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地方》(四)

[理想的聚眾修行地方]

幸好世界上所有大宗教,
例如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根源上都重視對智慧的追求,
所以不少「修行的地方」除了屬於第三類修行地方之外,
亦不會反對第四類修行地方的出現。

如果我們認為人數眾多的「修行地方」
就好像一個大家庭的話,
這個大家庭就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制度,
不單只需要將信眾分流,
讓不同程度、不同領悟能力的信眾,
從互相切磋、互相幫助之中受益,
更加需要有一個追求智慧的「大腦」,
因為我們明白鄙視智慧會令大家庭衰落,甚至滅亡
這個「大腦」當然不可以只倚靠一兩個人。

第四類的修行地方,就是筆者心目中理想的修行地方。
這個地方的「大腦」,著眼於人類的集體智慧」,
明白「對真理謙卑」,擁抱「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明白「回歸心靈和自我批判」的價值,
明白修行者必須放下面子和輩份,先重道,後尊師,
於是聚合一群走在心靈道路上的人,
努力建設一個心靈上公開及公正的「批判平台」,
召喚所有有能力思考的人,讓他們擦出火花,
如此就可以集結人類心靈的智慧,迫近真理。
依賴這個讓所有有腦的人都能夠參與的「批判平台」,
陪伴而來的收穫是:
能夠不斷培育有能力及有為的年青人接棒,薪火相傳。

理想的修行地方所追求的,當然是「信仰faith
而「信仰」一定是懷疑和深思之後的產品!
所以凡是抗拒理性思維的,絕對不可能是信仰,
只能夠是信念belief  或者迷信superstition
「信仰」令我們明白:
敵人從來都不是在外,敵人其實就是自己。

No  man  was  ever  so  much  deceived  by  another
as  by  himself.
( Lord Greville )

心靈上的「批判平台」可以讓一眾真和誠的人,
在互相批判之中,幫助參與者一同成長!

When  there  is  no  enemy  within,
the  enemies  outside  cannot  hurt  you.
( African proverb )

對相信有輪迴的宗教來說,修行者屬於屢世人生勝利組,
由於累積了多世的智慧,所以他們屢世都有 job security

理想歸理想,事實歸事實。
世上四肢不勤的懶惰人固然不少,
但喜歡半桶水思考的人就更加多,
一聽到「信仰」不但要求他們思考,
更加要求他們接受批判,就會心裡嘀咕:
「駛唔駛咁緊張呀,大佬!
    我祈禱時靈界都冇要求過我追求智慧!
    大不了換過一間修行所。」

理想修行地方絕對歡迎信眾轉會!

人以類聚!
理想的修行地方,必然要求信眾仔細分辨
灌輸indoctrination 諄諄教誨inculcation
因為喜歡半桶水思考、理性不足的人,
會將「灌輸」和「諄諄教誨」混為一談。
這類人一旦成為心靈導師,明明自己是在「灌輸」,
卻對人說自己是在「諄諄教誨」。

可惜的是心靈導師也是人,
如果心靈導師所持有的不是「信仰」而是「信念」,
而「心靈修行所」內又欠缺有智慧的「大腦」,
一旦心靈導師遇上高層次的矛盾,
自己未必有能力解決,而且騎虎難下,
心靈導師往往呼救無門,既不想虛偽,又不能轉會,
患上抑鬱症,甚至自殺,都有可能。

修行,就是追求智慧!
矢志不移的修行者必須回歸心靈,認識自己,追求智慧,
筆者相信「
心靈上的安寧只能夠來自思考上的刀光劍影
真正的仁愛、喜樂、和平,只能夠靠心靈上動刀兵,
只能夠靠波濤洶湧,公開和公正的批判思維,
互相發掘彼此思想上的愚昧、遺漏和缺憾來達到。
主持「心靈修行所」的人都明白:
心靈的道路,從來都是重視真理,不重視面子!
心靈上動刀兵,就是做基督的精兵打那美好的仗,
迫近真理!

