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驗有應用的範圍。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
經驗其實只不過是一種「假說」hypothesis,
難以比得上科學「理論」theory 的嚴謹。
科學「理論」,由於是高層次的智慧互相衝擊而產生,
而且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學問,
所以應用的可靠程度最高。
即使如此,科學「理論」都有它們的應用範圍!
正如所有科學理論都有它們應用的範圍,
經驗也有它們應用的範圍。
參考:
《假說 hypothesis》(一)
《假說 hypothesis》(二)
《假說→理論》(一)
《假說→理論》(二)
《理論》(一) 《理論》(二) 《理論》(三)
《迫近真理》
經驗當然有層次之分。
低層次的智慧歸納出低層次的經驗;
高層次的智慧歸納出高層次的經驗;
高層次的集體智慧所歸納出的經驗又好一點,
但沒有實驗的支持,這種經驗依然屬於一種「假說」。
低層次智慧所汲取的經驗,一般應用範圍都很狹窄,
只能夠作為一種參考,不一定能夠用於解決新問題,
所以別人的經驗往往不能照搬。
在汲取別人的經驗時,
不妨多花一些心思留意這些經驗應用的範圍及應用的條件。
俗語說「鑑古知今」其中的「鑑」,
當然包括制約條件 constraint 的研究。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有人擁有曾經管理過三十個學生的經驗,
這個經驗有多少能夠轉移到管理三十個
1. 白領人士之上?
2. 地盤工人之上?
3. 工廠工人之上?
4. Google 員工之上?
5. 大學教授之上?
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經驗有應用的範圍」。
如果我們懂得這個道理,
只是熟悉自己行業的商人,公務員,律師和奴才,
就不可能搖身一變,成為政客。
政治是一種專業!政治必須是一種專業!
現時香港對精英的定義存在極大的漏洞。
這些所謂香港的「精英」只不過是各行各業的「偏才」,
有的只是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經歷」,
及他們熟悉的專業裡的「經驗」。
由於這些「精英」只不過是偏才,
即使十位這些「精英」的經驗加起來,
姑勿論他們的經驗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姑勿論他們的經驗是否已經落伍,
都絕對不能夠取代一位「通才」的經驗,
更加不能夠代表「智慧」。
The recipe for perpetual ignorance is:
Be satisfied with your opinions
and content with your knowledge.
( Elbert Hubbard )
如果以往的經驗一定能夠解決新的問題,
就沒有「摸著石頭過河」這個說法。
明白甚麼是科學的人,
當然知道香港在 2003「沙士」的期間,
我們其實只不過是「摸著石頭過河」,
所以真正的科學態度是告訴市民:
醫學界人士到目前為止並不知道「沙士」是甚麼疾病,
我們只能夠應用我們以往的知識盡力而為,
各位患上「沙士」的市民只能夠是試驗品。
其實很多人只不過是半個專家,甚至很有愛心的半個專家,
但是偏偏有一些人喜歡扮演「整個專家」,
叫市民可以放心,因為醫學界人士懂得如何應付,
可見香港的「科學教育」並不算怎樣成功,
這是香港人需要嚴厲反思的重大事故。
解決新問題需要衡量以往經驗在新問題上的可應用程度,
需要創新能力,也許需要一個新的看法,
但更需要執行的意志和能力。
所以解決複雜的問題,不一定需要專家,
尤其是象牙塔裡的所謂專家 (所以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說法),
但是一定需要專家中的專家,需要這些專家們的集體智慧,
甚至需要一些實驗的證據。
至於「毅力」在執行中是否有效,又和運氣及智慧分不開。
簡而言之,
☆ 知道事情缺失比較容易。
個人方面只需要廣納忠言;
社會方面只需要開放傳媒。
☆ 反省缺失較難。
如果個人智慧不足,就需要有有智慧的朋友幫忙;
而社會上則需要敢怒敢言的知識份子及專家來說三道四。
☆ 深刻反省缺失更難。
因為往往需要從根源開始去思考。
除了個人要不怕面對自己、有強烈的上進心、有改革的勇氣之外,
往往亦需要有高層次智慧的朋友協助和鼓勵;
社會上則需要「專家中的專家」來說一道二;
而國家若要深刻反省缺失,則往往需要這些專家們的集體智慧。
☆ 說三道四容易,說一道二困難。
說三道四只需要三四流的人才,說一道二就需要一二流的人才。
There are only two requirements for good experience.
First it requires encounter of happenings.
But the encounter need not be personal.
It can also be vicarious happenings, reading stories
from literature or even watching movies.
Secondly, it requires a well-trained critical mind
which is free from prejudice.
( Jason L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