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首先當然要定義「情」這種「成份」是甚麼:
「情」是和一個「並非朝思暮想的人」朝夕相處,
甚至共同生活而產生的,所以俗語有「日久生情」的說法。
由於人類亦有生物界尋找配偶的需要,
所以往往在年青時某個處境、某個選擇範圍之下,
就進行擇偶的行為。
Man scans with scrupulous care the character
and pedigree of his horses, cattle, and dogs
before he matches them;
but when he comes to his own marriage
he rarely, or never, takes any such care.
( Charles Darwin )
嚴格來說,「過盡千帆皆不是」之後的結合,
即使有彼此的關懷和照顧,往往只會「日久生情」,
不會「日久生愛」。
兩個人能夠有心靈上的互相了解及相同的價值觀念,
才可能有「日久生愛」。
「情」也不是爭取就一定可以得著,
妳對他有深情,他可能對妳只有淺情,反之亦然,
「情」在人生之中是一個極之複雜的課題。
有「情」未必一定有「愛」,
因為「愛」屬於「愛與智慧的世界」,
而「情」則多半屬於「情與緣的世界」,
所以兩個屬於不同世界的人,
常常出現「情到深處情轉淡」的現象。
雖然「情」可以逝,但「情」的反面也不應該是恨。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祇有相思無盡處。」
《玉樓春》(晏殊)
一個人找到配偶之前,
也許會有「今生情歸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感慨,
但「情」有了歸處之後,一旦又遇上了「愛」:
當年「眾裹尋他千百度」,總是找不著,
今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出現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就容易產生無奈和痛苦,
衍生「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的哀傷!
從《古詩十九首》可知,古人對「情」早已有相當的深度和認知: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古詩十九首》之一
「情」當然包括了友誼,
不能夠做朋友的夫妻,婚姻沒有可能長久。
It is not a lack of love,
but a lack of friendship
that makes unhappy marriages.
( Friedrich Nietzsche )
When marrying, ask yourself this question:
Do you believe that you will be able to
converse well with this person into your old age?
Everything else in marriage is transitory.
( Friedrich Nietzsche )
童麗《漁舟唱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VwnAReGkQA
對等的「愛」是心靈相通,對等的「情」是相濡以沫,
一般人認為,生命中可以沒有「愛」,但不能沒有「情」,
但對已經回歸心靈,讓心靈主持人生大局的人來說,
生命中可以沒有「情」,但不能沒有「愛」。
如果和配偶只有「情」,「愛」就出現在子女、朋友、或服務之上。
「愛」和「情」分別置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已經很理想,
對同一人有「愛」又有「情」,或許可以說是生命中完美的狀態。
有「愛」又有「情」的伴侶,就是心靈伴侶。
當宋代詩人秦觀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其實他是說「愛」,不是說「情」。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秦觀)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李清照)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玉樓春》(歐陽修)
唯恨完美不常有,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歡聚的日子往往是短暫的,稍縱即逝。
心靈伴侶亦難免會飽嚐分離相思之苦:
「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雲愁。」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當然事實上,一般人的生命中能夠有「情」已經很好了,
一般人口中的愛,其實往往只不過是「情」,
最好也只不過是傾向於單方面、不平衡的「愛」。
對等的「愛」在人生之中其實是奢望!
《古詩十九首》所描繪的是溫柔敦厚的情,
所以我們會發現只要男女雙方一有一人是一位溫柔體貼,
或者千依百順的人,「情」的發生就具備了充分的條件。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描繪的是生死相許的情。
既然能夠生死相許,這種情當然是「情比金堅」;
這種情是共同付出、相濡以沬的情,
可能是前生修來的互相信任,是長情、深情,
也可能是前生所欠的情債,是盲目的「激情」,
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智慧。
只有「深情」才會令部份人「海誓山盟」,甚至「生死相許」。
「愛」不需要「海誓山盟」因為「愛」不是交易;
「愛」不會令人「生死相許」,只希望對方勇敢地活下去!
「情」偏重於感受和情緒,「愛」堅持要有智慧;
所以只有「情痴」,沒有「愛痴」。
More than Love 假如愛有天意
「愛」難以專一,否則父母如何愛眾多的子女?
「情」亦難以專一,但卻可以專一。
到底是鶼鰈情深的「長情、深情」偉大還是「愛」偉大?
誰能判斷?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摸魚兒》(元好問)
張國榮《共同渡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qNVuO27Z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8nnyMr898
Gordon Lightfoot《 If You Could Read My Mind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4i1aaBXm8
情侶之間如果有「愛」又有「情」,就能夠達到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種傳說中的境界。
人類之間的「情」可以和「性」完全無關。
筆者有這樣的感覺:
前生「愛」或「情」的緣份未完全了結的兩個人,
有一部份人今生會選擇以「父女」或「母子」的關係會面。
所以有些父親視女兒為寶,比妻子還重要;
而有些母親則視兒子為寶,比丈夫還重要。
「情」的世界可能涉及前生,也許比我們想像中複雜一些。