努力建設一個心靈上的「批判平台」,
是因為我們明白每一個人的知識和智慧都有限,
只有在互相批判之下,集中所有喜歡思考的人的智慧,
人類才有希望在地球上建設人類的天堂。

不論是任何宗教,
如果不努力去建設一個心靈上的「批判平台」,
如果堅持擁抱虛偽,如果相信「隱惡揚善」是真理,
閉門商討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就難以復興宗教。
建築物也許依然存在,但建築物裡的心靈卻病入膏肓。

理想修行地方堅守宗教精神上「手牽手的愛和智慧」,
絕對不會容忍假仁慈,不會容忍虛偽: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味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箴言 13:20》

任何團體都會有內奸及害群之馬,
天主教和基督教固然有偽教徒,有假冒為善的人,
道教何嘗沒有假道士?
佛教何嘗沒有假和尚和假尼姑?
所以如果「理想修行地方」有如一棵樹的話,

必然栽種在肥沃的土壤裡,在乾淨的溪水旁,
絕對不能容納污水,一定把那些惡人趕出去。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馬太福音 7:18-20》

「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
    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哥林多前書 5:13》

所謂「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其實就是指教徒不單只要「保守自己的心」,
也要努力「保守教會的心」。

遺憾的是,「理想修行地方」並不適合所有人,
因為自以為仁慈和包容,討厭思考的人實在很多。
凡是喜歡半桶水思考,重視權威,討厭公開批判,
更加不會內省和自我批判的人,
無論有何學歷和社會地位,無論如何道貌岸然,

「理想修行地方」都應該假定他們是潛藏的惡人
因為這些潛藏的惡人有意無意之中,
可以做出很多他們不知道或扮無知的壞事!

Truth  is  the  cry  of  all,  but  the  game  of  the  few.
( Bishop Berkeley, Siris, 1744 )

當潛藏的惡人雖然口裡讚揚「宗教精神」,
但行為上則擁抱「虛偽」的時候,
就會出現令真正修行者噴飯的邏輯:
「愛和善良比智慧更重要,而由於我是善良的人,
    所以我有權拒絕懷疑和批判的精神,
    替其他善良的人洗腦,教蠢他們。」

鍾尚志《志在翱翔:學會說「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1009&sec_id=4104&subsec_id=3626368&art_id=15687752&cat_id=15500640&coln_id=15500673

[人以類聚]

參考:《修行的境界》(上) 《修行的境界》(中)

失去了判斷優秀的能力,
就等於不再有能力欣賞宗教精神裡的「真、誠、愛、智慧」
這些人類精神文明中最優秀的東西!
一旦失去了判斷優秀的能力,就容易擁抱虛偽,
良性的腫瘤在日復一日之下,慢慢就會變成惡性的腫瘤。
惡性的腫瘤一出現,就再《難為正邪定分界》,
因為在人類的善和惡之間有一個很奇怪的灰色地帶,
就是「享受、沉默、包容和心境的安寧」。
1.  只看開心的東西,避開看不開心的東西。
2.  對罪惡保持緘默,但有意無意之間卻默默支持。
3.  不但對物質知足,在心靈追求方面也知足。
4.  不但對現狀感恩,對思考上的懶惰也感恩。
5.  認為人的智慧微不足道,
但聖經的「解釋權」卻掌握在傳道人的手裡。

Wisdom  attracts  wisdom;
hypocrisy  elicits  hypocrisy;
mediocrity  begets  mediocrity.
( Jason Ling )

也許愚昧但虔誠的教徒會質問筆者:
神為甚麼不選擇向愚昧但虔誠的教徒默示聖經這本書?
好讓他們不需要晝夜思想就可以明白?
筆者怎可能懂得如何回答!
不喜歡抽象概念,不擁抱宗教精神的人,為甚麼要信宗教?
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想佔抽象和人際關係方面的便宜。
在教會內拉客或者拉選票的人我們見得多,
弟兄姊妹比耶穌基督更重要的羔羊亦為數不少。
由於信眾的人數決定教會的收入,
所以服務羔羊較之服務耶穌基督更為重要,
也許這是資本主義社會裡,
不少傳道人絕對不敢公開承認的秘密!

宗教精神一到了人的手裡,揉合了虛偽和詭詐,就變壞了。
所以衰落的是教會掌權者,衰落的絕對不是「宗教精神」!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