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之者、樂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個人的理想不一定需要崇高,
但往往會涉及天賦和興趣。
以在某方面天賦高的人往往成為該方面的「好之者」,
而在某方面興趣濃烈的人就會是該方面的「樂之者」。
教育家容易有以偏概全的傾向,
筆者的偶像 Ken Robinson 亦不例外。
Ken Robinson 談及的例子都是某一範疇內的天才,
但他的「信念」卻是「所有人」都有某種天份,
這點是筆者難以接受的。
除了這一點,下面這一篇演說的確是難得地精采,
因為它涉及
1. 宗教 vs 宗教精神
2. 才華的多元化 diversity of talents
3. 好之者 people who are good at something.
These people possess natural aptitude/capacity
in that area.
4. 樂之者 people who enjoy doing something.
Ken Robinson 稱樂之者為
people who are in their elements,
have passion and enjoy doing it.
在某方面有天份的人只不過是在該方面的「好之者」,
但未必是該方面的「樂之者」。
而在某方面的「樂之者」亦不一定是該方面的「好之者」。
一旦兩者能夠合而為一,的確是一種福氣!
但願筆者的導讀能夠引起各位讀者的興趣,
耐心地聽完這篇五十分鐘的演說。
Ken Robinson on Pass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8Hl5MUr8w
[去蕪存菁,不是盲目地讓蕪菁和平共存]
去蕪存菁,需要擺脫平庸,需要智慧去分辨蕪和菁,
然後需要勇氣去蕪,需要勇氣存菁,一點也不容易!
如果你擁有類似蘋果教主喬布斯 Steve Jobs
的膽識、遠見、創意和天份,不會有被淘汰的威脅,
你就可以發出「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的誓言,
然後一小步一小步地去接近你的理想。
但別忘記,喬布斯除了留下「菁」:
「富於想像、勇於創新、拒絕平庸、永遠將用戶放在第一位」
這種寶貴精神財富的示範之外,亦留下了「蕪」的示範。
他的帝國是靠輸出污染,輸出奴隸式的工作,
利用富士康這種軍事式管理的蜜蜂場,
利用及間接鼓勵地方官員貪污和包庇來成就的。
所以蘋果的財富,來自教主的才華,也來自蜂場的壓榨!
做過代客生產的廠商都知道,
國際大客戶計數的方式是計閣下的成本,盡量壓價,
訂單價只准你賺雞碎咁多,
並且為了盡量貼近市場需要、減少存貨及增加利潤,
往往在最後關頭才向廠方落單生產,
間接造成了時常趕工,甚至通宵生產的血汗工廠出現。
不少蘋果的產品出自血汗工廠,
無數工人在生產過程中遭到過份的剝削,
在苛刻的環境中工作,
所以有人說蘋果是著重利益的「狼心企業」。
喬布斯須負上多少社會道德責任?
這位天才是否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是否用落後國家的污染和血汗工廠,
來提升落後國家的生活標準?
我們應該如何定義美好?就留待歷史去評論。
所以即使是偶像,
粉絲們對他的教導也不一定要一切照單全收!
去蕪存菁,不是盲蕪抱菁,是任何學習所必需的步驟!
參考:
In the Name of Love
http://www.slate.com/articles/technology/technology/2014/01/do_what_you_love_love_what_you_do_an_omnipresent_mantra_that_s_bad_for_wo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