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二)

Some  of  us  think
holding  on  makes  us  strong;
but  sometimes  it  is  letting  go.
( Hermann Hesse )

[販夫走卒的哲學]

英語將「放下」譯成  let  go
英語裡「痾屎、痾尿、放屁」亦常常說成
比較文雅一點的  relieve  yourself
或者比較幽默一點的「屎丟活Stewart,以助記憶!

因為人必須丟下屎才能夠活下去。
可見「放下」和「痾屎、痾尿、放屁」在抽象概念中,

的確有相同的地方。

也許我們會認為「放下」這個辭彙會令人肅然起敬,
好像涉及一些高深的智慧,
而「痾屎、痾尿、放屁」則似乎十分低級、醜陋、
俗不可耐、難登大雅之堂。
然而二者的分別真的是如此大的嗎?

且聽弟子和師傅的一段對話:

小沙彌剛從廁所裡出來,回到課堂,對師傅說:
我放下了!真舒暢!
有人說:「放下大小便,飄飄然立地成仙」,
說得一點也沒有錯!

師傅說:
很好!你的體重也輕了幾兩罷!
放下的真諦,本來就只是放下「廢物」這麼簡單的一回事!
「廢物」不排出,就會產生毒素,
所以「放下」兼有排毒的作用!
西方人的說法,就是
Let  go  of  what  no  longer  serves  you.

「放下」這個很多人都喜歡用的辭彙,
說穿了其實和「痾屎、痾尿、放屁」沒有甚麼分別,
是顯淺至販夫走卒都可以明白的道理,
根本沒有需要故作高深!
而凡是販夫走卒都可以明白的哲學,就是有愛心的哲學!
真理,有時不一定是高高在上,飄浮在空中,
脫離日常生活的經驗。

所謂「放下」,其實就是學習大腸的智慧!
大腸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懂得分辨吃下的東西,
那一些是不能消化的廢物,那一些是有營養的東西,
大腸選擇尊重有營養的東西,並且歧視廢物,
和廢物割蓆,分道揚鑣,並且矢志不移和肩負重責,
將廢物變成糞便,將之排出體外。
對廢物來說,大腸是一個分離主義者,
對有營養的東西來說,大腸是愛心的典範

To  eat  is  human;  to  digest  divine.
( Mark Twain )

我們的大腦,著實需要發展出好像大腸的那種智慧:
汲取有用的營養,排走廢物,
對一般人來說,判斷甚麼是有營養的思想固然困難,
判斷甚麼是思想上的「廢物」就更加難上加難。
一般人之所以難以「放下」,
就是因為擁抱了半桶水的思考後就沾沾自喜,立即行動,
既不懂得判斷甚麼東西最有營養,
也不懂得判斷甚麼東西是廢物,
所以有時會放下了有營養的東西,去抓緊廢物,
有時則把有營養的東西和廢物一起抓緊,
有時則把有營養的東西和廢物一起放下。
人類的文明必須依賴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吸收營養,兼且放下廢物,才有可能進步!
筆者認為老子所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不妨借用來指思考方面應該學習大腸的智慧!
所謂「為學日益」其實就是判斷菁之後存菁;
所謂「損之又損」其實就是出盡洪荒之力去蕪,
因為去蕪一向比存菁困難得多。

There  is  no  sincerer  love  than
the  love  of  food.
( George Bernard Shaw )

There  is  more  wisdom  in  your  body
than  in  you  deepest  philosophy.
( Friedrich Nietzsche )

小沙彌聽到師傅的啟示,立即頓悟,大叫:
師傅,我懂,我馬上懂!
你甚麼時候放下,甚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而且我更加明白,大隱隱於市,但大忍不忍屎,
只有屙清了廢物之後,人的腦筋才會清晰,

只有用「痾屎、痾尿、放屁」的比喻,才容易深入人心,
才是販夫走卒都能夠領悟的概念。
人間哲學的出發點,應該是用最顯淺的方法來表達,
讓大部份人都能夠有所得著。
以真正哲學家的功夫,怎會沒有能力說清楚一個概念?
玩弄文字、故作高深,不是哲學,是哲墮!
有違慈悲為懷的價值觀。
哲學和宗教名詞的詮釋,有時也需要返璞歸真,以利天下。

參考:《思考和閱讀》(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