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智心]
你明白對方,對方不明白你,有沒有可能「溝通」?
與人溝通,卻令自己越來越蠢,甚至患上智障,
又是不是「溝通」?
愚蠢人傾向於「獨白」,
只有愚蠢人和愚蠢人「物以類聚」,
他們之間才可以有「溝通」!
和愚蠢人討論,甚至爭辯,怎可能是一種「溝通」?
有人說,不要同一個傻瓜爭辯,否則除了浪費時間之外,
別人會搞不清到底誰是傻瓜。
這又是否廢話?
三四流心理學家的廢話,我們已經聽得太多了。
別告訴我你有心理學博士學位,
你只需要「露一露」你的腦,但千萬不要露出你的馬腳。
關於溝通,當一位年長的智者面對有限的餘生時,
會作出不同的反應。
美國詩人 May Sarton 在大約六十歲時曾經這樣說:
any meeting with another human being
is collision for me now.
It is always expensive,
and I will not waste my time…….
it is a waste of time to see people
who have only a social surface to show.
I will make every effort to find out
the real person,
but if I can’t,
then I am upset and cross.
Time wasted is poison.
( May Sarton, Journal of a Solitude )
當死亡的腳步越來越近的時候,
我們的人際交往之中,究竟還有多少是必要的廢話?
又有多少是不必要的廢話?
[ 聆聽機器 Listening Machine ]
有些「聆聽者」喜歡看自己是一個人,
有些「聆聽者」喜歡看自己是一部聆聽機器,
有些「聆聽者」喜歡有時扮演人,有時扮演機器。
由於心理學家的所謂「聆聽」,
有時只是一種讓對方情緒得以發洩的手段。
所以一般都是「單向溝通」,
帶有階級觀念、避免談及心理學家自己。
但心理學家往往不肯明言,
以免「聆聽」這個動聽的名詞貶值。
所以心理學家一定堅守一些原則:
自己不是人,只是一部「聆聽機器」 Listening Machine,
這部機器經常微笑,沒有任何價值取向,沒有自己的看法,
所以不會批評,不會挑戰,也不會責備,
總之避免爭論,只是完全接受。
正如有些男人寧願默默地躲在女人的背後,
有些心理學家寧願默默地躲在「聆聽機器」的背後。
聆聽機器簡直比耶穌更偉大!
也許,當「聆聽機器」用「同理心」聽得太多
仇恨、報復、計較、咒罵之後,
機器可能會需要進廠修理,
機器可能會放棄了價值的判斷。
「聆聽機器」既然是機器,
當然也會有折舊和貶值的問題。
幸而許多人需要的,不是「溝通」,而是「單向溝通」。
不喜歡批判的人往往不知道甚麼是批判,
以為批判就是批評,以為愛和批判不能共容,
他們喜歡讚賞,討厭真理,根本就不會自我批判,
所以自然喜歡那些扮演「專注、接納、不批判」角色的人。
於是訴說者「全說、零聽」,而聆聽機器則「全聽、零說」,
姣婆遇上脂粉客,一拍即合,
所以「聆聽機器」比一般「聆聽者」更加具有市場價值。
要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做一部優秀的「聆聽機器」,
必須能夠容許和接納「訴說者」說謊,
接受「訴說者」在診所裡吐痰,挖鼻孔,
接受「訴說者」的子女在診所裡的沙發跳上跳下,
甚至在診所的地板上大小便,
就好像現時的名店招待豪客一樣。
當然高昂的收費是免不了的,這就是專業!
能夠取信於「訴說者」,
知道你對他及他的家人有無條件的愛,這就是專業!
今時今日,這種服務態度就是專業的服務態度!
至於不喜歡真理、不喜歡批判的「訴說者」
將來如何積極面對人生,能否積極面對人生,
這絕對是商業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