;
所以資本主義社會最歡迎以第一類方式來「及時行樂」的人,
這些人越多,經濟就越繁榮!

最後,我們要明白第三類方式「及時行樂」,
對智慧的要求並不低,對特殊知識和技術的要求並不低,
因為只有具體足夠智慧的人,才能為自己及他人解決困難,
反而具備特殊知識和技術的人可以聘請。
以做義工為例,
1. 行善必須具備和該善行有關的最低智慧。
2. 從森林思維的角度來看,物質布施可以解決燃眉之急,
3. 從根源思維的角度來看,只有研究制度,作出制度布施,
    才可以從根源開設徹底解決問題,環境污染就是好例子。
制度布施是大愛,因為當制度布施還未出現之前,
每一個人都需要為他願意容忍的制度負責。

Treat  the  earth  well:
it  was  not  given  to  you  by  your  parents,
it  was  loaned  to  you  by  your  children.
We  do  not  inherit  the  Earth  from  our  Ancestors,
we  borrow  it  from  our  Children.
( Ancient American Indian Proverb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